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Ⅲ期脑出血护理体会
作者:李连飞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4173 我院近期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研制成功的颅内血肿穿刺针,采用射流冲碎、液化技术治疗32例高血压Ⅲ期脑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发病年龄48~78岁,平均61.4岁。其中头痛13例,呕吐8例,伴有误吸史4例。本组32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24/16kPa24例,昏迷14例,神志清醒18例。肢体偏瘫21例,失语8例。一侧瞳孔散大4例,两侧瞳孔散大2例。
2 治疗结果
, http://www.100md.com
术后1周CT复查血肿消失78.4%,其余均在术后2周消失。术后及出院随访1~3个月,存活29例。占90.66%,死亡3例,病死率为9.34%,日常生活完全恢复者18例,部分恢复者7例,他人照料4例。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按常规做好术野备皮、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术前准备,同时向清醒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手术的目的、方法及优点,解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合作。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患者未清醒前,垫高其头部或将床头摇高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于躁动病人,为严防坠床及其手抓引流管,应加床栏及用约束带约束其双手。
3.2.2 意识及瞳孔的观察 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1]。经皮穿刺血肿碎吸术后,颅内高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意识逐渐恢复。其中术中清醒1例,当日清醒2例。当病人意识状态恶化或出现烦躁不安时,应注意查找原因:是否继续出血、血压高或头部引流管引流不畅等。如术后患者昏迷程度逐渐加深或清醒后再次发生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同时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说明有再出血的可能,本组有1例继发颅内出血,当班护士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后给予及时处理。
, http://www.100md.com
3.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在观察颅内压同时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情况,每10~15min测量1次,平稳后可适当延长。在观察时,不但要记录准确,更重要的是对观察记录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当颅内压增高时,机体为保证足够的脑血流量,就通过增高血压来提高脑灌注压而使血压升高[2],因此,当血压增高时,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血压自然下降,当经降低颅内压无效时,再用降压药。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致中枢性高热,加重脑损伤及机体内环境失调。当体温高于38.5℃时,即给予头置冰帽,局部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其耗氧量,保护脑组织。
3.2.4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常规头部放置引流管,在无菌操作下接上引流袋,并将其固定于床头,引流袋上端与引流孔水平保持10~15cm,以保持正常ICP。对烦躁病人或给病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脱落、受压。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变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引流袋始终置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反流入颅腔引起感染,引流袋及引流孔的敷料应每日更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本组32例,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
, http://www.100md.com
3.2.5 预防并发症 做好呼吸道、口腔及皮肤护理。脑出血病人病情重,意识不清,不能自己排痰,护理人员应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勤吸痰液,及时翻身叩背,以防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当病人痰液粘稠时,可给予生理盐水40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α-糜蛋白酶4000U加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日3~4次。用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细菌感染。每1~2h给病人翻身1次,同时按摩全身骨突处,保持大、小便通畅,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污染被褥,预防褥疮发生。本组有1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一例发生褥疮。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用0.1%新洁而灭行尿道口护理,每天2次,采用1/4000呋喃西林行膀胱冲洗,每日1~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有效,费用低,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但对护理的要求更高。严密的病情观察,详细记录,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精心、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再同.脑出血病人临床表现与预后的护理观察.实用护理杂志,1993;9(9):7
2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90
(1998-09-16收稿,1998-11-04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百色 5330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4173 我院近期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研制成功的颅内血肿穿刺针,采用射流冲碎、液化技术治疗32例高血压Ⅲ期脑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发病年龄48~78岁,平均61.4岁。其中头痛13例,呕吐8例,伴有误吸史4例。本组32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24/16kPa24例,昏迷14例,神志清醒18例。肢体偏瘫21例,失语8例。一侧瞳孔散大4例,两侧瞳孔散大2例。
2 治疗结果
, http://www.100md.com
术后1周CT复查血肿消失78.4%,其余均在术后2周消失。术后及出院随访1~3个月,存活29例。占90.66%,死亡3例,病死率为9.34%,日常生活完全恢复者18例,部分恢复者7例,他人照料4例。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按常规做好术野备皮、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术前准备,同时向清醒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手术的目的、方法及优点,解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合作。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患者未清醒前,垫高其头部或将床头摇高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于躁动病人,为严防坠床及其手抓引流管,应加床栏及用约束带约束其双手。
3.2.2 意识及瞳孔的观察 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1]。经皮穿刺血肿碎吸术后,颅内高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意识逐渐恢复。其中术中清醒1例,当日清醒2例。当病人意识状态恶化或出现烦躁不安时,应注意查找原因:是否继续出血、血压高或头部引流管引流不畅等。如术后患者昏迷程度逐渐加深或清醒后再次发生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同时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说明有再出血的可能,本组有1例继发颅内出血,当班护士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后给予及时处理。
, http://www.100md.com
3.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在观察颅内压同时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情况,每10~15min测量1次,平稳后可适当延长。在观察时,不但要记录准确,更重要的是对观察记录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当颅内压增高时,机体为保证足够的脑血流量,就通过增高血压来提高脑灌注压而使血压升高[2],因此,当血压增高时,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血压自然下降,当经降低颅内压无效时,再用降压药。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致中枢性高热,加重脑损伤及机体内环境失调。当体温高于38.5℃时,即给予头置冰帽,局部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其耗氧量,保护脑组织。
3.2.4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常规头部放置引流管,在无菌操作下接上引流袋,并将其固定于床头,引流袋上端与引流孔水平保持10~15cm,以保持正常ICP。对烦躁病人或给病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脱落、受压。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变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引流袋始终置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反流入颅腔引起感染,引流袋及引流孔的敷料应每日更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本组32例,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
, http://www.100md.com
3.2.5 预防并发症 做好呼吸道、口腔及皮肤护理。脑出血病人病情重,意识不清,不能自己排痰,护理人员应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勤吸痰液,及时翻身叩背,以防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当病人痰液粘稠时,可给予生理盐水40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α-糜蛋白酶4000U加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日3~4次。用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细菌感染。每1~2h给病人翻身1次,同时按摩全身骨突处,保持大、小便通畅,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污染被褥,预防褥疮发生。本组有1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一例发生褥疮。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用0.1%新洁而灭行尿道口护理,每天2次,采用1/4000呋喃西林行膀胱冲洗,每日1~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有效,费用低,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但对护理的要求更高。严密的病情观察,详细记录,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精心、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再同.脑出血病人临床表现与预后的护理观察.实用护理杂志,1993;9(9):7
2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90
(1998-09-16收稿,1998-11-04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