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神经科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500208
成年起病的线粒体肌病二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于文 吴华成 谢君 沈帆霞 黄婷 宋永建 陈生弟

    单位:于文(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谢君(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沈帆霞(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宋永建(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中华神经科杂志000321 我国有关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的报道已在100例以上。线粒体疾病累及骨骼肌的频度很高,发病年龄通常低于20岁,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但成年起病的单纯线粒体肌病报道甚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近遇2例,经病理证实为线粒体肌病,现报道如下。

    例1 女性,31岁,进行性四肢乏力近3年,表现为上楼困难,随后步行300~400米亦有明显的疲乏感,但无肌痛和肌痉挛,症状渐加重。起病后1年双上肢受累,约半年后双上肢已不能举过头顶。近3个月来患者不能下蹲,走路呈轻度鸭步。发病早期曾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予以氟美松静脉点滴,弥可保、补达秀等辅助治疗,后改用泼尼松口服(10 mg,每日3次)1年余,肌无力症状获短期改善,后又逐渐加重,近1年已停用激素。入院体检:意识清楚,面部肌肉无受累。四肢见近端肌肉萎缩,近端肌力Ⅲ-/Ⅳ-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侧大致对称。腱反射(-)。脊柱轻微前凸,跟腱无挛缩,腓肠肌无假性肥大。浅、深感觉及共济运动均正常。肌酸磷酸激酶(CPK) 4 974 IU/L,乳酸脱氢酶(LDH) 468 I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361 IU/L。肌电图(EMG)呈肌源性改变。家族中无类似发病者。

    例2 男性,42岁,进行性四肢乏力1年余。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行走困难,约3个月后出现双上肢乏力,被诊断为“多发性肌炎”,接受了大剂量激素治疗,症状得到短期改善,随着激素减量症状进行性加重。查体:意识清楚,面部肌肉正常。四肢近端肌力Ⅲ级,腱反射(-),双侧大致对称。无明显鸭步。浅、深感觉无异常。CPK 5 632 IU/L。血红蛋白101 g/L。 EMG呈肌源性改变,CT见四肢肌肉萎缩,近端明显,呈虫噬斑(moth-eaten)和大理石样(marble-like)改变。家族中无类似发病者。

    讨论: Munsat等于1967年首次提出线粒体肌病的概念。数年后,Shibasaki等报道了首例60岁男性,为成年起病的单纯线粒体肌病。但以后对成年起病的线粒体肌病报道非常少见。此2例患者的光镜HE染色可见炎细胞浸润,但其范围明显要比典型的肌炎或肌筋膜炎小得多,一般跨度不超过2~3个肌纤维;NADH染色中见典型的不整红边纤维(RRF)。我们采用线粒体肌病的病理诊断标准,即在×100光镜视野下,典型的RRF数目超过5%,并经电镜证实为线粒体的异常聚集。这2例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此外,我们还做了PAS、ORO染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因此排除了糖原沉积症和脂质沉积症的可能。

    (收稿日期:1999-11-2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