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姜苓术汤速除“无解”痛
开栏的话 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专研,事半功倍。”在中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医案作为传承中医理论,引领中医实践的载体,起到了发展中医理论,提高诊疗技术,促进学术交流,弘扬职业道德等作用。为了更生动展现临床中医生处方用药的精妙和临床疗效的神奇,本版开设“验案惊奇·临床实效录”栏目,讲中医疗效故事,传播中医传承创新成果。
我1999年从中医药院校毕业后一直在媒体从事编辑工作。虽然没有成为一名中医大夫,但常把学到的中医知识应用到自己和照顾家人上,屡屡受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医药的信任和依赖更是与日俱增。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
痛不知所起,一波三折终消解
今年5月初,我因重感冒用西药泰诺发汗太过,动辄汗出淋漓,怕风。11日恰遇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英栋医生来京出差,遂将症状和原委告知。察舌按脉后,予桂枝汤方(桂枝12克、赤芍15克、生甘草8克、大枣20克、生姜12克)两剂,嘱“温服药,后温覆,务求身热微汗(药汗),大便通畅”。
, 百拇医药
没想到12日桂枝汤刚喝半剂,下午1点后小腹右下部开始一阵接一阵绞痛,腰和小腹部坠胀不舒,卧床覆被三四个小时后绞痛渐渐缓解,停药观察。翌日下午2点左右,小腹右下部又开始绞痛,一阵紧似一阵,考虑到曾有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病史和肾盂结石病史,迅速赶往单位附近一家三甲医院,腹部体征检查排除阑尾炎,查尿常规正常,血常规血红蛋白85g/L,显示中度贫血,B超查泌尿系和子宫附件,未发现异常。等待做B超过程中,因饥饿至医院旁兰州拉面馆吃一碗热汤面,绞痛渐渐消失,但整个小腹、腰骶坠胀不舒。医生嘱回家观察。
然而,第二天上午刚上班不久,尖锐的绞痛又一阵阵袭来。当时天气气温已近30度,但我穿着秋裤不觉得热,小腹、绕腰一周须放寒痛乐熨剂,后背须垫一暖水袋疼痛才能有所缓解。走路时腰腹间似挂重物,步履艰难。因两天前刚就诊过张英栋,于是微信告知症状、舌象。嘱用暖肝煎:小茴香、当归、乌药、降香、茯苓、枸杞子、肉桂、生姜,各12克。嘱“饭前服,不断加量,务使小腹温热”。
第一天一剂,第二天两剂,绞痛渐渐缓解。7剂尽,绞痛消失,但小腹、腰骶依然坠胀不舒、隐隐作痛,经日不解,精神疲惫。微信张英栋,改甘姜苓术汤:茯苓60克、干姜60克、生白术30克、生甘草30克。让“饭前吃一剂试试”,并嘱“千万不可减量吃。一剂可以多喝几次,喝到腰部发热”。
, 百拇医药
“甘姜苓术汤刚喝半剂,小腹就像春天河开了一样,哗啦这儿一块,哗啦那儿一块,往开了走,往通了走。今天再买三剂去!”5月22日,我兴奋地给张英栋发了一条微信。一剂药尽,诸症大减,连日来的困顿一下得到缓解,当天晚上沉睡11个小时,醒后精神大好。想到膝和脚怕冷,又将药渣添水煮后泡脚20分钟,浸泡处皮肤火辣辣,一整晚浑身热乎乎。
接下来的三天,一天一剂,如前炮制,从内到外,我从寒冬跨到了暖春。所有不适霍然消失,步履轻快。只是不敢吹空调冷风。又断续用甘姜苓术汤5剂,煎汤当茶饮巩固疗效。十余日后怕冷、怕风渐渐消失。小腹、腰骶疼痛坠胀至今未再犯。
后来回想,腰腹疼痛坠胀的症状已有一两年,只是不严重,保暖或艾灸即缓解。今年上半年寒湿重,又重感冒一场,汗湿着凉加重。还好,这次彻底解决了它。查甘姜苓术汤,出自《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称之为肾着汤,治疗身劳汗出后腠理大开,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于腰部的“肾着之病”。看到《金匮要略》对该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的描述,深以为然。
, 百拇医药
切身的体会和两个意外福利
这次的治疗经历,让我在感慨中医神奇的同时,对中医药传承什么、如何传承有了几点切身的体会。
一要重视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的结果,不可等闲视之。像甘姜苓术汤方,虽然只有四味药,但只要辨证准确,效如桴鼓。
二当重视中药质量。我服用的第一剂甘姜苓术汤是在同仁堂药店买的精品药,煎四次后依然药味较浓,用来泡脚热辣辣的。第二次的三剂是在某部队三甲医院买的,虽然也是同仁堂的药,价格低了近一半,但煎第三次后就淡而无味了。同样的方子,疗效因药的质量不同而不同。试想,如果中医医生博极医源、深思熟虑后开出的药方,最后的疗效卡在了质量低劣的中药上,该是多么令人扼腕。
三要宽容对待中医药。中医药学不同于西医学,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至今有很多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地方。但无法解释并不代表不科学,现在的“不科学”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科学。这次简简单单四味药治好了在西医学看来是“无解”的疼痛,不知西医学会如何解释、如何看待这个早在1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了详细记载的诊治方法。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可重复,疗效持续足够长——疼痛消失到至今已有三月余。
, http://www.100md.com
更神奇的是,这次治疗还带给我两个意外福利。
其一,服完甘姜苓术汤后,为了维持小腹和腰暖暖的状态,我每天上午一勺(约5克左右)九蒸九晒老姜粉,加上一块(20克)云南手工红糖,开水冲服。半个月后,持续多年的大把掉发现象不见了,以前头发少的前额两侧,又长出了一层毛茸茸的短发。
其二,我有近20年的缺铁性中度贫血,补充琥珀酸亚铁加上补气血的中药,血红蛋白最多也只能达到每升100克,旋即又被过量的月经带回原状。这次腹痛开始到目前两个月间,除服用以上中药外,没有补充铁剂。中间来一次月经,量明显减少。7月17日查血常规,竟出现突破性改变,血红蛋白达到正常值每升120克。
疗效才是硬道理。中医药因疗效而传承数千年,这些疗效背后的机理,正是现代中医药人传承和创新的突破口。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医药这颗曾经蒙尘的明珠,定会重放异彩,照亮人类的健康之路。, 百拇医药(白蔹)
我1999年从中医药院校毕业后一直在媒体从事编辑工作。虽然没有成为一名中医大夫,但常把学到的中医知识应用到自己和照顾家人上,屡屡受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医药的信任和依赖更是与日俱增。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
痛不知所起,一波三折终消解
今年5月初,我因重感冒用西药泰诺发汗太过,动辄汗出淋漓,怕风。11日恰遇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英栋医生来京出差,遂将症状和原委告知。察舌按脉后,予桂枝汤方(桂枝12克、赤芍15克、生甘草8克、大枣20克、生姜12克)两剂,嘱“温服药,后温覆,务求身热微汗(药汗),大便通畅”。
, 百拇医药
没想到12日桂枝汤刚喝半剂,下午1点后小腹右下部开始一阵接一阵绞痛,腰和小腹部坠胀不舒,卧床覆被三四个小时后绞痛渐渐缓解,停药观察。翌日下午2点左右,小腹右下部又开始绞痛,一阵紧似一阵,考虑到曾有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病史和肾盂结石病史,迅速赶往单位附近一家三甲医院,腹部体征检查排除阑尾炎,查尿常规正常,血常规血红蛋白85g/L,显示中度贫血,B超查泌尿系和子宫附件,未发现异常。等待做B超过程中,因饥饿至医院旁兰州拉面馆吃一碗热汤面,绞痛渐渐消失,但整个小腹、腰骶坠胀不舒。医生嘱回家观察。
然而,第二天上午刚上班不久,尖锐的绞痛又一阵阵袭来。当时天气气温已近30度,但我穿着秋裤不觉得热,小腹、绕腰一周须放寒痛乐熨剂,后背须垫一暖水袋疼痛才能有所缓解。走路时腰腹间似挂重物,步履艰难。因两天前刚就诊过张英栋,于是微信告知症状、舌象。嘱用暖肝煎:小茴香、当归、乌药、降香、茯苓、枸杞子、肉桂、生姜,各12克。嘱“饭前服,不断加量,务使小腹温热”。
第一天一剂,第二天两剂,绞痛渐渐缓解。7剂尽,绞痛消失,但小腹、腰骶依然坠胀不舒、隐隐作痛,经日不解,精神疲惫。微信张英栋,改甘姜苓术汤:茯苓60克、干姜60克、生白术30克、生甘草30克。让“饭前吃一剂试试”,并嘱“千万不可减量吃。一剂可以多喝几次,喝到腰部发热”。
, 百拇医药
“甘姜苓术汤刚喝半剂,小腹就像春天河开了一样,哗啦这儿一块,哗啦那儿一块,往开了走,往通了走。今天再买三剂去!”5月22日,我兴奋地给张英栋发了一条微信。一剂药尽,诸症大减,连日来的困顿一下得到缓解,当天晚上沉睡11个小时,醒后精神大好。想到膝和脚怕冷,又将药渣添水煮后泡脚20分钟,浸泡处皮肤火辣辣,一整晚浑身热乎乎。
接下来的三天,一天一剂,如前炮制,从内到外,我从寒冬跨到了暖春。所有不适霍然消失,步履轻快。只是不敢吹空调冷风。又断续用甘姜苓术汤5剂,煎汤当茶饮巩固疗效。十余日后怕冷、怕风渐渐消失。小腹、腰骶疼痛坠胀至今未再犯。
后来回想,腰腹疼痛坠胀的症状已有一两年,只是不严重,保暖或艾灸即缓解。今年上半年寒湿重,又重感冒一场,汗湿着凉加重。还好,这次彻底解决了它。查甘姜苓术汤,出自《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称之为肾着汤,治疗身劳汗出后腠理大开,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于腰部的“肾着之病”。看到《金匮要略》对该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的描述,深以为然。
, 百拇医药
切身的体会和两个意外福利
这次的治疗经历,让我在感慨中医神奇的同时,对中医药传承什么、如何传承有了几点切身的体会。
一要重视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的结果,不可等闲视之。像甘姜苓术汤方,虽然只有四味药,但只要辨证准确,效如桴鼓。
二当重视中药质量。我服用的第一剂甘姜苓术汤是在同仁堂药店买的精品药,煎四次后依然药味较浓,用来泡脚热辣辣的。第二次的三剂是在某部队三甲医院买的,虽然也是同仁堂的药,价格低了近一半,但煎第三次后就淡而无味了。同样的方子,疗效因药的质量不同而不同。试想,如果中医医生博极医源、深思熟虑后开出的药方,最后的疗效卡在了质量低劣的中药上,该是多么令人扼腕。
三要宽容对待中医药。中医药学不同于西医学,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至今有很多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地方。但无法解释并不代表不科学,现在的“不科学”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科学。这次简简单单四味药治好了在西医学看来是“无解”的疼痛,不知西医学会如何解释、如何看待这个早在1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了详细记载的诊治方法。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可重复,疗效持续足够长——疼痛消失到至今已有三月余。
, http://www.100md.com
更神奇的是,这次治疗还带给我两个意外福利。
其一,服完甘姜苓术汤后,为了维持小腹和腰暖暖的状态,我每天上午一勺(约5克左右)九蒸九晒老姜粉,加上一块(20克)云南手工红糖,开水冲服。半个月后,持续多年的大把掉发现象不见了,以前头发少的前额两侧,又长出了一层毛茸茸的短发。
其二,我有近20年的缺铁性中度贫血,补充琥珀酸亚铁加上补气血的中药,血红蛋白最多也只能达到每升100克,旋即又被过量的月经带回原状。这次腹痛开始到目前两个月间,除服用以上中药外,没有补充铁剂。中间来一次月经,量明显减少。7月17日查血常规,竟出现突破性改变,血红蛋白达到正常值每升120克。
疗效才是硬道理。中医药因疗效而传承数千年,这些疗效背后的机理,正是现代中医药人传承和创新的突破口。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医药这颗曾经蒙尘的明珠,定会重放异彩,照亮人类的健康之路。, 百拇医药(白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