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7860
相信科学 理性判断疫情信息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28日 科普时报
     “好心办坏事”、借专家之口增强“可信度”、“谣言截图”是目前新冠肺炎谣言的三大特点。

    心灵驿站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由未知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被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多数媒体于1月20日之后开始有所反应,但是在对公众急切关心的疫情信息报道上仍然存在欠缺。在信息不透明或不对称的情况下,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致使主观猜测、小道消息流传,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五花八门的谣言不仅会对正当渠道、权威信息的发布形成阻塞,削减政府的公信力,更可能造成全社会的恐慌。

    笔者发现,谣言的第一大特点是其传播者多为对新型冠状病毒缺乏科学理性认识的公众。以往谣言传播的主体,可能是由于商业利益的冲突,也可能是因为受到“新”“腥”“性”等元素的刺激而传播谣言。而这次关于新冠肺炎的谣言,多数谣言传播者呈现出一种“好心办坏事”的状态。他们将自己掌握的貌似科学的有关疫情的信息,急切地与周围人分享、转载,其实却是在广泛传播谣言。
, 百拇医药
    例如,常见的包括以“吸烟可以预防病毒”为代表的“预防”类谣言,也包括诸如“大蒜加水能治愈新冠肺炎”等“治疗”类谣言。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众往往因为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而处于一种普遍的危机、紧张和焦虑的心理压力之中,这种情况往往会刺激满足公众相关信息需求谣言的产生。而谣言制造者正是抓住了公众迫切需要补充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的心理需求,因而才会普遍出现这种“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疫情谣言的第二大特点是谣言发布者通常会伪装成医务工作者或相关专家的身份,骗取公众的信任。比如“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丁香医生团队研究发现饮用8岁以下童子尿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这其中有一部分谣言是谣言发布者的恶搞,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谣言在主观上并无任何善意可言。这种借专家之口增强“可信度”的谣言一经发布,不仅会损害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也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恐慌,带来社会危害。

    疫情谣言的第三大特点是谣言的发布有很多使用朋友圈截图或微信对话截图的方式。这种“谣言截图”与以往的谣言有显著的区别,它可能仅仅是两人或多人聊天过程中的只言片语。比如“柳北片区菜市场下周起要全部封停”的谣言就是由微信聊天截图发出的,两人对话的前后也并没有诸如消息来源、消息背景或者是消息细节等内容的补充,可是却引起了当地市民朋友圈的疯传,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此类谣言传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让公众自发进行信息证实的可能性降低,使公众容易急迫地采取非理性的行动。其次,无论是微信群聊还是朋友圈,公众在其中都处于一种“熟人社区”的状态。“熟人”的身份,为谣言增加了天然的“可信度”。

    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指出:“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做出激烈的本能反应。”对于遏制谣言的传播笔者建议:首先从卫生主管部门公信力因素来看,有关部门需要将疫情信息及时有效传达给公众,缓解公众因信息缺失造成的恐慌情绪,增强公众对于合理应对疫情的信心;其次从医疗机构解释力因素来看,医疗机构要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媒体平台发布公众“读得懂”“讲得通”“信得过”的优质内容,做好辟谣工作;最后从受众群体判断力因素来看,公众应该积极主动获取疫情信息,提高面对谣言时的判断力,采取理性的行动。

    (赵怡森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学生,吴一波系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百拇医药(赵怡森 吴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