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王永炎给中医药青年学人的一封信
编者按:在举国欢庆教师节之际,已是桃李满天下的王永炎院士给广大中医药青年学人写下一封信,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青年群体的殷殷期望和对中医药事业的一片赤诚,本版特此刊发信件全文。
各位唤我一声“老师”的中医药青年们:
你们好!
50多年来,我从事中医药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学生带教以及管理工作,认识了数以千计的中医药青年学人,也培养了诸多中医药专业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及师承制的学生。现如今,你们都尊称我一句老师,我甚是欣慰,也深感任重而道远。在中医学教育这一领域,我始终以一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我愿意像蜡炬一样,永远为中医药的教育事业奉献光和热。我也始终鼓励中医药青年学人,应该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传承和创新中医药事业。我始终认为人才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学科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值此教师节之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份做人和做事的感想。
, 百拇医药
首先,中医药青年人应该修身齐家爱国怀天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志存高远和担当精神的具体表现。
中医药青年人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实干型”人才,办实事、出实绩,也务必秉承一颗谦卑之心。对于青年来说,“修身”分为两方面,一是练就强健的身体素质,二是要修心,即陶冶高境界的人文素养。从事医药事业的青年人,要熟读两篇短文,一是《伤寒论序》,二是《大医精诚》。前者字字珠玑,言辞恳切地向后人展现了一代医圣张仲景,作为中医药人的“至真、至诚、至善”。后者则是药王孙思邈对后世中医药人有关“医德”的告诫,第一点即为要精,他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点则是要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受,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 百拇医药
“齐家”就是应当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必将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惠及亲朋好友。良好的家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层面的价值观对青年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爱国怀天下”则是要求中医药青年人,不仅要顾及个人层面、维护好家庭建设,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特别是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中医药青年人应该要自强自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铭记“少年强,则国强”。
其次,中医药青年人应该“读经典、做临床、参明师”。
中医药的发展重视传承。对于青年一代中医药人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基于现有的资源,如中医药古籍经典著作、历代名医经验记载等进行广泛的阅览。这些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宝藏启迪了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成就,这便有待一代又一代青年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来实现。“敏而好学,格物致知”是中医药人应当终身保持的习惯。
, http://www.100md.com
再有,成为良医必定要勤于实践。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医学更是如此,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青年人,其工作生涯永远是经典领悟与实践真知之间的有机结合。
最后,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三驾马车——科技创新、哲学思辨和人文精神。
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中医药的发展要持开放和包容并蓄的原则,任何新方法和新技术,凡是能为我用的,都应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导向。青年中医药学人应该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意识。
而中医药发展的根源性指导思想则应该提倡回归原创思维,即象思维。也许很多青年人会觉得象思维很陌生,甚至晦涩难懂,进而却步。但象思维对于中医药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司外揣内”的诊断逻辑和中医诊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其精髓就是象思维。象思维的获得往往在于人生的历练、中医实践的思辨以及对经典的领悟。如果将象分为四个象限,那么第一象限是可以用文字语言表达、可以感受的明知识;第二象限是用算法、数理模型、生物学的模型表达的,可感受的却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明知识;第三象限是心领神会的默知识;第四象限是不可表达、也不可感受到的暗知识。从明到暗,认知深度递进,这需要青年一代不断加强自身象思维的训练和探究能力。在此,我推荐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回归原创之思》。总之,中医学的理论根基是象思维。观象论病,以证统病,整体论与还原论辩证统一,具象与逻辑概念互辅互动。重视原象太虚,面对浩瀚的宇宙,放开去思故,实在去工作,一定会有收获。
中医药学是一门“人学”,就像当前西医强调“人文和科学知识是医生一双翅膀”一样,素来“以人为本”的中医药学一直践行着“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因此,追求“真、善、美”以及“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是青年中医人务必存于心底的梦想。为此,我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千字文》。
我已经82岁了,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年轻人带出来,只要生命的烛光还在燃烧,能够照亮我脚下的路,我不论如何也要在培养新人的路上继续向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
己亥白露, 百拇医药
各位唤我一声“老师”的中医药青年们:
你们好!
50多年来,我从事中医药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学生带教以及管理工作,认识了数以千计的中医药青年学人,也培养了诸多中医药专业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及师承制的学生。现如今,你们都尊称我一句老师,我甚是欣慰,也深感任重而道远。在中医学教育这一领域,我始终以一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我愿意像蜡炬一样,永远为中医药的教育事业奉献光和热。我也始终鼓励中医药青年学人,应该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传承和创新中医药事业。我始终认为人才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学科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石。值此教师节之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份做人和做事的感想。
, 百拇医药
首先,中医药青年人应该修身齐家爱国怀天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志存高远和担当精神的具体表现。
中医药青年人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实干型”人才,办实事、出实绩,也务必秉承一颗谦卑之心。对于青年来说,“修身”分为两方面,一是练就强健的身体素质,二是要修心,即陶冶高境界的人文素养。从事医药事业的青年人,要熟读两篇短文,一是《伤寒论序》,二是《大医精诚》。前者字字珠玑,言辞恳切地向后人展现了一代医圣张仲景,作为中医药人的“至真、至诚、至善”。后者则是药王孙思邈对后世中医药人有关“医德”的告诫,第一点即为要精,他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点则是要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受,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 百拇医药
“齐家”就是应当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必将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惠及亲朋好友。良好的家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层面的价值观对青年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爱国怀天下”则是要求中医药青年人,不仅要顾及个人层面、维护好家庭建设,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特别是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中医药青年人应该要自强自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铭记“少年强,则国强”。
其次,中医药青年人应该“读经典、做临床、参明师”。
中医药的发展重视传承。对于青年一代中医药人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基于现有的资源,如中医药古籍经典著作、历代名医经验记载等进行广泛的阅览。这些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宝藏启迪了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成就,这便有待一代又一代青年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来实现。“敏而好学,格物致知”是中医药人应当终身保持的习惯。
, http://www.100md.com
再有,成为良医必定要勤于实践。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医学更是如此,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青年人,其工作生涯永远是经典领悟与实践真知之间的有机结合。
最后,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三驾马车——科技创新、哲学思辨和人文精神。
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中医药的发展要持开放和包容并蓄的原则,任何新方法和新技术,凡是能为我用的,都应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导向。青年中医药学人应该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意识。
而中医药发展的根源性指导思想则应该提倡回归原创思维,即象思维。也许很多青年人会觉得象思维很陌生,甚至晦涩难懂,进而却步。但象思维对于中医药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司外揣内”的诊断逻辑和中医诊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其精髓就是象思维。象思维的获得往往在于人生的历练、中医实践的思辨以及对经典的领悟。如果将象分为四个象限,那么第一象限是可以用文字语言表达、可以感受的明知识;第二象限是用算法、数理模型、生物学的模型表达的,可感受的却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明知识;第三象限是心领神会的默知识;第四象限是不可表达、也不可感受到的暗知识。从明到暗,认知深度递进,这需要青年一代不断加强自身象思维的训练和探究能力。在此,我推荐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回归原创之思》。总之,中医学的理论根基是象思维。观象论病,以证统病,整体论与还原论辩证统一,具象与逻辑概念互辅互动。重视原象太虚,面对浩瀚的宇宙,放开去思故,实在去工作,一定会有收获。
中医药学是一门“人学”,就像当前西医强调“人文和科学知识是医生一双翅膀”一样,素来“以人为本”的中医药学一直践行着“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因此,追求“真、善、美”以及“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是青年中医人务必存于心底的梦想。为此,我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千字文》。
我已经82岁了,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年轻人带出来,只要生命的烛光还在燃烧,能够照亮我脚下的路,我不论如何也要在培养新人的路上继续向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
己亥白露,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