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儿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502671
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儿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周希玲 成金蓉 邓文碧

    单位:周希玲(北京儿童医院内科 100045);成金蓉(北京儿童医院内科 100045);邓文碧(北京儿童医院内科 100045)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000125 患儿,男,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2年,进行性消瘦9个月,于1999年1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年因受凉后发热、咳嗽、流涕。抗感冒治疗5 d后好转,仍有咳嗽,间断低热。入院前1年4个月,患儿咳嗽加重。在当地医院诊为“肺炎、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点滴“青霉素”2周及“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1支/月,共4次,仍有间断低热、咳嗽。入院前11个月患儿出现双颊部口腔溃疡,直径约1.0 cm×1.0 cm, 1个月愈合。入院前9个月患儿再次高热,咳嗽加重、无痰。在当地医院诊为“肺炎、败血症”,经抗感染治疗1个月略好转,进行性消瘦。此后,患儿体温波动于37~38℃,咳嗽较频繁,消瘦越加明显。
, http://www.100md.com
    患儿发病前生长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相仿,患病以来,智力及体力发育倒退,近1年来不会行走,站立困难。患儿系孕36周出生,因“早产”输血浆50 ml。在当地医院治疗过程中,曾先后输血两次,血浆7次,50 ml/次。父母均系农民,健康,无不良生活习惯,非近亲婚配。母孕期身体健康,否认毒物及射线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检查:精神弱,发育营养差,极度消瘦,面色灰暗。身高86 cm、体重7.5 kg、头围47 cm。全身皮肤干燥,糠麸样脱屑,无皮疹及出血点。颌下、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个直径0.3~1.0 cm淋巴结、质稍韧、活动好、无触痛。头颅相对较大,面部瘦小。毛发黄稀,唇色淡,双口角糜烂,颊粘膜及舌面可见数个小溃疡,有白色分泌物附着。扁桃腺不大。鸡胸,双肋缘外翻。双肺呼吸音粗,可闻散在大、中水泡音。腹略膨隆,肝右肋下3 cm,质中边稍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四肢肌力、肌张力略低。

    辅助检查:白细胞6.2×109/L、中性粒细胞0.67、淋巴细胞0.30、单核细胞0.03。血沉:78 mm/1 h,105 mm/2 h。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痰培养、口腔溃疡拭子培养均无菌生长。胸部X片:两下肺实质浸润,间质浸润。胸部CT示双肺下叶及右中叶广泛絮状及点片状高密度影。头颅CT示脑萎缩。T细胞亚群:CD3:0.40、CD4:0.15、CD8:0.32。免疫球蛋白均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酶标法阳性,免疫印迹法阳性。父、母抗HIV抗体酶标法均阴性。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营养不良Ⅲ度,肺炎,口腔溃疡。
, 百拇医药
    讨论:根据本例表现,结合文献[1]提出以下几点作为对儿童AIDS临床诊断线索。

    1.具有患AIDS的危险因素:有输血或用血液制品史;来自HIV 感染流行地区;其母亲为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

    2.具有相关的临床表现:(1)长期发热伴体重减轻、消瘦,甚至恶液质,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倒退。(2)长期咳嗽,胸部X线表现早期为双侧肺门周围网状或网点状改变,以后发展为两肺弥漫性肺间质、肺实质浸润病变或实变,肺部病变经抗生素治疗无效。(3)反复难愈的口腔溃疡,鹅口疮,慢性腹泻。(4)周围血CD+4细胞降低或测不出。(5)患儿血液或体液分离出HIV或抗HIV抗体阳性。

    HIV感染或AIDS离我们并不遥远,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对疑似病例及时做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以确诊。对确诊的病例或死者要尽量明确机会感染的病原,以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

    参考文献:

    [1]Gwendolyn BS, Cecelia H. Prognosis in pediatric HIV infection . In: Pizzo PA, Wilfert CM, eds. Pediatric AIDS: the chanlenge of HIV infection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6. 277-302.

    收稿日期:1999-04-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