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497552
难治结核性胸膜炎内科治疗分析(摘要)
http://www.100md.com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胡华 孙文青 迟晶宇

    单位:山东省胸科医院内科(济南250013)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药物疗法;穿刺术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255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521.7

    临床资料 1994年4月~1998年6月,我院共收治52例难治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28岁。其中单纯胸膜肥厚积液26例,纤维网格形成多腔积液15例,包裹性积液7例,胸膜结核球形成并积液4例。治疗方案:①抗结核方案选择:初治病人3S(E)RZH/6HR,院外不规则治疗超过90d者,根据以往用药情况调整用药。②胸腔穿刺方法:B超引导下胸腔穿刺,根据胸膜肥厚及积液腔大小调整好进针深度,对纤维网格形成者可上下、左右调整穿刺针方向,将粘连纤维网格切开,每周穿刺1次,每次尽量抽尽胸腔积液,至B超探及积液完全消失。③胸腔内注射药物:INH0.4g+KM1.0g+醋酸强的松龙125mg.④复方丹参用法:每次2~3片,每日3次。治疗结果:胸腔积液21d内吸收者5例,28d内吸收者7例,35d内吸收者9例,42d内吸收者10例,49d内吸收者2例,56d内吸收者6例,63d内吸收者2例,70d内吸收者3例,84d内吸收者2例。完成270d疗程后,X线检查无胸膜肥厚者6例,轻度肥厚者27例,中度肥厚者10例,重度肥厚者9例。2例包裹积液者,积液不吸收转外科手术。4例合并胸膜结核球者3例球形影消失,1例球形影无改变转外科手术。

    讨论 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多发生在青壮年,本组平均发病年龄28岁,与结核病发病高峰在青少年~30岁之间相符合。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就诊时发病时间往往较长,因而形成胸膜肥厚、包裹、纤维网格及胸膜结核球者不少见,给内科治疗造成困难。近年来,采用新法胸腔穿刺加口服复方丹参治疗后未见脓性胸腔积液形成。因为胸腔积液的产生和吸收一般取决于静水压、胶体渗透压和各种压力的综合平衡,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为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早期胸膜充血肿胀,使毛细血管的渗透压增加而形成胸膜腔内胸腔积液的增加,胸腔积液内含纤维蛋白,如胸腔积液吸收功能受到影响,渗液中的纤维蛋白将沉着于胸膜,形成纤维苔、胸膜肥厚、包裹、纤维网格等。按以往观点,B超探及极少量积液时,为避免穿刺造成气胸等,往往不再穿刺,因而积液吸收十分困难。新法胸腔穿刺能将胸腔积液抽尽,胸腔内注药及口服复方丹参能促使肥厚胸膜逐渐吸收,胸腔积液不再渗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复方丹参主要由丹参、冰片合成,能活血祛淤理气,使口服抗结核药物易渗透到胸膜腔,因而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加强了抗菌效果,其中丹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强力抑菌作用;胸膜腔内注射INH+KM+醋酸强的松龙,直接杀菌并促使肥厚胸膜吸收。但对胸膜肥厚严重者,即B超探及肥厚胸膜>1cm时,及多次抽胸水无减少时,要及早考虑手术。本文治疗52例,无1例因穿刺而造成气胸,因而临床医师要亲自观察B超,准确定位,掌握好进针深度及方向,同时在脏层胸膜肥厚的情况下,一般不易造成气胸。

    (1999-02-06收稿 1999-05-27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