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504440
超声雾化吸入与喷雾法对呼吸道粘膜麻醉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毛艺 赵金香 刘建国 郭晓逵

    单位:030600 山西省晋中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干部科

    关键词:咳嗽;物理疗法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990130 【中图号】 R560.5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74例,男103例,女71例,年龄18~80岁。其中肺部肿瘤83例;结核21例;炎症48例;经纤支镜肺灌洗17例;其它5例。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麻醉法90例,喷雾麻醉法84例。术前均常规肌注阿托品0.5 mg。

    1.2 方法

    超声雾化吸入组,采用上海医疗器械设备厂生产的“益鸟”牌超声雾化吸入器,配置质量浓度为20 g/L的利多卡因30~40 ml置于雾化瓶内,选中档开关,待气体产生后,将出气嘴放于患者口腔中部,嘱咐其行吸气样呼吸15 min,然后有意识的通过鼻腔深长呼吸3~5 min,雾化吸入结束,并于5 min内开始接受检查。其间耗液量约10 ml(含利多卡因200 mg)。
, http://www.100md.com
    喷雾组用的卡因连续3次喷雾患者鼻、口腔及咽部粘膜,当咽部憋胀或吞咽时麻木出现后,开始插入纤支镜导管至声带时,经导管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观察药物随呼吸运动分布于各级支气管内后,开始进行检查。

    2 结果

    以纤支镜导管通过声门时患者的表现为判断依据。导管通过声门时,患者轻微呛咳不适、心率平稳、表情自然者为效果良好;出现剧烈呛咳、紫绀、心率增快或短暂窒息,或因恐惧被迫终止检查之一项即为效果欠佳。前者共计116例,后者56例经导管内再次追加利多卡因后配合进行检查,2例放弃检查。经χ2检验,超声雾化吸入组效果明显优于喷雾组(表1)。

    表1 超声雾化组与喷雾组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 百拇医药
    良好

    欠佳

    超声雾化组

    90

    70

    20

    喷 雾 组

    84

    46

    38

    注:χ2=10.36,P<0.05

    3 讨论

    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方法中以喷雾法和气管内滴入法最为常用。该方法在鼻、咽部粘膜麻醉后行纤支镜导管插管,通过声带前需经导管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由于药物的刺激,患者反射性咳嗽明显,并且在主支气管粘膜药物不能潴留,致使导管通过声门时患者呛咳、紫绀等发生率高;再者药物分布不均匀,致使在某叶、段支气管检查时,患者咳嗽明显,影响检查的进程和质量。超声雾化吸入麻醉法,兼顾了上述两种方法,并且具备以下优点:①麻醉面积广泛,效果肯定。采用超声雾化吸入麻醉,仪器起雾量大,微粒小而均匀,频率在1.5 MHz时,90%的雾滴微粒直径在5 μm以下,能够直接吸入到呼吸道各部位粘膜的表面,并且在重力的影响下沉积于粘膜表层,面积广泛,药效发挥充分而均衡,基本上使患者安祥的接受检查。②安全可靠性高。应用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麻醉,避免了导管内滴注药物引起的不适反应,同时由于药物在各级支气管粘膜分布均匀,使得叶、段支气管检查顺利进行,即使检查中需追加药物,也极少导致痉挛性咳嗽,确保了术者快速准确的检查。药物基本准确计量,杜绝了的卡因过敏和术前应用镇静药物。此法由于药物分布广泛,使得单位面积药物代谢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我们建议应在雾化吸入结束5 min内开始检查,个别所需时间较长或需反复肺灌注治疗者,应择时适量经导管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以保证支气管粘膜局部的药物有效浓度。

    收稿 1998-07-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