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中国人起的名字
柳叶刀(lancet)这个词,英文本意为外科手术刀,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意指小刀、刺血针(刀)、手术刀,建筑上还表示尖顶穹窗。
为何中文要翻译为“柳叶刀”?多数人认为是因其刀体修长、锋利刃薄似柳叶。中国历史上就有“柳叶刀”的称谓,只不过指的是兵器。如《水浒传》中多次出现柳叶刀的说法,《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时的那把匕首,也是名副其实的柳叶刀。到了清光绪年间,《柳叶刀》杂志创立时,第一位将这种外科手术刀翻译成“柳叶刀”的人,想必也因为有感于中国“柳叶刀”的悠久历史而赋予其这个具象的称谓。
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外科手术刀出现于公元前2100年的古土耳其,历史上称为“赫梯”,主要用于颅骨手术。西方最早有关手术刀的确切文字描述,来自希波克拉底为患者施行的手术。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也有外科用刀的记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提及:“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原始人将石片相邻的边角加工成锐尖,实乃刀的雏形,在北京周口店原始文化遗址,就曾发现过大量的石刀。《黄帝内经》强调砭石专用于治疗痈疡,即软组织的脓肿病变。这种砭石也是外科用手术刀。在河南洛阳附近的二里头夏朝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刀,其刃边锋利,加工精良,个头也小了许多。可见,随着文明进步,手术刀越来越像 “柳叶”。
, 百拇医药
尽管手术刀的形象在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希腊壁画、古罗马典籍中均出现过,笔者却有自己的理解:无论从史料还是实物,中国的医用刀具都提供了最坚实的证据,因此,说“柳叶刀,中国造”并不为过。
在欧洲,人们对手术刀最深的印记就是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源自古希腊,由希波克拉底首创。在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放血大夫都是教士,因为中世纪的医学院大都由教会控制。直到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把这个任务“放权”至民间,具体来说是给了理发师。放血时,通常选取颈部、胳膊、腿部的浅表静脉,用消毒的刀片割开皮肤,尽量不伤及动脉,然后用锋尖刺破,开始放血,并用专门的容器计量,同时给病人灌服草药(不是中药)。
理发师们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一开始用匕首,后来用刀片,因其长度适中、刃口锋利,逐渐成为首选,再加上敷了草药混合物的止血带,就可以开展治疗。许多历史名人如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美国国父华盛顿都是放血疗法的拥趸,然而,这两位铁腕人物却都因这一疗法而过早离世。
, 百拇医药
许多医学史专家认为,现代医学用的“柳叶刀”,是意大利外科医生托尼在放血治疗中的发明。托尼是科班出身的外科医生,文献记载他不但会放血,也会拔牙。但中世纪科技落后,托尼即便打造出了柳叶刀,在现代人看来也是不怎么专业的医生。在一幅油画中,托尼用脚抵住患者腹部,用铁钳为患者拔牙,着实有点恐怖。
柳叶刀之所以受人关注,还因为有一本同名的医学期刊。1823年,《柳叶刀》创刊人,英国外科医生兼国会议员托马斯·瓦克利表示,之所以选这个名字,是因深感英国外科学改革缓慢,想以此杂志对医学进行推动,“让智慧和真理之光照耀,并像锋利的柳叶刀切除无用之物”。
《柳叶刀》素以学术观点独立、权威著称,往往发表重大医学新闻,引领医学治疗新趋势。如首次报道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死于钋210中毒、伊拉克战争平民死亡人数、对顺势疗法公开否定,报道中国是世界上吃盐过多的国家等,虽然是医学期刊,却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领域影响力巨大。
, 百拇医药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者之一伍连德先生,是中国防疫事业的泰斗,不仅在67天内控制了东北肺鼠疫疫情,还首次发现了肺鼠疫的人际传播,打破了日本同行对该学科领域的垄断。1913年,他的相关文章就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成为中国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医学家。时至今日,《柳叶刀》上可以见到更多中国作者的名字。2018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峰会”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对听众说:“不仅是《柳叶刀》杂志,全球医学界都在聆听中国同行的声音。”
而今,随着工艺进步,柳叶刀庄严、典雅的光环也渐渐褪去,变得更接地气:刀片是机器量产,刃锋更薄,不会再刻上医生的名字;刀柄也不再是裹着花纹的银柄,代之以耐腐蚀、耐磨损的复合塑料,因而整体上更轻便,且大多是一次性的;随着放血疗法淡出医疗圈,柳叶刀在医疗器械中的地位也不如往昔。但对外科大夫而言,柳叶刀仍意味着精准和严谨。手术操作中,消毒之后的第一步,就是切开暴露组织——精准快速、深浅到位,考查的是外科医生的基本素养,更是整个手术能否流畅实施的基础。因此,我们说,柳叶刀历经千年,基石地位仍不可撼动。▲, http://www.100md.com(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 车伯琛)
为何中文要翻译为“柳叶刀”?多数人认为是因其刀体修长、锋利刃薄似柳叶。中国历史上就有“柳叶刀”的称谓,只不过指的是兵器。如《水浒传》中多次出现柳叶刀的说法,《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时的那把匕首,也是名副其实的柳叶刀。到了清光绪年间,《柳叶刀》杂志创立时,第一位将这种外科手术刀翻译成“柳叶刀”的人,想必也因为有感于中国“柳叶刀”的悠久历史而赋予其这个具象的称谓。
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外科手术刀出现于公元前2100年的古土耳其,历史上称为“赫梯”,主要用于颅骨手术。西方最早有关手术刀的确切文字描述,来自希波克拉底为患者施行的手术。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也有外科用刀的记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提及:“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原始人将石片相邻的边角加工成锐尖,实乃刀的雏形,在北京周口店原始文化遗址,就曾发现过大量的石刀。《黄帝内经》强调砭石专用于治疗痈疡,即软组织的脓肿病变。这种砭石也是外科用手术刀。在河南洛阳附近的二里头夏朝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刀,其刃边锋利,加工精良,个头也小了许多。可见,随着文明进步,手术刀越来越像 “柳叶”。
, 百拇医药
尽管手术刀的形象在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希腊壁画、古罗马典籍中均出现过,笔者却有自己的理解:无论从史料还是实物,中国的医用刀具都提供了最坚实的证据,因此,说“柳叶刀,中国造”并不为过。
在欧洲,人们对手术刀最深的印记就是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源自古希腊,由希波克拉底首创。在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放血大夫都是教士,因为中世纪的医学院大都由教会控制。直到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把这个任务“放权”至民间,具体来说是给了理发师。放血时,通常选取颈部、胳膊、腿部的浅表静脉,用消毒的刀片割开皮肤,尽量不伤及动脉,然后用锋尖刺破,开始放血,并用专门的容器计量,同时给病人灌服草药(不是中药)。
理发师们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一开始用匕首,后来用刀片,因其长度适中、刃口锋利,逐渐成为首选,再加上敷了草药混合物的止血带,就可以开展治疗。许多历史名人如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美国国父华盛顿都是放血疗法的拥趸,然而,这两位铁腕人物却都因这一疗法而过早离世。
, 百拇医药
许多医学史专家认为,现代医学用的“柳叶刀”,是意大利外科医生托尼在放血治疗中的发明。托尼是科班出身的外科医生,文献记载他不但会放血,也会拔牙。但中世纪科技落后,托尼即便打造出了柳叶刀,在现代人看来也是不怎么专业的医生。在一幅油画中,托尼用脚抵住患者腹部,用铁钳为患者拔牙,着实有点恐怖。
柳叶刀之所以受人关注,还因为有一本同名的医学期刊。1823年,《柳叶刀》创刊人,英国外科医生兼国会议员托马斯·瓦克利表示,之所以选这个名字,是因深感英国外科学改革缓慢,想以此杂志对医学进行推动,“让智慧和真理之光照耀,并像锋利的柳叶刀切除无用之物”。
《柳叶刀》素以学术观点独立、权威著称,往往发表重大医学新闻,引领医学治疗新趋势。如首次报道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死于钋210中毒、伊拉克战争平民死亡人数、对顺势疗法公开否定,报道中国是世界上吃盐过多的国家等,虽然是医学期刊,却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领域影响力巨大。
, 百拇医药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者之一伍连德先生,是中国防疫事业的泰斗,不仅在67天内控制了东北肺鼠疫疫情,还首次发现了肺鼠疫的人际传播,打破了日本同行对该学科领域的垄断。1913年,他的相关文章就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成为中国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医学家。时至今日,《柳叶刀》上可以见到更多中国作者的名字。2018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峰会”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对听众说:“不仅是《柳叶刀》杂志,全球医学界都在聆听中国同行的声音。”
而今,随着工艺进步,柳叶刀庄严、典雅的光环也渐渐褪去,变得更接地气:刀片是机器量产,刃锋更薄,不会再刻上医生的名字;刀柄也不再是裹着花纹的银柄,代之以耐腐蚀、耐磨损的复合塑料,因而整体上更轻便,且大多是一次性的;随着放血疗法淡出医疗圈,柳叶刀在医疗器械中的地位也不如往昔。但对外科大夫而言,柳叶刀仍意味着精准和严谨。手术操作中,消毒之后的第一步,就是切开暴露组织——精准快速、深浅到位,考查的是外科医生的基本素养,更是整个手术能否流畅实施的基础。因此,我们说,柳叶刀历经千年,基石地位仍不可撼动。▲, http://www.100md.com(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 车伯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