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7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文福 王彩云
单位:胶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胶州市 266300);杨文福(医务科);王彩云(功能科)
关键词:脑炎;儿童:诊断;治疗学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240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512.3
1992年3月~1997年3月,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7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5例病儿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0.9~14.0岁,平均8.7岁。其中婴幼儿5例,学龄前儿童23例,学龄儿童47例。诊断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的规定〔1〕。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27例,流行性腮腺炎24例,单纯疱疹8例,水痘5例,病因不明11例。呼吸道感染3~7d后发病者19例,皮肤疱疹3~5d后发病者5例,水痘出疹后3~8d发病者3例;发病时或发病前后1~2d伴呼吸道感染者6例,伴肠炎者3例,伴腮腺炎者3例,伴皮肤疱疹者2例,伴水痘出疹者1例;以脑炎为首发表现,3~10d后又出现腮腺炎者2例,单纯疱疹者1例,水痘皮疹者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发热72例,头痛74例,恶心73例,呕吐70例,有哭笑无常、躁动不安、谵妄乱语等精神症状者17例,伴抽搐9例,肢体无力或行走不稳7例,吞咽困难或呛咳5例,昏迷3例,左或右侧上下肢肌力0~3级2例,双侧腱反射亢进23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25例,颈抵抗、Kernig征阳性29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49例,(11~21)×109/L者18例,<4.0×109/L者8例。脑脊液检查32例,压力>1.96kPa者15例,白细胞(0.02~1.10)×1012/L者19例,Pandy试验(+~++)者21例,糖及氯化物基本正常。脑脊液涂片未找到细菌,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对伴有腮腺炎者测定其空腹血淀粉酶24例,>180U/L(Somogyi法)者17例。脑电图检查75例,呈程度不同的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改变69例,其中轻中度异常27例,中度异常19例,中重度异常23例。颅脑CT检查28例,15例异常,其中3例显示双颞区或额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12例示脑内散在性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缘模糊。
, 百拇医药
1.3 治疗及结果
本组均给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以病毒唑或双黄连、复方大青叶等抗病毒治疗,同时加用能量合剂及促脑细胞代谢药物等,并给予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结果:伴有呼吸道感染的27例和伴流行性腮腺炎的24例病儿,均全部治愈。无明显伴发症状者11例,治愈10例,明显好转(尚有轻微头痛)1例。伴单纯疱疹8例,治愈5例,遗有智力障碍、单侧肢体轻度瘫痪各1例,病死1例。伴水痘者5例,治愈2例,遗有智力障碍、下肢轻度瘫痪各1例,病死1例。总治愈率90.7%(68/75),后遗症发生率5.3%(4/75),病死率2.7%(2/75).
2 讨论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较多〔2,3〕。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病毒对脑组织的直接侵害或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性脱髓鞘性改变,也可能是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中,27例(36%)在发病时或发病前后1~2d伴有呼吸道感染,可见呼吸道感染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诱因之一〔2〕。24例发病前后伴流行性腮腺炎,占病儿总数的32%,也为其主要诱因。有人认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累及神经系统极为普遍,可达25%~50%,占儿童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首位〔4〕。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病毒也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病原,但本组此2种病毒的致脑炎发生率低于国内有关报道〔3,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占病毒性脑炎的5%~20%,占坏死性脑炎的20%~75%〔5〕.本组HSE占9.3%,与文献报道相近。一般认为,水痘并发症很少,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000~1∶10000,以脑炎占多数〔5〕。
由于各种病毒毒力大小及小儿机体免疫力强弱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有各种神经及精神症状。本组病儿特点:①呈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学龄儿童发病率高,为62.3%;②52.0%的病儿病前数日有病毒感染史,17.3%的病儿发病时或发病前后1~2d伴发病毒感染症状,5.3%的病儿则先以脑炎为首发表现,数日后出现其他病毒感染疾病,20.0%的病儿始终无明显伴发病;③多数起病急,7~10d达高峰,少数亚急性起病,15~30d达高峰,均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抽搐、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昏迷、瘫痪者较少;④外周血常规多数正常,少数轻度升高或降低,脑脊液呈炎性改变,蛋白轻中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细菌(-);⑤脑电图一般为广泛或局限性弥漫性慢波;⑥颅脑CT检查常示低密度异常改变;⑦部分病人脑脊液、脑电图或颅脑CT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
, 百拇医药
病毒性脑炎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病毒学、免疫血清学检查。由于受检测手段限制,本组缺乏详细的病原学资料。近年来开展的PCR技术为其病原学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4〕。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取决于病毒种类、损害部位与程度以及发病年龄等。本文结果显示,腮腺炎病毒所致病毒性脑炎治愈率高达100%,预后良好;不明种类病毒引起病毒性脑炎治愈率达90.9%,9.1%明显好转,预后也较好。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水痘病毒性脑炎预后较差,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林峰,陈家洲主编.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0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53
3 郑楠,孙若鹏,马玉燕.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研究.山东医药,1998,38(7):11
4 韩玉坤,陈菊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多系统损害.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6):369
5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98
(1999-01-06收稿 1999-05-17修回), http://www.100md.com
单位:胶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省胶州市 266300);杨文福(医务科);王彩云(功能科)
关键词:脑炎;儿童:诊断;治疗学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240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512.3
1992年3月~1997年3月,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7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5例病儿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0.9~14.0岁,平均8.7岁。其中婴幼儿5例,学龄前儿童23例,学龄儿童47例。诊断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的规定〔1〕。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27例,流行性腮腺炎24例,单纯疱疹8例,水痘5例,病因不明11例。呼吸道感染3~7d后发病者19例,皮肤疱疹3~5d后发病者5例,水痘出疹后3~8d发病者3例;发病时或发病前后1~2d伴呼吸道感染者6例,伴肠炎者3例,伴腮腺炎者3例,伴皮肤疱疹者2例,伴水痘出疹者1例;以脑炎为首发表现,3~10d后又出现腮腺炎者2例,单纯疱疹者1例,水痘皮疹者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发热72例,头痛74例,恶心73例,呕吐70例,有哭笑无常、躁动不安、谵妄乱语等精神症状者17例,伴抽搐9例,肢体无力或行走不稳7例,吞咽困难或呛咳5例,昏迷3例,左或右侧上下肢肌力0~3级2例,双侧腱反射亢进23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25例,颈抵抗、Kernig征阳性29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49例,(11~21)×109/L者18例,<4.0×109/L者8例。脑脊液检查32例,压力>1.96kPa者15例,白细胞(0.02~1.10)×1012/L者19例,Pandy试验(+~++)者21例,糖及氯化物基本正常。脑脊液涂片未找到细菌,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对伴有腮腺炎者测定其空腹血淀粉酶24例,>180U/L(Somogyi法)者17例。脑电图检查75例,呈程度不同的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改变69例,其中轻中度异常27例,中度异常19例,中重度异常23例。颅脑CT检查28例,15例异常,其中3例显示双颞区或额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12例示脑内散在性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缘模糊。
, 百拇医药
1.3 治疗及结果
本组均给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以病毒唑或双黄连、复方大青叶等抗病毒治疗,同时加用能量合剂及促脑细胞代谢药物等,并给予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结果:伴有呼吸道感染的27例和伴流行性腮腺炎的24例病儿,均全部治愈。无明显伴发症状者11例,治愈10例,明显好转(尚有轻微头痛)1例。伴单纯疱疹8例,治愈5例,遗有智力障碍、单侧肢体轻度瘫痪各1例,病死1例。伴水痘者5例,治愈2例,遗有智力障碍、下肢轻度瘫痪各1例,病死1例。总治愈率90.7%(68/75),后遗症发生率5.3%(4/75),病死率2.7%(2/75).
2 讨论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较多〔2,3〕。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病毒对脑组织的直接侵害或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性脱髓鞘性改变,也可能是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中,27例(36%)在发病时或发病前后1~2d伴有呼吸道感染,可见呼吸道感染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诱因之一〔2〕。24例发病前后伴流行性腮腺炎,占病儿总数的32%,也为其主要诱因。有人认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累及神经系统极为普遍,可达25%~50%,占儿童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首位〔4〕。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病毒也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病原,但本组此2种病毒的致脑炎发生率低于国内有关报道〔3,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占病毒性脑炎的5%~20%,占坏死性脑炎的20%~75%〔5〕.本组HSE占9.3%,与文献报道相近。一般认为,水痘并发症很少,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000~1∶10000,以脑炎占多数〔5〕。
由于各种病毒毒力大小及小儿机体免疫力强弱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有各种神经及精神症状。本组病儿特点:①呈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学龄儿童发病率高,为62.3%;②52.0%的病儿病前数日有病毒感染史,17.3%的病儿发病时或发病前后1~2d伴发病毒感染症状,5.3%的病儿则先以脑炎为首发表现,数日后出现其他病毒感染疾病,20.0%的病儿始终无明显伴发病;③多数起病急,7~10d达高峰,少数亚急性起病,15~30d达高峰,均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抽搐、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昏迷、瘫痪者较少;④外周血常规多数正常,少数轻度升高或降低,脑脊液呈炎性改变,蛋白轻中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细菌(-);⑤脑电图一般为广泛或局限性弥漫性慢波;⑥颅脑CT检查常示低密度异常改变;⑦部分病人脑脊液、脑电图或颅脑CT检查无明显异常改变。
, 百拇医药
病毒性脑炎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病毒学、免疫血清学检查。由于受检测手段限制,本组缺乏详细的病原学资料。近年来开展的PCR技术为其病原学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4〕。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取决于病毒种类、损害部位与程度以及发病年龄等。本文结果显示,腮腺炎病毒所致病毒性脑炎治愈率高达100%,预后良好;不明种类病毒引起病毒性脑炎治愈率达90.9%,9.1%明显好转,预后也较好。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水痘病毒性脑炎预后较差,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林峰,陈家洲主编.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0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53
3 郑楠,孙若鹏,马玉燕.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研究.山东医药,1998,38(7):11
4 韩玉坤,陈菊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多系统损害.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6):369
5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98
(1999-01-06收稿 1999-05-17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