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497640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附6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张晨辉

    单位: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外科(山东省胶州市 266300)

    关键词:脾破裂;诊断;治疗学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34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657.62

    延迟性脾破裂(DRS)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容易误诊。1994~1998年,我科对6例延迟性脾破裂病人实行保脾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7~50岁,平均27.4岁。腹部闭合性撞击伤4例,坠落伤1例,开放性刀刺伤1例。2例合并肋骨骨折。入院距受伤时间为3~12d.根据术前B超、CT及术中所见,4例为包膜下血肿破裂,1例为脾包膜撕裂缓慢出血,1例为血凝块嵌顿裂口脱落后继发出血。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2.1 诊断

    DRS从受伤到临床上出现腹腔内大出血症状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认为80%在14d以内,个别病人长达数月甚至数年。Sizer统计在7d内发病者为50%,7~14d发病者25%,15~30d为10%,最长者达5年〔1〕。而且本病在隐匿期间症状很不一致,或受伤史不明确,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延误,病死率比一般脾破裂增加数倍。

    要做到正确诊断,首先对本病要有确切的了解,提高警惕性。对临床症状不典型,难于确诊的病人必须严密观察。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①对于不明原因的腹腔内出血或休克者,应常规询问有无腹部外伤史,或在腹部外伤后两次腹痛间有无缓解期;②对于左上腹部外伤疑有内脏破裂者,应在14d内严密观察,定期检查血压、脉搏和血常规;③如病人有左肩牵涉痛(Kehr征)、左上腹固定浊音区(Ballance征)、左上腹进行性增大的包块时,应怀疑延迟性脾破裂。可应用B超、CT动态观察脾破裂及腹腔内积血情况。
, 百拇医药
    诊断和鉴别腹内实质性脏器与空腔脏器伤,最简单且较为可靠的方法是腹腔穿刺,其诊断率达80%~90%〔2〕.诊断性腹腔灌洗广泛应用于诊断困难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其灵敏度可达96%~99%〔3〕.对于脾破裂出血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病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脾包膜下血肿破裂之前则难以确诊,应反复多次进行穿刺。B超对脾破裂的诊断率较高,对临床疑有脾破裂的病人,有时B超一次检查未发现脾破裂征象,仍不能轻易排除,特别是对脾包膜下破裂及少数脾撕裂性破裂初期的病人。因为随着出血的继续和病程的延长,脾破裂的影像特征便会逐渐表现出来。我们对疑有脾破裂,症状不典型的病人采用动态B超观察脾破裂及腹腔内积血情况,有效地提高了DRS的诊断率。CT检查能发现腹腔积血积液及实质脏器的破裂,可用于病人的监测及指导治疗。1985年Buntain应用CT显像将脾破裂分为4型〔4〕。术前脾损伤的分型有助于术者更好地制订手术方案。

    2.2 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延迟性脾破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包膜下血肿可在严密观察下非手术治愈。对于脾损伤的处理,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保脾。DRS由于病程较长,脾组织明显水肿,有人提出原位的保脾手术难以成功。如Olsen〔5〕认为本病受伤时间长,脾脏裂口中央有血凝块不易清除和止血,加之局部组织水肿、粘连,脾缝合修补较为困难,主张脾切除。但我们对6例DRS病人实施保脾治疗均获成功,有以下几点体会:①先保命后保脾是脾破裂处理的基本原则,只有生命指征平稳,才适宜行保脾治疗。②术野的清晰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开腹后在清除积血的同时,迅速控制脾蒂,尽快将脾托出切口外,在直视下彻底清除创面的血凝块和缺血失活的脾组织。③根据脾损伤的分类确定术式。由于DRS病程长,脾组织明显水肿,我们采用脾裂口缝合或脾部分切除加脾动脉结扎治疗。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的器官,除脾动脉外周围韧带有广泛的侧支循环,脾动脉结扎后由于脾内压力降低,而促进侧支循环,不致于引起脾坏死。因此游离脾脏时,离断脾膈韧带和脾肾韧带,分离后腹膜的疏松组织,即可将脾脏托出切口外,要注意保护脾胃韧带和脾结肠韧带。脾动脉结扎后,脾脏出血即明显减少,然后根据损伤程度行脾裂口缝合或部分脾切除。缝线要穿过裂口的基底部避免留有死腔,预防缝线切割可用明胶海绵为垫,缝在线上后再打结。最后用大网膜覆盖创面,以确保止血可靠。④手术完成后,均应在直视下观察15min,肯定创面无出血,脾组织色泽均匀,无失活现象,方可将脾还纳入原位,脾窝处放置引流。⑤手术后精心护理,应用止血药、抗生素,严密观察,及时处理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意外。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杨春明,李继仑.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问题(附17例报告).实用外科杂志,1986,6(8):411

    2 黎介寿,吴孟超,李殿柱主编.外科常用诊疗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24~127

    3 詹文华.怎样判断腹腔有无出血.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7):390

    4 夏穗生.10年来我国脾脏外科的新进展.实用外科杂志,1991,11(8,9):455

    5 Olsen WR. A second look out at delayed splenic rupture. Arch Surg,1986,6:411

    (1999-01-29收稿 1999-05-06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