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3.19
编号:78564
国外如何监管保健品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9日 生命时报 2019.03.19
     保健品关乎百姓生命健康与安全,但我国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虚假宣传、夸大宣传、欺诈等频出。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保健品主要是膳食补充剂。这些国家膳食补充剂市场比我国起步早,他们在监管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参考。

    美国有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美国是膳食补充剂的重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医学期刊《柳叶刀》2019年2月报道称,美国膳食补充剂的市场规模可达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90亿元),至少3/4的美国人经常服用膳食补充剂。

    在膳食补充剂监管上,美国经历过惨痛教训。1989年,一家公司生产的色氨酸补充剂造成至少1500人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导致38人死亡。随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加强监管,却遭到膳食补充剂行业的强烈反对,许多公司打着“捍卫民众食用膳食补充剂权利”的旗号,游说国会阻止相关法律通过。
, http://www.100md.com
    多方博弈1994年有了结果,美国国会通过了《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该法案规定膳食补充剂产品不得声称“能够诊断、预防、治疗或治愈某种疾病”,这意味着产品包装上不能出现“降低坏胆固醇”或“治疗心脏病”等字样。法案还要求,如果包装上标注了产品对健康的益处,则必须写明“这些说法并未得到FDA评估”。此外,厂家如果有新型补充剂问世,上市前需要向FDA备案,并且提供安全性报告。

    FDA还设计了十分详细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如果消费者服用膳食补充剂后出现身体不适,可通过电话或邮件报告给FDA。FDA会派专人到患者家中提取样品进行检测;同时还会派工作人员到分销商、经销商和厂家进行调查。如果检测结果证实该产品有可能导致健康问题,FDA将勒令产品下架,并发布新闻发布会告知消费者。企业将面临诉讼,接受法律严惩。

    可以说,美国膳食补充剂行业发展得相对健康,主要来自三方面保障:一是政府对膳食补充剂行业的管理有明确法律,促使产品标签、广告宣传都比较规范;二是企业违法成本高,一旦企业破坏规则,违法行为被查实,其面临的惩罚将十分严重,不仅要承受巨额罚款,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行业自律;三是消费者口碑对企业影响很大。
, http://www.100md.com
    英国用法律、声誉双重保障

    英国的膳食补充剂市场发展比较成熟,产品主要包括维生素、蛋白质及植物类营养物质等。英国政府会对民众服用膳食补充剂加以指导。比如,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在其官网上介绍维生素D对人体重要性:冬天由于日照不足,可通过膳食补充剂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以保持骨骼、牙齿、肌肉健康。英国政府还建议6个月至5岁的儿童服用膳食补充剂,以确保他们在生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C、D。

    英国是较早重视食品安全并建立完备监管机制的国家之一,其法律体系完善、监管职责明确、措施全面具体。英国卫生部明确列出了所有允许用于膳食补充剂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署是卫生部的执行机构,该机构对膳食补充剂有详细规定,囊括制造、包装、标签、用语等方方面面,如果任何人违反细则即属犯罪。根据规定,英国保健品在包装及宣传材料上只能包含营养成分、原料表、服用剂量、注意事项等,不能标注具体功效。
, http://www.100md.com
    膳食补充剂还受食品法管制,要求所有产品必须可安全食用,制造商、进口商、分销商均有责任遵守所有相关法规。膳食补充剂相关法律包括:1990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欧盟委员会食品补充指令、食品补充法规、消费者食品信息法规、欧盟营养与健康索赔条例等。其中,食品安全法涉及食品生产和营销的各阶段,包括种植、生产、加工、储存、分销和销售等所有环节。

    英国对膳食补充剂的广告用语规定也十分严格。英国广告标准局要求,广告商必须持有欧盟注册机构要求的授权健康声明。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声明或暗示食品、饮料或营养品能预防、治疗或治愈疾病。允许缓解疾病的广告词,但前提是它们已出现在欧盟登记册上,并且只能在没有夸大功效的情况下使用。

    此外,英国人对品牌传承与企业诚信的重视也保证了保健品的品质。在英国,不论是大商场还是小店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宁愿损失营业额,也不愿做有损企业声誉的事。膳食补充剂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生产和经销企业更不敢大意。
, http://www.100md.com
    日本不允许药店卖保健品

    在日本,膳食补充剂被归为营养保健品一类,在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和药妆店里销售。日本人比较认同“以健康营养的日常饮食滋补身体”这一理念,对膳食补充剂的态度总体来说比较理性,购买频率并不是很高,很少有父母给孩子购买的情况,年轻人购买膳食补充剂也很少见。

    不过,日本也曾出现过迷信膳食补充剂的风潮。2005年,日本全国上下疯狂迷恋蒲公英粉。蒲公英烘干粉碎后制成的灰白色粉末,被保健品商家宣传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加上很多消费者的推波助澜,让蒲公英粉成为供不应求的产品。那阵子,日本人在任何食物中都要加入些蒲公英粉:喝咖啡可以不加奶和糖,但不能不放蒲公英粉;吃生鱼片要撒点蒲公英粉;就连吃西瓜也要撒点蒲公英粉……直到后来日本医师协会站出来揭露蒲公英对人体最大的益处是利尿,而商家鼓吹的 “促进新陈代谢,重返年轻容颜”“自动清除体内毒素和肿瘤”“安抚各种负面情绪”等都涉嫌虚假宣传,日本民众这才冷静下来。后来,日本还陆续出现过“生姜热”“纳豆热”等。
, 百拇医药
    因此,日本政府决定严格规范膳食补充剂的销售和宣传,将其和药品区分开。一方面,严格限制膳食补充剂的销售渠道,避免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具体做法是规定膳食补充剂不得在任何药品的销售渠道里出售。日本对药品销售渠道的审查和监管非常严格,不允许药商和个人之间交易。因此,日本街头没有私人开设的药店,药品只能在政府指定的药局、医院、私人诊所里销售。而在药品销售场所,人们买不到任何膳食补充剂,这样大家就明确了解膳食补充剂不属于药品,也就不会轻信商家的夸张宣传了。现在日本人基本都知道,药妆店买来的营养品和饮料、零食差不多,确实含有人体需要的某些营养成分,但不能治病,更不能代替日常饮食和药品。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严禁膳食补充剂的广告里出现“治疗各种疾病”“提高身体素质”的语句。日本政府对膳食补充剂的定义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第三类产品,既不能代替食品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能代替药品治疗疾病。膳食补充剂的外包装上还必须标注“此产品不能代替药品和食品,并且要遵医嘱服用”。膳食补充剂的所有成分必须公开,不能销售类似“独家秘方”之类的产品。

    日本政府对膳食补充剂销售和宣传的严格规定,培养了日本民众的理性认识,现在日本人已经不那么容易跟风购买膳食补充剂了。▲, http://www.100md.com(郭静超 叶 思 李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