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用药常识 > 信息
编号:13363230
中医临床应重视四时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09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用四时气象作类比告诉我们四时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些都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进一步决定了中医四时用药的特色。

    四时用药在中医药中有悠久的历史,在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古代对四时用药研究中较有建树的当推金元四大家中补土派代表人物李杲,其学术思想见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东垣试效方》中。《脾胃论·脾胃将理法》曰:“夫诸病四时用药之法,不问所病,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秋月有疾加温气药,冬月有疾加大热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此段阐述了李杲四时用药的思想,他以本草之气味厚薄、升降浮沉而法天地阴阳四时之象,并以象聚类对药物进行分类,对后学有很大的启发。对于四时用药李氏有很多发挥,如:根据四时来调整剂量,以肉桂为例,若夏季疾病出现恶寒,可少量使用;冬季大寒时用量可以增加。其中“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春、夏不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黄,不失气宜”的理论更是四时用药思想指导临床用药的集中体现。李时珍亦曾于《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云:“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凉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可见四时用药思想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在今天的中医临床中,但是四时用药理论不应该被遗忘。《中药学》的教学中重功效而轻四气五味,使得从业者不熟悉药物的性味,这不利于运用四时用药思想指导临床,值得业内反思和注意。在中医药传承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继承的前提下再创新,如果丢弃中医药原有的特色思想则失去本真的传承,影响临床疗效。四时用药是我们中医药中富有特色具有指导意义的部分,我们应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来开阔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宋和平), http://www.100md.com(宋和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