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497558
Q-T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摘要)
http://www.100md.com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郭建金

    单位:胶南市红石崖镇卫生院(山东省胶南市 266426)

    关键词:心肌梗死;Q-T离散度;心电描记术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249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541.4

    Q-T间期在心电图各导联中存在着差异,其临床价值已在1990年由Day等发现,并提出Q-T离散度(QTd)的概念。本文通过3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8例猝死与其他30例非心律失常病人心电图QTd的比较,探讨QTd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临床资料 选择1991~1998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35~80岁。全部病人均无房颤及束支传导阻滞,无电解质紊乱,未服用胺碘酮、奎尼丁、β-阻滞剂等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其中猝死8例,猝死原因均为室颤。非心律失常30例。

    选取所有病人发病后入院时首次常规12导联心电图(纸速25mm/s)。在测量Q-T间期时,除外T波或T,U波分界不清的导联,每例测量不少于9个导联;同一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取平均值。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以QTmax表示,最短的以QTmin表示,QTd=QTmax-QTmin.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组QTd为(102.0±18.9)ms,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的(64.8±20.9)ms,差异具有极显著性(t=7.64,P<0.01)。

    讨论 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压不稳定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梗死区及缺血区Q-T间期较非梗死区延长,QTd增大。近年亦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QTd显著延长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并可据此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8例心肌梗死猝死病人QTd均超过100ms,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的心肌梗死病人。因此,QTd超过100ms对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998-12-25收稿 1999-05-16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