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辨治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酸、胃蛋白酶、胰液、胆汁等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引起的疾病。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西医认为本病需长期治疗甚至需要终身服用抑酸剂维持治疗。笔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与七情失和、饮食不节、禀赋不足有关,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病机与痰阻气逆有关,治疗时应理气化痰,和胃降逆。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医“吐酸”“嘈杂”范畴,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饮食不节:患者嗜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如甜食、巧克力、韭菜、红薯、油煎油炸食物等,暴饮暴食、嗜烟、饮酒过度等也易导致脾胃受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日久化热,导致湿热内阻,脾胃升降失常,胃失通降,胃气上逆而发生反酸烧心。正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吐酸,是吐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湿邪郁积化痰,日久化热,遂生“嘈杂”,临床上多见表现烧心为主,《丹溪心法》中说:“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姜炒黄连入痰药,用炒山栀子、黄芩为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加青黛。嘈杂,此乃食郁有热,炒栀子、姜炒黄连不可无。肥人嘈杂,二陈汤少加抚芎、苍术、白术、炒山栀子。嘈杂若湿痰气郁,不喜食,三补丸加苍术,倍香附子。”饮食不节日久则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脾不化湿,聚而生痰,痰凝气滞,从而加重胃气上逆。
七情失和:患者生气、抑郁、恼怒等,引起肝气郁结,肝气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反食、胸骨后疼痛,伴嗳气,胃胀等症状。正如《寿世保元·吞酸》曰:“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肝气郁结日久,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导致水湿阻滞,聚而成痰。
禀赋不足,劳倦内伤: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脾胃虚弱,脾虚气滞,土壅木郁,导致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另外脾胃虚弱,水湿不化,聚而生痰,导致痰湿阻滞,气机逆乱,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症状。
以上三种病因,如反复发作,都可导致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气阻滞,中焦升降失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14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