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502037
婴幼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邹桂华 葛萍 李继梅

    单位:邹桂华(铁力市医院);葛萍(佳木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继梅(铁力市血站)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药物敏感性

    自我院应用双相血液增菌瓶

    自我院应用双相血液增菌瓶,从临床婴幼儿血液感染分离出葡萄球菌100株,其中表葡50株,采用MIC法对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一年来的实验证明,临床应用可大大缩短鉴定的时间,未生长菌由原来7d缩为5~6d,阳性率提高10%~20%,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标本来源:我院1997-09~1999-09住院及门诊婴幼儿患者的静脉血。按常规取标本菌株鉴定出葡萄球菌。用新生霉素药敏纸片,血浆凝固酶试验等鉴定,血浆凝固酶阴性、新生霉素敏感判为表皮葡萄球菌。采用天津高达新技术公司生产的药敏试剂盒即: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苯唑青霉素、红霉素、氯林可霉素、洁霉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青霉烷砜,羟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

    2 结果

    见附表。

    附表 50株表皮葡萄球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

    耐药株(%)

    氨苄青霉素

    38(76)

    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

    24(48)

    青霉素G

    48(96)

    苯唑青霉素

    42(84)

    红霉素

    44(88)

    氯林可霉素

    36(72)

    洁霉素

    26(52)

    万古霉素

    0(0)

    氧氟沙星

    19(38)

    环丙沙星

    17(34)

    头孢哌酮/青霉烷砜

    3(6)

    羟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

    10(20)

    3 讨论

    表皮葡萄球菌(staph, epidernidis)是医院婴幼儿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过去从血液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大多数认为是污染菌,近几年来报道对人类尤其婴幼儿的感染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从药效结果可见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6%,红霉素;氯林可霉素分别88%、72%,洁霉素也达到52%,头孢哌酮/青霉烷砜在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敏感率达到94%以上。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而且多是耐药株导致的感染;因此细菌感染必须做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收稿:1999-10-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