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病综合
编号:13395827
脾胃病研究70载 学科建设结硕果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44期
     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医药事业迎来振兴和蓬勃发展的70年。在董建华、步玉如等第一代和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杨春波、劳绍贤、田德禄等第二代脾胃病老专家建功立业的基础上,近年来,脾胃病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水平不断扩展和提升,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完善经验传承及理论体系建设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脾胃病学积淀深厚,名家辈出,深入挖掘历代名家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理论体系的建设是脾胃病学发展的基础。2012年发表的《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从通降理论、脾虚理论、调和肝脾理论、心脾相关理论、脾肾相关理论等多个角度对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和现代发挥做了详细梳理,对脾胃病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

    拓展基础及临床研究深度和广度

    基础研究以临床为导向,聚焦功能性胃肠病、胃癌前疾病、炎症性肠病、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从单味药及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为丰富脾胃病理论内涵、促进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

    在临床研究方面,缺乏高级别循证学证据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方法学和质量控制的不断完善,临床研究设计更加规范,循证证据水平不断提升。唐旭东教授团队关于摩罗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评价的研究被欧洲权威胃癌前病变管理指南MAPSⅡ引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基于中医特色、适用于慢性胃肠疾病的PRO量表的开发,推动了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在此基础上,脾胃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发布以及相关共识与指南的制定与修订,推动了脾胃病诊疗标准化、规范化。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脾胃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研究基地等的建立为脾胃病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脾胃病学科的发展在中医各领域中处于领先位置。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青年论坛等形式为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定期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及基层医师培训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脾胃病学术队伍。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等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全国性学术会议,同时,以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消化疾病协同创新联盟为代表的学术团体,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专病的深入探讨搭建了平台。

    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与辉煌同在。让我们把握住当前的大好时机,砥砺前行,为脾胃病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再创辉煌。(唐旭东 赵迎盼 谢璟仪),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