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物的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作者:杨红武 毛衍平 邱应海 杨绍云 史自东
单位:杨红武 毛衍平 邱应海 杨绍云 史自东 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
关键词: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981211 摘要 目的:研究缬草油包结物的工艺及稳定性。方法:采用β-环糊精包结的方法,观察了缬草油包结与否对其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仪对包结物做定性鉴别。结果:缬草油用β-环糊精包结以后,可大大提高药物主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样品均未发生变色等性状改变。结论:本方法是可行的。
痉痛定胶囊是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挥发油和缬草浸膏经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缬草具有平滑肌解痉、镇静、扩管、抗心律失常等作用[1]。其有效部位为挥发油及非挥发性酯类物质。但缬草油挥发性强,对光敏感,对光和热不稳定,且油状液不易制粒。为此,我们采用β-环糊精对缬草油进行包结,并以缬草油中的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为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2]对缬草油的稳定性,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方法及痉痛定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 http://www.100md.com
1 实验材料
缬草油(湖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提供);β-环糊精(β-CD,QB1613-92,含量95%以上,江苏苏州味精厂出品);药用淀粉(长沙市先锋淀粉厂);乙酸龙脑脂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HP5890气相色谱仪(美国惠普公司);X-衍射仪(Dmax-rA,日本理光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定量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乙酸龙脑酯为对照,测定样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测定条件为色谱柱:OV-101柱2 m;进样器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方法,100 ℃~200 ℃,升温速率为5 ℃.min-1。检测器:氢火焰。
2.2 方法研究
, 百拇医药 2.2.1 线性关系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酸龙脑酯的含量,进行了线性关系考察,结果表明,乙酸龙脑酯浓度在3.38~16.89 m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S/107=C(mg.ml-1)×0.2487+0.0553,r=0.999 9。
2.2.2 精密度试验 以3.38,10.13和16.89 mg.ml-1浓度进行了日内差和日间差考察,日内RSD分别为0.38%,0.42%,0.35%(n=6),日间RSD分别为0.53%,0.72%,0.68%(n=6),表明精密度良好。
2.2.3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在样品中加入五种不同量对照品,测得回收率平均值为99.2%,RSD为0.3%。
2.3 缬草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按痉痛定处方量取缬草油和缬草浸膏粉加淀粉适量,常法制粒。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后,以缬草油中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为对照品,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于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见图1。结果表明,缬草油对热不稳定,其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随温度上升,时间延长而迅速减少。在80 ℃干燥30 min,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已减少近70%,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图1 缬草油气相色谱图
1.S-乙酸龙脑 2.混合物 3.包合物
表1 温度和受热时间对颗粒中乙酸龙脑酯含量的影响 温度
℃
受热时间
min
乙酸龙脑酯含量
μl.g-1
下降率
%
15
, 百拇医药 30
68.0
13.9
40
30
67.0
15.2
60
17
58.0
26.6
60
30
, 百拇医药 52.7
33.3
60
40
35.1
55.6
80
13
54.7
30.8
80
20
49.5
, http://www.100md.com 37.3
80
30
23.8
69.9
注:所得干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理论含量为79 μlg-1。
2.4 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物的工艺研究 关于用β-环糊精包结挥发油以增加挥发油的稳定性的报道很多[3,4],多采用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等工艺。从生产角度出发,我们比较了前两种方法。
2.4.1 包结物的制备 (1)水饱和溶液法:称取β-环糊精数份,按27 ml*g\+-1加水,加热使溶解,冷至室温,按表2数据加入缬草油,磁力搅拌,冰箱内放置24 h,减压滤过,弃去滤液,以缬草油二倍量的石油醚分二次洗涤,常温下干燥,即得包结物白色粉末。(2)研磨法:称取β-环糊精数份,分别加入1.5倍量蒸馏水,研匀,按表2数据加入缬草油,研磨,减压滤过,弃去滤液,以缬草油二倍量和石油醚分二次洗涤,常温下干燥,即得包结物白色粉末。
, http://www.100md.com
2.4.2 包结物中缬草油的包结率测定 包结物中缬草油利用率采用挥发油测定器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由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缬草油与β-环糊精1∶3比例研磨法包结物油包结率高,研磨30 min与40 min无明显区别,投料量增大对油利用率无明显影响;饱和水溶液法工艺稳定性较差,投料量增大后油利用率明显降低。
2.4.3 包结物的质量考察 用气相色谱法检查包结前后缬草油组成及主成分含量变化(见图1);以X-衍射法检查包结物粉末包结与否(见图2)。
2.5 包结物的稳定性考察
2.5.1 无包装条件下的稳定性 缬草油β-环
表2 缬草油-β.CD不同比例、不同方法包结结果 方法
缬草油/m
, http://www.100md.com
β.CD/g
研磨搅伴时间/min
包结率/%
研
磨
法
2
6
30
80.0
2
6
40
, http://www.100md.com
75.69
20
60
30
84.4
20
60
40
85.6
2
8
30
68.9
, http://www.100md.com 2
10
30
66.7
2
6
10
46.7
2
8
10
66.7
饱和水溶液法
2
, 百拇医药
10
10
71.1
2
6
20
57.8
2
8
20
57.8
2
10
20
, 百拇医药
46.7
2
6
30
75.6
2
8
30
72.2
2
10
30
68.9
图2 X-射线衍射图
, http://www.100md.com
a.混合物 b.β-环糊精 c.饱和水溶液法包结物 d.研磨法包结物
糊精包结物和缬草油与β-环糊精(1∶3)的混合物比较,分别置不同条件下放置,观察外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室温自然条件下放置,二者均无明显变化,在40 ℃,相对湿度75%条件下放置,二者均略吸潮,在3 000LX光照下,包结物颜色无变化,混合物颜色变黄。
2.5.2 痉痛定胶囊包装条件下的稳定性 将前述包结法制成的包结物与缬草浸膏粉适量混匀,过筛,装胶囊。取痉痛定胶囊三批进行加速试验和光照试验考察其在包装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样品均未发生性状改变;缬草油的含量有下降趋势,但3个月内,下降均未超过10%。3 小结
根据实验结果表明,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方法及痉痛定样品均未发生变色等性状改变。缬草油包结物与缬草浸膏的混合物在包装条件下较稳定,并且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 百拇医药
表3 包装条件下稳定性试验结果 批 号
缬草油含量(ml/粒)
加速试验
光照试验
0
1
2
3
0
1
2
3
940324
, 百拇医药
46.7
46.5
45.3
42.2
46.7
46.0
45.4
45.9
940408
51.9
50.2
54.2
53.3
, 百拇医药
51.9
51.5
52.0
48.9
940410
42.0
40.9
42.9
40.7
42.0
43.3
40.6
40.8
参考文献
1 李子恢.中草药研究资料.四川省中药研究所,1981:7
2 陈友地,谷臣华.缬草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1989,(9):59
3 李树珍.β-环糊精在中药挥发油制剂中的应用-两种包结工艺研究.中药通报,1986,11(12):31
4 赵曦,都恒青.木香薷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研究.中成药,1989,11(8):5
(1997年12月30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杨红武 毛衍平 邱应海 杨绍云 史自东 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
关键词: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981211 摘要 目的:研究缬草油包结物的工艺及稳定性。方法:采用β-环糊精包结的方法,观察了缬草油包结与否对其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仪对包结物做定性鉴别。结果:缬草油用β-环糊精包结以后,可大大提高药物主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样品均未发生变色等性状改变。结论:本方法是可行的。
痉痛定胶囊是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挥发油和缬草浸膏经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缬草具有平滑肌解痉、镇静、扩管、抗心律失常等作用[1]。其有效部位为挥发油及非挥发性酯类物质。但缬草油挥发性强,对光敏感,对光和热不稳定,且油状液不易制粒。为此,我们采用β-环糊精对缬草油进行包结,并以缬草油中的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为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2]对缬草油的稳定性,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方法及痉痛定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 http://www.100md.com
1 实验材料
缬草油(湖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提供);β-环糊精(β-CD,QB1613-92,含量95%以上,江苏苏州味精厂出品);药用淀粉(长沙市先锋淀粉厂);乙酸龙脑脂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HP5890气相色谱仪(美国惠普公司);X-衍射仪(Dmax-rA,日本理光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定量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乙酸龙脑酯为对照,测定样品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测定条件为色谱柱:OV-101柱2 m;进样器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50 ℃;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方法,100 ℃~200 ℃,升温速率为5 ℃.min-1。检测器:氢火焰。
2.2 方法研究
, 百拇医药 2.2.1 线性关系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酸龙脑酯的含量,进行了线性关系考察,结果表明,乙酸龙脑酯浓度在3.38~16.89 m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S/107=C(mg.ml-1)×0.2487+0.0553,r=0.999 9。
2.2.2 精密度试验 以3.38,10.13和16.89 mg.ml-1浓度进行了日内差和日间差考察,日内RSD分别为0.38%,0.42%,0.35%(n=6),日间RSD分别为0.53%,0.72%,0.68%(n=6),表明精密度良好。
2.2.3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在样品中加入五种不同量对照品,测得回收率平均值为99.2%,RSD为0.3%。
2.3 缬草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按痉痛定处方量取缬草油和缬草浸膏粉加淀粉适量,常法制粒。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后,以缬草油中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为对照品,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于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见图1。结果表明,缬草油对热不稳定,其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随温度上升,时间延长而迅速减少。在80 ℃干燥30 min,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已减少近70%,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图1 缬草油气相色谱图
1.S-乙酸龙脑 2.混合物 3.包合物
表1 温度和受热时间对颗粒中乙酸龙脑酯含量的影响 温度
℃
受热时间
min
乙酸龙脑酯含量
μl.g-1
下降率
%
15
, 百拇医药 30
68.0
13.9
40
30
67.0
15.2
60
17
58.0
26.6
60
30
, 百拇医药 52.7
33.3
60
40
35.1
55.6
80
13
54.7
30.8
80
20
49.5
, http://www.100md.com 37.3
80
30
23.8
69.9
注:所得干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理论含量为79 μlg-1。
2.4 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物的工艺研究 关于用β-环糊精包结挥发油以增加挥发油的稳定性的报道很多[3,4],多采用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等工艺。从生产角度出发,我们比较了前两种方法。
2.4.1 包结物的制备 (1)水饱和溶液法:称取β-环糊精数份,按27 ml*g\+-1加水,加热使溶解,冷至室温,按表2数据加入缬草油,磁力搅拌,冰箱内放置24 h,减压滤过,弃去滤液,以缬草油二倍量的石油醚分二次洗涤,常温下干燥,即得包结物白色粉末。(2)研磨法:称取β-环糊精数份,分别加入1.5倍量蒸馏水,研匀,按表2数据加入缬草油,研磨,减压滤过,弃去滤液,以缬草油二倍量和石油醚分二次洗涤,常温下干燥,即得包结物白色粉末。
, http://www.100md.com
2.4.2 包结物中缬草油的包结率测定 包结物中缬草油利用率采用挥发油测定器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由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缬草油与β-环糊精1∶3比例研磨法包结物油包结率高,研磨30 min与40 min无明显区别,投料量增大对油利用率无明显影响;饱和水溶液法工艺稳定性较差,投料量增大后油利用率明显降低。
2.4.3 包结物的质量考察 用气相色谱法检查包结前后缬草油组成及主成分含量变化(见图1);以X-衍射法检查包结物粉末包结与否(见图2)。
2.5 包结物的稳定性考察
2.5.1 无包装条件下的稳定性 缬草油β-环
表2 缬草油-β.CD不同比例、不同方法包结结果 方法
缬草油/m
, http://www.100md.com
β.CD/g
研磨搅伴时间/min
包结率/%
研
磨
法
2
6
30
80.0
2
6
40
, http://www.100md.com
75.69
20
60
30
84.4
20
60
40
85.6
2
8
30
68.9
, http://www.100md.com 2
10
30
66.7
2
6
10
46.7
2
8
10
66.7
饱和水溶液法
2
, 百拇医药
10
10
71.1
2
6
20
57.8
2
8
20
57.8
2
10
20
, 百拇医药
46.7
2
6
30
75.6
2
8
30
72.2
2
10
30
68.9
图2 X-射线衍射图
, http://www.100md.com
a.混合物 b.β-环糊精 c.饱和水溶液法包结物 d.研磨法包结物
糊精包结物和缬草油与β-环糊精(1∶3)的混合物比较,分别置不同条件下放置,观察外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室温自然条件下放置,二者均无明显变化,在40 ℃,相对湿度75%条件下放置,二者均略吸潮,在3 000LX光照下,包结物颜色无变化,混合物颜色变黄。
2.5.2 痉痛定胶囊包装条件下的稳定性 将前述包结法制成的包结物与缬草浸膏粉适量混匀,过筛,装胶囊。取痉痛定胶囊三批进行加速试验和光照试验考察其在包装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样品均未发生性状改变;缬草油的含量有下降趋势,但3个月内,下降均未超过10%。3 小结
根据实验结果表明,缬草油β-环糊精包结方法及痉痛定样品均未发生变色等性状改变。缬草油包结物与缬草浸膏的混合物在包装条件下较稳定,并且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 百拇医药
表3 包装条件下稳定性试验结果 批 号
缬草油含量(ml/粒)
加速试验
光照试验
0
1
2
3
0
1
2
3
940324
, 百拇医药
46.7
46.5
45.3
42.2
46.7
46.0
45.4
45.9
940408
51.9
50.2
54.2
53.3
, 百拇医药
51.9
51.5
52.0
48.9
940410
42.0
40.9
42.9
40.7
42.0
43.3
40.6
40.8
参考文献
1 李子恢.中草药研究资料.四川省中药研究所,1981:7
2 陈友地,谷臣华.缬草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1989,(9):59
3 李树珍.β-环糊精在中药挥发油制剂中的应用-两种包结工艺研究.中药通报,1986,11(12):31
4 赵曦,都恒青.木香薷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研究.中成药,1989,11(8):5
(1997年12月30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