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解读
编号:13467647
“疟原虫抗癌”真的靠谱吗?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科普时报
     过年期间,一篇名为《中国科学家用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是真的么?”“疟原虫可以治疗癌症?”“癌症终于可以被治愈了?”……答案还要到文章主角陈小平先生的研究中去找。

    

    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方式

    专家观点

    首先,文章是真的。俗话说,相关性不等于因果,不过要想研究因果关系,往往要从相关线索中寻找。早在读书的时候,陈小平就发现疟原虫感染率与癌症死亡率似乎存在某种关联。他与哈佛大学合作,统计全球疟原虫感染率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剔除经济、环境、医疗水平等干扰因素之后,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疟原虫感染越高的地区,癌症死亡率越低。
, http://www.100md.com
    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

    说到这里,必须补充一点背景知识。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蔬菜大棚,免疫系统便是照料蔬菜的农民,而癌细胞则是大棚内的杂草。农民对付杂草有两个方法,一是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使其不利于杂草生长;二是定期巡视,遇到杂草后拔除。前者称之为固有免疫,包括NK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是全面的,遇到衰老细胞、有问题的物质就顺手清理掉,降低细胞癌变的几率;后者,称之为特有免疫,由T细胞等组成,针对性很强、杀伤性也很强。

    虽然有这么两道防线,癌症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系统的活性会缓慢下降。如果塑料大棚年久失修、处处漏风,自然做不到精准控制温湿度。

    另一方面,癌细胞在长期进化中,“演技”越来越出色了。T细胞要想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识别癌细胞,识别的方式是寻找抗原。癌细胞的抗原性越弱,T细胞识别起来越是困难——好比说,如果杂草长得跟蔬菜特别像,农民难免会疏忽。
, http://www.100md.com
    除此之外,癌细胞可以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新血管形成,相当于自带给养,生长十分迅速。只要出现一个癌细胞,铺天盖地的癌细胞便会随之而来,到时候即使T细胞反应过来准备帮忙,也往往无计可施了。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一个解决思路是,让农民更勤快一些。先前有研究显示,某些病毒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加免疫系统的效率;还有研究显示,肠道内的细菌也可以增加免疫应答,令免疫系统识别到癌细胞。这为疟原虫抗癌打下了理论基础。

    有了假设和理论,接下来必须通过实验去检验它们。

    2011年,陈小平所在的课题组发表了研究结果。他们首先让小鼠患上刘易斯肺癌,接着,对实验组小鼠注射疟原虫,结果显示感染疟原虫的小鼠,生存时间大大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这个实验有两个局限性:首先,小鼠感染疟原虫后的症状与人类不同,动物实验有效不等于人体治疗有效;其次,实验时间普遍较短,长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未知。
, http://www.100md.com
    随后,他们又进行了另一组实验,这次瞄准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前面说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催生新血管,方便癌细胞快速增殖。研究显示,疟原虫感染能够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而遏制肿瘤生长。

    “癌症终于可以被治愈了?”

    陈小平课题组的研究显示,疟原虫入侵人体之后,可以激活NK细胞,NK细胞在杀伤疟原虫的同时,会顺手对抗癌细胞。一部分癌细胞直接被杀死,另一部分则躲了过去。不过没关系,被杀死的癌细胞破裂、释放细胞内容物,这些内容物又会激活T细胞,带来第二轮对抗。

    陈小平的研究团队一共收治了30多位患者,最早的一批一共10例,观察了1年,其中5例患者的症状缓解,有2例可能已经被治愈。

    动物实验的两个局限性,第一个有效性问题已经得到验证,疟原虫疗法对人体同样有效;第二个,安全性和长期结果,目前的实验样本太小,只有30多例,研究时间也不够长,最长的才1年多,5年后的生存率如何、会不会复发,这些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从发表小鼠实验的结果算起,已经过去了8年。人体试验的结果自然是让人振奋的。也许通过疟原虫,我们不仅能找到新的治疗方法,而且能够研究有效的癌症疫苗——不过,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百拇医药(赵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