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6.28
编号:80865
感念恩师吴阶平的教导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8日 生命时报 2019.06.28
     “做大夫要对病人全心全意”

    感念恩师吴阶平的教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应禄

    编者的话:《生命时报》“医者茶座”版已开设两个月了。原卫生部副部长、妇科领域的专家曹泽毅教授通过专栏讲述了他漫漫的求医、行医之路,介绍了他人生旅途中的感人故事,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曹教授的专栏还在继续。从本期起,《生命时报》开始推出国内男科专家郭应禄院士的专栏,请他讲讲自己曲折多彩的人生经历和行医故事,以飨读者。今后,本报将轮流刊载他们的专栏,敬请关注。

    郭应禄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

    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教授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终身名誉会长

    我1930年出生,21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到如今已年近九十,回首过去几十年来的从医路,我感念恩师吴阶平院士的教导,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当一个好医生。“做大夫要对病人全心全意”,这句话我至今铭记。

    一次疏忽

    有一件小事,我跟很多人都说过。做研究生时,我们科里有个规矩,每周两次跟着吴老师大巡诊。这是科里的“大日子”,也是我们这些年轻大夫学习进步的好机会。每到这些日子,我都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背熟所负责病人的病史,包括检查的各项指标等。但有一次,我犯错了。

    那是一个诊断为左肾结核的病人,已经安排好了手术,准备切除。我按惯例介绍完情况后,吴老师俯身给病人做了个全身检查,随后问我除了左肾结核外,病人还有什么问题。我回说“没什么”,于是吴老师就让我再摸摸患者下体。这一摸,我脑袋嗡地一下,立刻出了满头的汗——因为偷懒,我漏查了病人的阴囊,而病人左侧附睾尾部有个很明显的不规则包块,说明他伴有左侧附睾结核。这个疏忽的结果是,如果病人的附睾结核也需要手术,就得再上一回手术台。
, 百拇医药
    查房结束,我被叫到办公室,满是心慌地准备接受批评。但吴老师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查出病人的附睾病变,但你疏忽了。病人对我们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他们把生命健康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对他们全面负责。你要记住,医生的每个决定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和康复,来不得半点疏忽。”

    一台手术

    “吃一堑,长一智”讲的是一个人要从自己的失误中汲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吴老师却跟我们说,别人的错误也要成为自己的经验教训,如此才能让医术快速不断地进步。

    我记得,文革早期,我参加了一次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担任助手。患者的肿瘤体积很大,暴露也不太好,虽然老师认真进行手术,但由于肿瘤周围血管很多,粘连也多,结扎异常血管时,意外地损伤了肾动脉,最终不得不一并摘除受损侧的肾。事后,吴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总结手术中的失误,希望通过这次“堑”长大家之“智”。
, http://www.100md.com
    在那个年代,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被公认是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当时检查手段比较差,肿瘤早期很难查出来,一旦发现基本都是晚期。患者术中血压极不稳定,甚至只是轻轻挤压一下肿瘤,血压就能“跳”到200~300毫米汞柱;而肿瘤一切掉,血压又有可能直接掉到0。这种过山车式的血压变化,极易造成术中大出血等意外,再加上肾上腺位置深,操作时视线会被肾挡住,手术难度也就更大。

    由于当时的客观原因,高年资的大夫有的被下放到外地,或被派去做了保健工作,科里只剩下我们几个年轻医师支撑。这种病人来了都有畏难情绪,但不治病人又会有危险,总得有人接手,我只能下决心把任务接下来,(下转4版)

    (上接1版)脑子里呈现的是好医生的标准——崇高医德、精湛医术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我想,前有老师之“堑”,后有书籍资料辅助,再加上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并取得病人本人和家属的同意,又有麻醉科和手术室同志们的合作,再难的问题也总能解决。

, 百拇医药     常有人问我,该怎么面对风险很大的手术。我的结论是:只要病人需要,风险再大也得上。我不是不怕术中大出血,当血突然冒出来时,脑子也会“轰”地一下全乱了,但我必须告诉自己先冷静下来,采取规范的方法进行处理。通过那次失败的手术,我在手术前会对解剖技巧做充分准备。手术时,我还有了一个习惯,手边会准备一块厚厚的纱布棉垫,一旦遇上大出血,可以迅速用棉垫塞住伤口,让自己和参加手术的同志都能平静下来,争取时间找出问题。平时练本事,胆大且心细,怀着高度负责的精神,锤炼精湛的医术,这些本就是当好外科医生的必需。就这样,我在院内外接连做肾上腺手术400余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句关照

    除了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吴老师还教导我们对病人要有服务意识,各种小事都应想得周到。

    跟吴老师上手术,他从不允许大家在手术室闲谈与手术无关的东西,甚至在术前刷手时,也只谈这台手术的相关问题,会询问学生“知道今天是什么手术吗?什么诊断?手术该注意什么?”等问题,他认为,在手术过程中东拉西扯会分散精力,是对病人的不尊重。
, http://www.100md.com
    这种全心全意对患者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到后来,我也形成了一个自己的习惯。不管多忙,只要是第二天有手术,前一天必须要见患者一面,手术之后再跟患者打个招呼。对我来说,同类型的手术我做了一辈子,不觉得是个大事;但对患者来说却不一样,他们也许一辈子只会做这一次手术,难免会想很多。这时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很多时候,你不用花太多时间,有时只是一句关照而已,在手术前说一句“明天我给你做手术,已做好充分准备,别担心”,在手术后说一句“手术很顺利,放心休息吧”,患者就会感觉踏实。更重要的是,无论提前安抚患者,还是术前沟通情况,只要在这些小环节上稍微多用一点心,诸如左肾有问题却切掉了右肾等低级错误就不会发生。病人的事,从来就没有小事。

    人们常用“白衣天使”歌颂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在非典等特殊事件发生的时候。可我觉得,白衣天使并不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称号,而是从穿上白大衣的那一天起,医务工作者就应当具有天使一般的品质,坚守维护病人健康的责任。说到底,做医生只有一条最简单朴素的原则:你所做一切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为病人好。▲ (连载①),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