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专题 > 热点 > 新冠肺炎
编号:13468953
古代中医是如何抗疫的

     《说文解字》说:“疫,民皆疾也。”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疫病的论述,《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中国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疫情历史,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

    历代医家治疗疫病的经验

    东汉中后期,我国中原地区疫情频发,《后汉书·五行志》记录有10次疫情,尤其建安年间,疫情持续时间之长、死亡人数之多,是历史上少见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战争频繁,饥谨连年,气候寒冷,以至出现“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的悲惨状况,面对疫病流行的惨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建安疫病证治进行理论总结,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

    晋人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病温毒诸方》中,列举了数首“辟瘟疫”“辟天行疫病”的方剂,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预防与治疗疫病专方。书中记载了以药物少许,纳鼻中防治疫病的方法,今天看来仍不失为有效方法。再如以药物制成药囊佩带于胸前、挂于门户、烧烟熏居所的防治疫病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很广,至今仍有沿用者。

    南北朝时期南朝多流行温热疫,陈延之率先提出了“伤寒与天行瘟疫为异气”的看法,在《小品方》中阐述了伤寒与时行瘟疫的区别。随后唐代在贞观以后,也多次发生疫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4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