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498358
109例脑白质疏松的临床和MRI分析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12期
     作者:徐振东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常熟,215500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

    苏州医学院学报991227 摘要 分析109例脑白质疏松(LA)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结果表明LA与年龄和高血压存在一定关系,大部分病例并发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MRI表现主要为T2像上的高信号,通常呈基本对称的斑片状或弥散性分布。MRI可早期发现该病,并是该病可靠的诊断方法。

    中图法分类 R742.04

    脑白质疏松(以下简称L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它包括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Z)及其他因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白质改变。近年来,随着CT、MRI技术的发展,发现本症并非少见。我们收集1996年9月~1998年6月间的109例LA,就其临床和MRI表现特点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09例中,男77例,女32例。年龄4~88岁,平均64.8岁,其中<50岁6例(占5.5%),50~59岁21例(占19.3%),60~69岁35例(占32.1%),70~79岁43例(占39.4%),>80岁4例(占3.7%)。有高血压史70例,冠心病史27例(其中15例伴高血压),糖尿病史2例(其中1例伴高血压、冠心病),头部外伤史5例,产后窒息史2例。

    1.2 发病症状:以表情呆滞、行动迟缓就诊16例,占14.7%;表现为两下肢无力、走路不稳27例,占24.8%;表现为脑血管意外即偏瘫、失语、感觉障碍53例,占48.6%;初诊症状仅为轻度感觉障碍,即头晕、眼花、手足麻木感15例,占13.8%。

    1.3 并发症:腔隙性脑梗塞80例(占73.4%),脑萎缩49例(占45%)。

    1.4 MRI扫描技术:磁共振仪采用美国Diasonics0.35T超导MT/S成像系统。采用自旋回波程序(SE)成像,分别行横断面T1、T2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以及矢状面T1加权成像。T1加权成像的重复时间(TR)为500ms,回波时间(TE)为30ms;质子密度加权像和T2加权成像的TR为2000ms,TE为30ms(质子密度加权),TE为60、90、120ms(T2加权)。以平扫为主。仅7例行增强扫描。
, 百拇医药
    1.5 MRI表现:T2加权成像显示为小片状或斑点状高信号影,T1显示为低信号影,有的病变显示欠清楚。鉴于该病变长T1和长T2的特点,应用T2加权成像能显著提高病变检出率,为此横断面像MRI结果主要用T2加权像。

    1.5.1 皮层下、半卵圆区的改变:T2加权像显示半卵圆中心条带状高信号;双侧57例,单侧2例,其中伴有斑点或小片状高信号13例。

    1.5.2 侧脑室旁改变:双侧脑室前角和(或)后角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斑片状高信号13例,双侧或单侧脑室旁区有带状或小片状高信号52例。双侧或单侧脑室旁和双侧或单侧脑室前角和(或)后角有带状或斑片状高信号10例。

    1.5.3 脑室的改变:40例患者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主要为侧脑室。
, http://www.100md.com
    1.5.4 脑沟及脑池的改变:40例脑沟有不同程度的增宽,5例侧裂池扩大。

    1.5.5 基底节区及丘脑改变:双侧或单侧多个或单个大小不等的斑点状高信号。基底节区53例,丘脑6例。

    1.5.6 桥脑和小脑改变:矢状面T1加权像显示桥脑多个斑点状低信号12例,小脑受累2例。

    1.5.7 脑叶的改变:额叶、枕叶见片状长T1和长T2高信号影3例。

    2 讨论

    LA的病理基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从而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侧脑室周围的白质是脑血管皮层长髓支和白质深穿支供血的交界区,两者均为终末动脉,其间缺少血管吻合,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容易累及。由于脑室周围白质长期慢性、进行性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纤维脱髓鞘,甚至出现软化、坏死等病理改变。MRI表现为T2像上的高信号,通常呈基本对称的斑片状或弥散性分布。
, 百拇医药
    LA多为壮、老年发病。本组平均年龄64.8岁,高峰期70~79岁。随年龄增长,LA发病率增高,伴高血压的比例下降。

    高血压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另外,CO中毒、窒息等脑缺氧、脱髓鞘及变态反应性的病变也可引起本病。总之,凡能引起脑室周围白质纤维长期缺血缺氧的疾病,都可导致白质纤维脱髓鞘而表现为LA。

    LA常并发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本组并发脑萎缩49例(45%),腔隙性脑梗塞80例(73.4%);以脑血管意外发病的占48.7%,而以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占14.7%。说明在LA的早、中期,若无脑梗塞发生,多无引起患者重视的症状。揭示LA的MRI改变早于临床症状。

    MRI可早期发现该病,并且是LA的可靠诊断方法。它反映了脑白质的变性损害。其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与脑梗塞和脑萎缩病因相似,发病机理也有密切联系[2]。所以治疗上要从治疗原发病入手。

    参考文献

    1 祝玉芬,等.脑白质疏松的影像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11)∶757

    2 涂 蓉,等.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脑梗塞和脑萎缩的异点探索.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5(3)∶134

    (1998年11月9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