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研究动态 > 中药研究
编号:13468595
尊古法煎服中药的应用

     煎服法是决定处方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现在大部分人熬中药,多煎煮两次,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而古人则根据病情决定煎煮、服药方法,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笔者临证遵循吴鞠通“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及岳美中“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的原则,在外感病、急性病中,不采用现代复煎法,只用一次煎法,药力集中,以求速效,以防传变,在慢性病、虚弱性疾病中,或药材相对贵重之方,不妨采用复煎法。诚如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总论·五用》认为:“凡诸补汤,渣滓两剂并合,加原水数复煎,待熟饮之,亦敌一剂新药。其发表攻里二者,惟煎头药取效,不必煎渣也,从缓从急之不同故耳。”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例言》曰:“古人用药,多是煎一大剂,分三次服下,病愈不必尽剂,不遇者必一日服尽。此法今人不讲久矣。余治伤寒、瘟疫与一切急证,必用此法。盖治此等证,势如救火,以水泼之,火势稍减。若不连番泼之,则火势复炽,而前功尽弃。若治他证,不必日服药三次,亦必朝夕各服药一次(煎渣再服可权作一次),使昼夜相继,见效自速也。”

    急性病、大病

    采取一次性煎服法

    古人煎药注重汤剂的第一次煎液,几乎没有第二煎的方法,尤其是治疗外感病或急症,当取最佳药液并尽快给药,以争取早治疗、快治疗。尤其是运用经方,可按照《伤寒杂病论》的原剂量、原方法,只煎一次,不用第二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

    为了减少患者浪费药材的顾虑,笔者一般开三剂药,每剂药头煎取液,药渣存留,分别服一次,三剂药渣合在一起同煎取液服一次。根据病情4~8小时给药一次。虽亦复煎,但三剂药共服四次,首煎、次煎分别服用,异于寻常的每剂复煎,首煎、次煎混合服用,三剂药服用六次。此乃汲取《温病条辨》相关方药的煎服方法,可取得迅速而显著的临床效果。

    急性病、大病不采用复煎的原因如下:

    复煎恐药过病所

    外感病邪在上在表、肺、卫,用药不任猛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3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