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497469
退变性颈椎失稳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邢逸 孟翠平 孙培祥 张晋平

    单位:(太钢胜利医院放射科 太原 030009)

    关键词:颈椎;放射摄影术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990228 摘要 对46例临床上有颈椎失稳症状者及30例无颈部症状者拍颈椎最大屈伸位,中立侧位片,测量颈椎弧弦距,颈椎最大屈伸范围,椎体角度位移及水平位移。结果发现症状组弧弦度明显变小(P<0.001),颈椎弧度变直甚至反曲。最大屈伸活动度变小(P<0.01),角度及水平位移增(P<0.001)。说明有关失稳症状者的X线片有失稳改变。

    中图号 R816.8

    颈椎失稳,尤其是退变性颈椎失稳,是颈椎退行性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理性及形态上的改变,因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本文对有颈椎失稳症状的患者与无颈椎症状的患者作X线对比观察,以探讨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选择无症状者30人,均为非颈部症状就诊者,男19人,女11人,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为39.3岁;有症状组46人,男27人,女19人,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为53.2岁。有症状组,包括:①颈肩痛并牵扯上肢痛。②项肌紧张,活动受限,颈后部局限性压痛,低头时加重,可有上肢放射痛,手部有刺麻及烧灼感。③均排除颈椎管狭窄症及椎管内占位性疾患。

    两组均常规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及最大屈伸位X线平片。用误差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及多用角尺测量(见图1~4)。①颈椎曲线弧度(弧弦距)(图1);在侧位片上,自C2齿突后缘至C7后下缘作直线,测量颈椎前凸弧的最大垂直距离。②颈椎屈伸活动范围(图2);在最大屈伸位片上,经C2齿突后缘及C7椎体后缘分别划线,两线相交成角,最大屈伸位角度之和为颈椎屈伸活动范围。③椎体水平位移(图3);椎体后缘相对其下一椎体的水平位移。④椎体角度位移(图4);在相邻两椎体的下缘各作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
, 百拇医药
    图1 颈椎弧弦距 图2 颈椎屈伸活动范围

    图3 椎体水平位移 图4 椎体角度位移

    2 结果

    两组统计学处理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将男女合并统计。

    2.1 颈椎曲线弧度(弧弦距) 正常为(12±5)mm[1,2],无症状组为(9.96±5.27)mm,症状组x±s为(6.73±5.33) mm,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明显变小(P<0.001),并有变直、反曲。

    2.2 颈椎屈伸活动范围(度) 无症状组x±s为(72.1 ±14.7)症状组x±s为(55.88±8.29)。症状组较无症状组颈椎屈伸活动度明显变小(t=8.527,P<0.01),可能与项肌痉挛或疼痛限制有关。
, 百拇医药
    2.3 椎体水平位移(HD) 两组椎体水平位移见表1,两组P<0.01,各段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且症状组有20个椎体≥3.5 mm,而无症状组仅有1例。

    表1 两组不同椎体水平位移(椎体数) 组别

    2.5 mm~

    3.0 mm~

    3.5 mm~

    无症状组

    10

    4

    1

    症状组

    30
, 百拇医药
    19

    20

    P

    <0.01

    <0.025

    <0.001

    2.4 椎体角度位移(AD) 无症状组AD≥11°为4人,症状组为29人,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明显增多(χ2=7.404,P<0.005)。

    3 讨论

    颈椎失稳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缺陷、外伤性、病理性等,但绝大多数是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本组资料显示,随年龄的增加失稳的体征增加,50岁以下组HD≥3.5 mm和AD≥11°的分别为3例和8例,而50岁以上则分别为18例和25例,差异均显著(分别为P<0.01,P<0.05)。
, http://www.100md.com
    颈椎失稳是指颈椎结构不能维持其自身的生理平衡位置而导致椎体位移超出其重量限度,因此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退行性失稳是指在颈椎退行性改变过程中椎骨及附属结构不能维持其生理平衡而导致椎体位移超过其生理限度。目前,退行性腰椎失稳已有定论,我们即是参照腰椎失稳症的部份症状与体征,结合颈椎特点而选择症状组46例。其实,颈椎活动度较腰椎活动度大而频繁,并且颈椎间盘较腰椎间盘弱,颈椎附小关节近水平位,头颅重量相对大,而颈椎椎体相对小,造成失稳的机会较腰椎多,易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退行性颈椎失稳的X线诊断,各家诊断标准不统一,如Ebara[3]将椎体水平位移3.0 mm定为失稳,Kamioka[4]认为椎体水平位移>3.5 mm,椎体角度位移≥12°为失稳,我们认为当椎体水平位移≥3.5 mm,椎体角度位移≥11°时,即可认为颈椎失稳存在。本组资料无症状组及症状组的X线表现,经何统计检验两组差异显著,即当患者临床有颈椎失稳的症状,X线表现又存在椎体水平位移≥3.5 mm,椎体角度位移≥11°时[5],应定为颈椎失稳症。
, http://www.100md.com
    X线表现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我们认为①异常的水平位移,可引起颈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使椎管内组织(脊髓,脊神经根,窦神经等)受压,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肩背痛、上肢发麻等;过度的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对关节囊及韧带牵拉引起痉挛,反射性地引起神经症状;③异常的弧弦距,往往由于颈部软组织随着年龄的增加及长期屈曲位而发生改变引起,如项韧带的玻璃样变、项肌痉挛等等。颈部软组织是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和颈椎稳定的重要保证,它的异常必导致颈椎的节段不稳和颈椎生理弧度改变。

    退变性颈椎失稳是颈椎退变的一个阶段,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如能适当的颈部运动,避免单一体位,特别是前屈位,即过久的低头及伏案工作,有助于防止或延缓失稳的发生。

    同时,我们认为在目前许多颈椎疾病的影像诊断依赖于CT、MRI的情况下,对于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诊断,利用X线平片,选择合适的体位(最大屈伸位、中立侧位)摄片,仍不失为常规、首选、有效的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齐石源. X 线测量与投照.长沙:湖南出版社, 1981. 89

    2 王欠昆,主编.新编临床医学数据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57

    3 Ebara S,Class JP.Unstable cervical spine in a thetoid cerebral palsy.Spine,1989,14:1154

    4 Kamioka Y,Leoh W,Kramer S,et al.Postoperative instability of cervical spine OPLL and cervical radiculomyelopathy.Spine,1980,14:1177

    5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会议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 31(5):472~476

    [1998-10-06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