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疑病症
编号:13467817
“疑病症”需要的是心理疏导和沟通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27日 科普时报
    

    心灵驿站

    多年前,一位心理老师对年轻医生说,变化和不确定性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这句话令人记忆深刻,一大原因是医院是个处处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在产房外踱步焦急的准爸爸,等待化验结果的病人,在手术室外焦虑等待的家属……他们的踯躅紧张、焦虑不安,源于对未知病情或诊断的担忧。这种焦虑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ElviraV.Lang,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是一名放射医生,有机会接触到一类很特殊的病人。这些病人全部是女性,因为乳房结节或肿块前来就诊。这些结节有可能是良性的乳腺增生,也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形成的。为了弄清楚结节性质,她们需要进行乳腺活检,也就是通过穿刺取出一小块乳腺组织来验明正身。

    这意味着,每名接受检查的女性都将面对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结果,若是良性皆大欢喜;若是恶性,则将面对乳房切除和化疗。Elvria跟踪调查了112名接受这种检查的女性,在检查前对她们进行了4项心理学问卷调查,用来评判焦虑、抑郁等水平。为了比较焦虑水平,他还调查了将接受肝癌化疗或手术的女性肝癌和良性子宫肌瘤的患者。

    结果发现,等待活检结果的女性,其焦虑水平远比肝癌或子宫肌瘤女性要高。尽管活检结果有良性和恶性两种,但等待诊断的过程里,她们的脑中一直在纠结——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没错!她们正是因为不确定性而产生更大的焦虑。而那些确诊肝癌的女性患者,她们已知道自己的病情,但焦虑水平反而没有那么高。

    人们很容易出现的另一种焦虑,叫做“疑病症”。生活中也总会有这种人的存在。他们会买来很多医学保健书籍,总是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逐条对照,然后进行自我诊断。他们常会自我诊断出一个让医生都觉得匪夷所思、极为罕见的疾病来,把医生吓一跳。

    不言自明,“疑病症”是指怀疑自己有病,其实压根没有生病。有说法称,这是心理紧张的结果,是对疾病的过度焦虑。“疑病症”可以看作是对疾病焦虑和恐惧的一种表现形式。尽管他们未必真的生病,也与那些等待诊断活检结果的女性不同,但他们都因为不确定性而使心理承受巨大压力。事实上,“疑病症”需要的是心理疏导和沟通。

    对医生而言,如何最大化降低并减轻病人的焦虑,是一门学问。在冰冷的诊断结果面前,医生需要考虑到病人的情绪变化。一位优秀的医生,必然是位沟通高手。因为,病人最先通过陈述自己的身体不适,来使医生了解并判断病情;医生也总是通过病人的“主诉”,来进一步探询病人不曾注意或表达出来的病情细节。善于沟通的医生,总是懂得缓解病人情绪;不善沟通的医生,反而会使病人更加紧张,对疾病更加恐惧!

    (作者系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麻醉学部主任助理), 百拇医药(薄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