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496261
脑内小病灶立体定向直视手术—8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
     脑内小病灶立体定向直视手术—82例临床分析

    宋国忠 张剑宁 章翔

    摘要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直视手术,摘取颅内小病灶。方法: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开颅治疗脑内小病灶82例。其中额叶42例,顶叶34例,顶枕部4例,侧脑室1例,丘脑1例。临床表现以癫痫为主75例,偏瘫27例,偏身感觉障碍21例,语言障碍16例。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显微直视手术切除病灶。结果:79例术后神经损害症状消失,3例明显减轻,无新的神经损害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微侵袭手段。

    关键词:CT脑立体定向技术 显微外科手术 脑内小病灶

    脑内小病灶手术治疗的难点在于手术中定位困难,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脑组织损伤,尤其是在脑重要功能区的病变,术后往往给病人造成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后遗症。近年来,我们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显微直视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82例。手术侵袭小,安全性高,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现予总结报道。
, 百拇医药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性54例,女性28例,男:女=1.9∶1;年龄4~78岁(平均21.3岁);病变部位:额叶42例,顶叶34例,顶枕部4例,侧脑室1例,丘脑1例;CT示病灶最小者5×5×6mm,最大者30×40×30mm;病程1~30个月。临床表现以癫痫为主,其中大发作42例,大发作与小发作交替发作16例,局限性发作17例,偏瘫27例,偏身感觉障碍21例,语言障碍16例。

    二、手术方法:采用日本产驹井式或XJ-97-I型CT—脑立体定向仪,在局麻下安装头圈,行CT扫描,必要时增强扫描,层厚5mm,选出所需层面病灶,一般选择病变顶端作为病变定位的目标点,必要时可加选病变中心部位和病变底部及其它周边部位作为辅助目标点。分别测算出相应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值。根据坐标值调整定向系统。在导向针的引导下,选择最适当的部位,局麻下作头皮直切口(长约3~5cm),环锯开颅(2~4cm),十字切开硬膜。对于较表浅的皮层下病灶,按导向针确定病灶位置,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蛛网膜,沿脑沟分离 显露病灶,完整切除病变;对于脑深部病变,根据多目标点坐标,选择距离病变最近,离功能区最远的部位,切开蛛网膜,以特制的脑牵开器沿导向针缓慢插入,抵达病灶后,缓慢打开牵开器,分开脑组织,即可显露病灶,于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完整切除病灶。病灶切除后严密止血,缝合硬膜,回纳骨瓣(必要时EC胶固定),缝合头皮。
, 百拇医药
    三、结果:除6例年龄较小者于CT扫描后给予基础麻醉外,余者均在局麻下施行手术,手术过程平稳,术中未输血。病灶距皮层最近距离为1.2~5.0cm。病理结果:炎性肉芽肿43例,脑猪囊虫病22例,结核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疤痕组织4例,肺吸虫病2例,蛛网膜囊肿2例,无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75例有癫痫症状者,65例术后癫痫症状即消失,7例术后1周内有癫痫发作,随后即消失,3例术后发作减轻。术后常规给予抗癫痫治疗(苯妥英纳+鲁米那或德巴金)1~3个月。随访6~24个月75例癫痫发作者73例完全消失,2例由大发作转为局限性发作。除1例丘脑病变术后遗有单肢不完全性瘫痪外,其余偏瘫26例,偏身感觉障碍21例,语言障碍16例均手术后2月22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第12卷第1期内完全恢复。术后1~3个月随访,43例CT复查均显示病变消失。

    讨论

    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使颅内某些疾病能在体积较小时即被早期发现。对于脑内小病,传统开颅手术定位比较困难,往往在探查病变时造成正常脑组织的较大创伤,尤其是位于中央前、后回的小病变手术,常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重要并发症[1]。立体定向术可准确定出病变在脑内空间位置,我们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显微直视手术,使二者有机结合,可为颅内病灶提供精确的空间位置,术者可制定出最佳的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2]。本组82例病人术后,79例术后神经损害症状消失,3例明显减轻。术后均未发生新的神经损害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本组82例病人中有76例病灶位于供血相对丰富的额顶部皮质下,75例以癫痫发作为其主要表现,病理结果大部分(72例)为脑感染性肉芽肿。经立体定向直视手术切除病灶,癫痫完全控制73例,明显好转2例。因此,立体定向直视手术不失为治疗某些继发性癫痫的一种安全性高、侵袭性小、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我们认为此技术是一种微创操作,应根据多目标点坐标值,既要避开重要血管及脑功能区又利于术中病灶显露及切除为原则[3],选择脑皮层切口,其大小以恰能取出病灶为原则。手术尽可能地在显微镜下操作。另外,开颅术中过度牵拉脑组织,可造成脑水肿、脑挫伤、脑梗塞及脑内出血等。我们曾作一项动物实验表明,因牵拉致脑局部血流量低于1min10~15ml/100g并持续2小时以上,将发生永久性损伤[4]。术中显露皮层下病灶,仅以神经剥离子或小号脑压板轻轻分开脑组织即可。对于深部病变显露,脑牵开器应注意定时(0.5h)松开数分钟,这样可减轻对周围正常结构的牵拉伤。

    作者单位:710002 西安市第一医院脑外科,四军大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张剑宁,章翔)

    参考文献(略)

    (收稿:1998-08-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