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动物类 > 珍珠
编号:13351720
明眸善睐美肌肤 诗情画意一斛珠 ——诗词中的珍珠及其药用价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这首《一斛珠》是苏轼的作品,描写途经洛阳时对妻子王弗的相思之意。词牌《一斛珠》源于唐玄宗和梅妃的故事:医生江仲逊的女儿江采苹被选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因其喜梅,被封为梅妃。杨玉环入宫后,梅妃宠爱日衰。一日,玄宗命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妃不受,写诗回复玄宗曰:“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配以新曲,名《一斛珠》。

    珍珠文化多璀璨

    珍珠以其高贵的身份、华丽的容颜、典雅的仪态、纯洁的品性满足着人类的爱美之心。人们也喜欢用“珠光宝气”形容富贵,用“贝阙珠宫”形容华丽房屋,用“翠绕珠围”形容华丽服饰,用“珠联璧合”形容美好事物的结合等。

    以珍珠为主角的“合浦还珠”故事自古就是廉政教育的典型,据《后汉书·孟尝传》载,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东汉顺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清正廉明,革除弊端,不准滥捕,珠民的生计也得到改善。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今天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合浦还珠”事件,其实也是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典范。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珍珠当属与和氏璧齐名的“隋侯之珠”。据《搜神记》载,隋侯外出,路遇一条受伤的蛇,于是将其救活。一年后,隋侯出行,梦见一个少年,自称是当年被救的蛇,特意奉上宝贝,感谢救命之恩。隋侯醒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13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