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504036
对我国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机构发展的建议——赴日研修后的启迪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李林

    单位:李林(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关键词:

    作者1998年4月~7月赴日研修3个月

    作者1998年4月~7月赴日研修3个月。研修机关为北海道立札幌肢体不自由儿综合疗育中心、北海道立旭川肢体不自由儿综合疗育中心、大龙わちしぺ园、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小儿科。同时参观学习了东京心身障碍儿综合医疗疗育中心、北海道立太阳园、北海道疗育园、旭川医科大学小儿科、国立小樽病院等福利设施。拜会了日本北海道福址部长田村正秀先生。

    通过参观学习对日本康复事业的现状有一定了解,在康复医疗水平、设施条件、康复训练内容及康复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日本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现就日本康复事业的现状加以介绍,并对我国小儿脑瘫康复机构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 http://www.100md.com
    1日本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事业现状

    日本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简称脑瘫)事业起步较早,发展至今,无论康复设施、还是康复手段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1康复机构管理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日本的康复中心多实行计算机管理,院长可随时浏览全院各病区和其它科室工作情况。医生可将有价值的资料贮入微机,亦可将昔日资料调出,与现今情况对比。医生还可将患儿情况定期录像,进行动态观察。护士可通过电脑报告门诊日、月患儿就诊情况。这样自上而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在日本各疗育中心,医护人员不多,但工作紧张有序。中心除母子栋外,几乎没有家长陪床,病人依靠护士、保姆、教师能得到良好的护理、营养和教育。现以北海道立札幌肢体不自由儿综合疗育中心(简称札疗中心),北海道立旭川肢体不自由儿综合疗育中心(简称旭疗中心)日本东京身心残疾儿童综合疗育中心(简称国立中心)与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简称黑疗中心)的人员、床位情况做以比较,见表1,2。
, 百拇医药
    由表看出,黑疗中心医生与病床的比例远低于日本3所中心,护理人员远远少于日本3所中心,说明我国小儿脑瘫康复机构医、护比例与日本同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日本的康复机构还十分注意环境的保护和设施的管理。有些疗育中心虽建院多年,但环境清洁、优美,设施完善,可谓应有尽有。患儿在疗育中心得到医学康复的同时,还可得到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病院的地板、墙壁整新如初,凡是有可能给患儿造成损伤的设施都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楼道与病房看不见烟头、纸屑和其它污物,厕所也清洁无异味,这和它富有成效的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

    1.2康复目标明确,医学康复中心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有机结合日本的康复中心多以残疾人能否回归社会作为康复目标,并以此作为设立各项康复内容的重要依据。残疾儿童在康复中心进行各种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包括饮食、排泄、游戏、绘图等,伴随年龄增长将进行较为复杂的训练如骑自行车、厨房工作等。

    日本几乎每个康复中心都有养护学校,残疾儿童到达入学年龄即可边康复、边学习,养护学校有的班仅有1~2名学生,但教师教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厌其烦的指导患儿学习。所以日本现有很多残疾儿童大学毕业,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 百拇医药
    1.3重视康复人才培养现在许多国家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形成自己的队伍。日本康复医师需大学本科毕业后再经过一定时期工作、考核合格才能营业。康复治疗师多为专科、本科毕业生,其中部分人员专门去国外学习,如学习Bobath、Vojta、Peto等方法。并且每年都举办各种讲习班,对象为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使其掌握新进展,进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如日本东京都的身心残疾儿童综合医疗疗育中心疗育进修所每年都举办几期讲习会,以全国残疾儿童设施及其它的身心残疾儿童设施工作的各种职员为主要对象。

    1.4康复医疗福利化、全民化日本康复医学事业兴旺发达,康复医疗科学化、福利化、全民化,残疾儿童首先在当地相谈所就诊,决定是否可入疗育中心康复。入院患儿医疗费用按其家庭收入百分比收取、高收入高收费,余下部分从福利保健费中补给。不入院的患儿亦可在地段得到疗育中心医师、治疗师的定期康复指导。全国各大中城市皆有残疾人专用行车道、停车场和残疾人横过马路指示灯等,还有各种慈善机构支持,并且定期召开就业大会,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
, 百拇医药
    2我国小儿脑瘫康复机构的发展方向

    我国康复事业起步晚,在许多方面亟待改进,既不要盲目排外,又不可照抄照搬,因此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有效地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结合我国小儿脑瘫康复机构特点开展康复工作我国第一家小儿脑瘫康复机构即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成立于1987年(1983年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就开展了患儿的康复工作),1987年后有些大中城市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中心,1994年起有些地区的儿童医院因儿童疾病谱的变化陆续成立了脑瘫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有些综合医院的儿科亦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再者各地儿童福利院在供养、教育基础上,开展康复工作,强调供养、教育、康复三结合。目前,小儿脑瘫的康复机构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根据上述特点,首先我国大型疗育中心应指导小的康复中心、康复病房,特别是对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的指导。其次是疗育中心或康复病房,康复训练内容的设置应以残疾人更好回归社会为主要参考依据。儿童福利院应收治那些虽经康复,但还不能回归社会的患儿,亦即以供养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既不造成经济浪费,又能减轻家长、社会负担,此种办法才真正符合我国国情。
, http://www.100md.com
    表14所中心人员病床数量对比总人数病床数生训练人员护理人员

    国立中心

    札疗中心

    旭疗中心

    黑疗中心

    总人数

    310

    142

    125

    50

    病床数

    219

    90
, http://www.100md.com
    85

    50

    医生

    16

    10

    8

    16

    训练人员

    39

    26

    21

    12

    护理人员

    68
, 百拇医药
    60

    55

    10

    表2 4所中心人员病床比例

    国立中心

    札疗中心

    旭疗中心

    黑疗中心

    医生:加床

    1:14

    1:9

    1:8

    1:3
, 百拇医药
    训练人员:加床

    1:11

    1:4

    1:4

    1:4

    护理人员:加床

    1:30

    1:2

    1:2

    1:5s

    2.2建立网络系统,强调预防为主和早期康复作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技术资源中心,有责任降低残疾的发生。因此应重视残疾的预防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残疾预防政策的法规,康复机构制定一系列预防措施。结合目前各康复机构开展的业务,深入下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建立网络系统,抓好预防工作。脑瘫儿童的病因多在围生期,因此抓好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提高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都可降低儿童脑瘫的发生率。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倡早期诊断、早期康复,因为发育中大脑存在可塑性,所以愈早愈好,这就要求妇儿工作者了解脑瘫的基础知识。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这方面的工作,举办学习班,组织专家、教授授课。只有这样基层工作者才能及早的发现脑瘫患儿。其次对已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尽快介绍到专门康复机构诊治,追踪监测,既做到预防残疾,又可使残疾儿得到早期康复。

    2.3科学管理、综合康复、人才培养亟待解决我国多数康复机构还没有计算机系统管理网络,有的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康复机构的医护人员与病床比例低,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管理上我们尚缺乏一套比较科学、系统和完善的管理模式。这些都需要加以改革和探索,以使我国的康复机构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小儿脑瘫康复主要是理学疗法,但亦应积极探讨传统康复医学方法。传统康复医学历史源远流长,疗效独特,若与现代康复相结合必将对世界康复医学做出贡献。所以在我国既要积极引进理学、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现代康复方法,又要挖掘祖国医学遗产。其次应根据我国国情、广泛开展社区康复。康复机构收治残疾人的数量是有限的,分布城乡基层的残疾人绝大部分还要在当地就治,所以抓好社区康复,发挥社会中康复网的作用,才能使更多、更广泛的残疾人得到康复医疗,回归社会。

    加强小儿脑瘫康复人才培养和再教育是搞好小儿脑瘫康复的关键。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做为卫生部医政司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从1994年开始已承办四届小儿脑瘫康复技术培训班,为我国20个省市培养了80余名业务骨干,包括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尽管这样,与国外相比,我国康复治疗师严重缺乏。目前加速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师的培训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既应抓好康复理论教育,又应在实践中提高水平。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通过邀请国外专家讲学指导,派遣医师、治疗师赴国外研修,以及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技能竞赛等活动,来提高康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收稿日期:1999-1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