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6.14
编号:81086
打通基层慢病服务“最后一公里”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4日 生命时报 2019.06.14
     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药研究 脑心同治助力资源下沉基层

    打通基层慢病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王冰洁

    5月25日,吕梁市医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论坛在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举行。会间,山西省汾阳医院党委书记、吕梁市医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任维,以及脑心同治研究院负责人万海同,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管理以及优秀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做了细致讲解。

    心脑血管防治迫在眉睫

    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始终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位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以上,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目前,我国心脑血管患病人数约有2.9亿,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一旦得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就要时时刻刻保持谨慎,最害怕突然发病。
, http://www.100md.com
    其实,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可预防的,或者说一半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今,作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已接近2.5亿,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遇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抗血栓治疗一直是西医治疗的重要方案,抗血小板聚集药也已成为常规治疗药物。但循证医学发现,口服抗血栓药物会给患者带来明显副作用,比如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9%~13%,阿司匹林的药物抵抗力也达5.5%~61%。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脑为元神之府;心主血脉,心与脑血管相通相连,中风、胸痹等证是气虚血瘀证的表现,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为避免抗血栓治疗的副作用,脑心同治理论应运而生,便是通过“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脑心同治”针对的是“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为主”的多种疾病,但并不限于此,证见血瘀证或气虚血瘀证,具有虚、瘀、络阻病机等特征者,都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的方药治疗,包括脑心同治、心脑肾同治、心脑肾肝及眼底等异病同治。
, http://www.100md.com
    用研究为中医药正名

    如今,中医药在国家层面甚至在世界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关注,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但针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不清楚、作用机理不清晰、用药依靠经验等问题一直是被诟病的重点,也有很多人片面地夸大了中药复方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中医药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尽早将尚不清晰的问题一一解决,才能让大众更加信任中医药,不负众多中医人的希望。

    为振兴中医药发展,国家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产”指产业,“学”指学校,“研”指研究机构。在构建一体化过程中,以产养研,以研促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科研发展;研究院研究学术,促进药物升级,以此得到良性循环,让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

    2012年,脑心同治研究院正式成立,共同建立脑心同治科研平台,加强信息、学术交流,深入研究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中药制剂的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使临床用药更具有方向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万海同表示,中药的特征在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但含量有限,如何在疗效确切的基础上精准用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自从脑心同治研究院成立,他们就致力于对中药复方组分及其在人体内代谢产物进行分析。

    对于中药复方而言,“进得去、留得住、排得出”可以说是衡量药物安全有效的重点。对药物组分进行研究,是为了能让临床医生用药更加精准、更加安全,患者更放心。

    以某中药注射液为例,它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中药制剂,以活血化瘀、通络疏脉等功效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药物的作用成分。借助特征指纹图谱、LC-MS分析等手段,已经鉴定出该中药注射液的116个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酚酸类。接着,通过寻找目标成分的主要代谢产物,发现各代谢产物含量随着给药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并且极性较大、易于排泄,不会在体内长时间留存,可以说用药安全性更高。

    万海同表示,类似针对中药复方的研究也都在逐步进行中,希望可以借此加快中医药问题的解决,以便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
, http://www.100md.com
    脑心同治下基层

    在“产学研一体化”理念的带头作用下,脑心同治研究院做出了不少针对中药的研究。但近年来,农村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如何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郭任维表示,与北上广等地的大医院相比,吕梁市的医疗资源相对来说还比较差。如何吸引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培养自己的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是目前的第一任务。

    作为脑心同治研究院全国第一家分院,山西省汾阳医院脑心同治研究院的建立并不是一个仓促的决定。在吕梁市,山西省汾阳医院是最大的三甲医院,已有130年历史。对周边百姓来说,汾阳医院是看病治病的主要选择。即便如此,遇到一些病痛,还是有不少人坚持去北京的大型医院,真正实现分级诊疗仍然任重道远。

    郭任维表示,脑心同治研究院有专家、有资源等软件,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有实验室等硬件基础。这种院校合作可遇不可求,对开展医学研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十分有利。
, 百拇医药
    自2018年5月成立,汾阳脑心同治研究院已开展多场“共铸中国心·脑心同治走基层”活动,走过孝义市柱濮镇、孝义市中阳楼社区、孝义市胜溪湖社区、文水县凤城镇、汾阳市杏花镇、离石区西蜀巴街道、临县碛口镇、兴县蔡家崖革命老区等30多个地区,为3000余名百姓免费义诊、送医送药、送健康,大约已送出四五十万元的药物;结合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实际,定期组织二三级医院的专家深入基层,进行巡回讲座,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培训专业知识。此外,汾阳脑心同治研究院还会不定时开展慢病防治大讲堂,单次传播人数达千人。

    在“脑心同治理论”的基础下,汾阳脑心同治研究院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宣传,尤其是辐射当地农村群众的防治意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规范临床研究,虽然程序繁复,但显著提升了医院各科室的学术水平,使疾病能得到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通过学术交流强化规范诊疗,提高诊疗效果。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 百拇医药
    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的过程中,郭任维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城市居民看到体检报告中的异常项目,大多都要搞清楚、查明白,但不少农村居民并不重视体检报告,甚至不明白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郭任维说:“2017年,我们曾到访过四川的阿坝地区。那里的居民健康理念很差,卫生观念十分落后,人畜的生活区之间并未进行隔离。因此,不少人得了包虫病,疾病防治和健康科普工作十分必要。我们计划寒暑假期间,组织医院、学院老师学生到边远山区义诊、支教,带动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疾病的早防早治。”

    此外,基层医院人员水平不高,不能及时接收、接受新知识。同时,由于基层的待遇、交通问题,医学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

    郭任维表示,目前收到的群众反馈都很好。虽然很多乡镇的乡亲都已经外出打工,但是一旦知道脑心同治专业委员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医生来义诊,都赶回来了。这也侧面反映出百姓有看病的需求,但针对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只有上层资源建设得好,才能带动下层医疗服务的提升和发展”。

    基于此,政府还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最好在市域内一家大医院的带领下,有效推行县乡一体化管理,促进区域医疗一体化发展,缩小差距,整合资源,节省开支。

    “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发展,建设高级人才队伍,促进中医药学科创新、基础、临床、产业化研究;脑心同治下基层,助力发展基层医务水平,打通基层群众慢性病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指日可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