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疾病控制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505872
细菌性脑膜炎的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疾病控制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罗端德

    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杂志990330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743.34; R591; R445.1; Q568; R814.42

    【文章编号】 1008-6013(1999)03-0218-02

    The evaluation of CT and BUS in the diagnosis of delayed intracer ebral

    hemorrhage resulted from Vitamin K deficiency
, http://www.100md.com
    WANG Xiao-xia, YU Yong-qiang

    小儿自发性颅脑出血的原因繁多,VitK缺乏所致的脑内出血是相对少见的一种,鉴于颅内出血可导致死亡或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能及早正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该病主要见于婴幼儿,既可通过超声诊断,也可通过CT明确诊断,两种检查方法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如何,尚无研究报告。本文通过对42例临床可疑晚发VitK缺乏性脑出血的B超、CT诊断结果与手术、脑脊液穿刺结果的对照研究,评价了两种方法的价值及局限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儿,男25例,女17例。年龄范围1月~1岁,其中1~2月婴儿25例。所有患儿均以突然头痛、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入院,病程1~7天。实验室检查均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而血小板计数正常。全部病例经脑脊液穿刺或手术证实。
, 百拇医药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观察 CT扫描采用GE-8800或西门子Plus-4扫描设备。扫描层厚100mm、层间距10mm,扫描方位为横断位。超声检查使用AlokaSSD-620B实时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频率为5.0MHz,经前囟冠、矢状位探查。CT与超声诊断均由两名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进行双盲观察,观察结果与确诊结果对比,比较两者诊断的符合率。

    2 结果

    42例可疑患儿中,经手术或脑脊液穿刺证实为出血者2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例、脑室内出血(IVH)10例、硬膜下血肿(SDH)2例、脑实质出血(与SAH或IVH同时存在)5例。CT正确诊断20例,漏诊4例,没有假阴性病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内出血10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实质内血肿5例,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83.3%、100%和90.5%。此外,CT发现并发脑梗塞5例,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

, 百拇医药     B超正确诊断18例,漏诊5例,假阳性1例,其中SAH10例、IVH8例,脑实质内血肿5例,1例脑膜炎患儿误诊为SAH,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75%、94.7%和85.7%。B超发现并发脑梗塞2例。

    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经χ2检验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论

    3.1 CT、B超在晚发性VitK缺乏性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晚发性VitK缺乏性颅内出血常见于1周岁以内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可见于婴儿肝炎、慢性腹泻和胆道闭锁等疾病中[1]。本病起病突然,病死率高。本组资料对比结果提示,CT在本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明显优于B超,主要是因为在出血的最初阶段,由于新鲜的出血刺激,激活凝血系统,血肿内血液凝固形成血块,随后血浆成分被吸收致使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CT密度值相应增加,鉴于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因此对于急性期的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其他颅内出血一样,晚发性VitK缺乏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纵裂池、外侧裂池多见,也可见于天幕缘或矢状窦旁。因晚发性VitK缺乏性颅内出血常累及脑内多部位,CT除可显示SAH、IVH外,还可显示脑实质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大的危害性是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脑梗塞和脑水肿[2~4],CT在这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超声诊断脑内出血主要根据出血部位的回声变化,急性期表现为强回声区,脑室内大量出血铸形时,呈肿块状强回声。凝血后则表现为不均匀散在光点,当血块附着于脉络丛上时,则表现为脉络丛粗大,回声增强不均匀。
, 百拇医药
    3.2 CT、B超在晚发性VitK缺乏性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局限性 尽管CT在晚发性VitK缺乏性颅内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仍有漏诊病例,出现漏诊的原因有以下两种:(1)随着血块的缩小,其中的血红蛋白被破坏、纤维蛋白分解加速,导致血肿密度值的降低。(2)出血量少,加上部分容积效应导致密度差别小,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和CT不同,B超漏诊病例多见于硬膜下血肿,这可能因为超声的空间分辨率较低,而且由于声窗的限制,导致血肿显示困难。另外,因出血的超声回声和CT的密度相比特异性相对较低,超声诊断出血的特异性也低于CT。无论CT还是超声都无法对血肿进行病因学诊断,要明确诊断VitK缺乏性颅内出血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出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正常,必要时予以VitK实验性治疗[5]

    【作者简介】 王晓霞(1967-),女,护师

    余永强(1964-),男,副教授,博士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许积德. 小儿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 4.112~113.

    [2] Stieg PE, Kase C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diagnosis and emergency manag ement[J]. Neurol Clin, 1998,16:2373~2390.

    [3] Lasner TM, Raps EC.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eurysmal suba rachnoid hemorrhage[J]. Neuroimaging Clin N Am, 1997,7:466 9~4678.

    [4] Firlik KS, Kaufmann AM, Firlik AD, et al. Intra-arterial papaver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vasospasm following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 hage[J]. Surg Neurol, 1999,51:66~74.

    [5] Go JL, Zee CS. Unique CT imaging advantages. Hemorrhage and calcification [J]. Neuroimaging Clin N Am, 1998,8:3541~3548.

    (收稿日期 1999-05-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