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497255
全椎管内硬膜外脓肿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3期
     作者:郭义雄 陈劲草

    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武汉 430030

    关键词:全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全椎管开放;引流;柱板切除术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990332 我院近收治一例全椎管内、硬膜外脓肿患者。以往国内虽有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的报告,但均为节段性。而全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尚无报告。本例患者上自颈3,下达骶5椎管内和硬膜外均为脓液及肉芽组织所充斥,硬膜外脂肪消失,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男,20岁,因腰痛4 d,高热,四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1周由县市级医院转入本院。

    患者于1998年2月22日因腰痛、发热(38 ℃),在当地医院门诊诊断“上感”、“腰肌劳损”,给予口服“康泰克”及腰部痛点封闭、理疗、按摩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减轻,4 d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40 ℃), 同时出现颈强,四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而在本地医院住院治疗。当时在该院行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28.0×109/L。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报告:外观黄色,蛋白定性(+),有核细胞计数0.04×109/L,有核细胞分类:中性0.60、淋巴0.04。入院诊断:“急性脊髓炎”,而给予抗生素(菌必治4.5 g)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且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而于1998年3月4日下午急转本院。
, http://www.100md.com
    入院后体检:体温39.8 ℃,脉搏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0/7.0 kPa(90/52 mmHg)。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 mm,对光调节反射灵敏,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专科情况:颈3~腰5棘突均有压痛及叩击痛,尤以胸8~腰4明显。平脐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腱反射(±)、跖反射(±)、双上肢握力较差、分指试验(+)、伸腕试验(+)、平举试验(+),四肢肌力3级,无肌萎缩。颈强3指,Kening征(+)、Brudzinki征(+)。血常规:白细胞数22.7×109/L,红细胞数3.99×109/L,血红蛋白125 g/L。头颅及全椎管磁共振检查:全管内,硬膜外脓肿。于入院当日下午6时在全麻下行全椎管开放引流浓液,肉芽组织切除减压。后正中入路,分离腰1~腰5椎旁肌时有黄白色脓液溢出。切除颈3~骶1棘突及其相连的椎板(宽约1 cm),行全椎管开放 ,均见黄白色脓液溢出(取部分标本培养)。吸净脓液后见硬膜外脂肪消失,为肉芽组织所替代。以刮匙小心搔刮清除脊膜囊背侧及两旁的肉芽组织,双氧水、盐水冲洗椎管及术野,置入庆大霉素24万u(溶入等渗盐水10 ml内),以两根橡皮管平放硬脊膜外,尾端分别由胸12、腰1处穿出固定于皮肤上,接无菌引流袋,逐层缝合。术后静脉滴注新治菌4.5 g/d,氯霉素1.5 g/d。术后第1 d,患者体温降至37.6 ℃,四肢疼痛及麻木症状减轻,四肢肌力较前有所恢复,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约50 ml,术后第2 d,引流管已无引物流出。术后第3 d,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四肢疼痛及麻木症状基本消失,四肢肌力恢复至4级,拔除引流管。脓液培养报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术后第7 d,四肢肌力恢复正常,在床上作四肢功能锻炼。术后第10 d切口拆线,一期愈合,下床活动行走,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弯活动无明显疼痛、不稳、无力及其他不适感觉,一般情况良好,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诊断:患者早期以发热、腰痛症状为主,故易考虑是“上感”,后体温持续在40 ℃,血常规高,脑脊液有炎性改变,出现颈强,脊髓受压症状和四肢根性麻痛症状,虽作了头颅CT扫描检查,但因病变在椎管,故未能得出阳性结果的报告。转入本院后即作头颅、全椎管磁共振检查得出正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准确依据及位置。

    2.2 治疗:紧急手术引流脓液,切除肉芽组织,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病变对脊髓的压迫、感染可能引起脊髓血管血栓形成,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害。患者入院3 h内即在全麻下行全椎管开放引流脓液及切除肉芽组织,解除了对脊髓的压迫,为患者得以很快康复争取了时间。手术原则:因本病的治疗方式在以往的教科书、资料中均无报告,故只能在手术中探索。原则上是最大限度地引流脓液,清除肉芽组织而又不引起脊柱稳定的明显改变。术中曾先分段开放椎管,先将颈3~颈5开放。再将胸9~胸12开放,后将腰4~骶1开放。未开放的节段部分脓液虽已排除,但肉芽组织仍存留在局部,以导尿管探查时不能顺利通过。如病灶不能充分清除,残留死腔,术后容易复发,且不能完全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故改作全椎管开放。术中曾考虑到作半椎板切除,作半侧椎管的开放,但因对侧的病灶不能清除干净而放弃。
, 百拇医药
    2.3 全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的影响:全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影响到底有多大?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脊柱主要依靠完整的三柱结构作为其静态稳定机构,同时也需依靠椎旁肌群作为其动态稳定机构。在三柱结构中,前柱和中柱对脊柱稳定的影响大于后柱,根据以往的资料表明,节段性的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的影响不会很大。本例患者在术中切除椎板时仅切掉棘突及与其连接的两旁椎板约1 cm,保留了部分椎板及完整的上下关节突,也就是只破坏了后柱的部分结构,术后患者下床作脊柱的前屈、后伸及侧弯时尚无明显的功能障碍,术后2个月随访,患者已上班工作,恢复正常生活,未诉何不适。但本例患者作了颈3~骶1的椎板切除,中远期脊柱的稳定是否发生改变还有待以后的追踪随访观察。

    作者简介:* 进修医生,地址: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天门 431700

    参考文献

    1 蒋大介,杨国源.实用神经外科手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80

    2 陈其昕,陈维善.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术后的腰椎不稳定及其对手术结果的影响.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0):603

    (1998-08-20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