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499575
关于“个人应对无效”护理诊断的应用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陈素坤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护校 100034

    关键词:

    中华护理杂志000422

    随着对人的本质从“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属性的认知,护士对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重视。但在确立护理诊断时,常感到困惑或知识不足。[1,2] 所以,深入讨论有关护理诊断的具体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今仅就“个人应对无效”进行探讨。

    1 病案介绍

    患者男性,52岁,某研究所、医务所主治医师。在1年半前发现右下颌角处肿大淋巴结,取活检为鳞状细胞癌,行颈部放疗后肿物消失。近半年来发现喉部(右梨状窝)肿物,但化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近半月余症状逐渐加重,以右梨状窝癌入院手术治疗。入院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全喉切除,下咽、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颈部切口于术后第9天拆线,腹部切口于第11天拆线,虽然切口Ⅰ期愈合,但术后并发症较重。术后第12天鼻饲牛奶后出现腹部剧痛、柏油便,内科会诊嘱注意应激性溃疡出血。在第15天傍晚鼻饲药物时突然出现呛咳,药物从气管套管口喷出,即发生了吻合口瘘,随之呈现休克状态,经过一整夜的全力抢救,病情渐趋于稳定。患者懂医,很清楚自己处于危险关口,一整夜都不曾合眼,双眼死死地盯着天花板上的电灯。待到天明以后,就拿起笔不停地写(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丧失了发音功能),对妻子的劝说不予理睬。于是家属向护士请求帮助:“老胡相信你的话,请说服他闭一会儿眼,休息一会儿”。
, http://www.100md.com
    2 病案分析

    护士获得信息之后,需要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认识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分析引发“不闭眼”的相关因素,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确定护理诊断,进而实施有效的护理。

    2.1 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反应性抑郁

    患者刚经历了一次很大的手术创伤,术后还没有来得及缓口气,又发生了吻合口瘘和休克。身为医师,懂得疾病的危重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其心理活动从初始的震惊,继而进入防卫性逃避阶段,以悲观的心境、消极的方式看待事物,表现出睡眠障碍和认知行为减少,对情境性应激源表现出反应性抑郁。[3]

    2.2 其相关因素——与休克有关

    患者一年多来已经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应激”,在此基础上又发生了休克。面对危机,患者采取了无助于危机问题解决的无效应对措施—不闭眼。“休克”这一危机情景是造成无效应对的相关因素。
, 百拇医药
    2.3 确定护理诊断

    提出护理诊断为:个人应对无效(诊断P):反应性抑郁(症状和体征S):与休克有关(相关因素E)。

    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把“个人应对无效”(1978)定义为:在一个人面临生活的需求和各种角色责任时,其适应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损。其相关因素是:一些情景的危机;[4]

    如前所述,患者不闭眼是担心合上眼睛之后,一旦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还有些心思未了,不情愿就此撒手人寰,可以说患者此刻正面临着生存需求的危机。但是“不闭眼”是无助于危机情景解决的,它只是反映了患者的适应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受损,这种无效应对措施还表现在对自己、对未来丧失了信心,对妻子的劝说也不予理睬,面无表情,压抑、沮丧、抑郁。就是说患者正处于对“休克”这个危机情景的无效应对之中。

    3 护理要点
, 百拇医药
    3.1 预期目标

    通过护理行为影响患者对危机的认知与评价,帮助患者改变其行为方式,适时地调整睡眠时间,保证休息以保持体力。

    3.2 护理原则

    对“个人应对无效”的患者实施护理时,同样要遵循心理护理的普遍原则,特别是接受性原则、支持性原则、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保证性原则。[5,6]

    3.3 护理措施

    3.3.1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的机理是通过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行为方式等来达到目的,前提是要具有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住院后,护士与他进行了广泛的交谈,从患病之前的社会角色,到对现存疾病的认识,从社会支持状况,到对治疗护理的各种需求等逐一沟通,彼此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术后患者失去了讲话能力,护士给药时就主动将药物名称和作用告诉他,测量血压后及时将病情好转的信息转达给他,护士这样做不仅能使其获得安全感、控制感,还能让患者体验到护士对其身份的尊重,这些都是建立并维持支持性伙伴关系时所必须的交流。
, 百拇医药
    3.3.2 协助患者提高应对能力

    3.3.2.1 帮助患者认识消极应对是不利的:无望的态度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减低,护士首先要接受患者这些消极心理反应,同时明确地告诉患者,不良的感觉是暂时的,医护人员在尽力抢救,“不闭眼”这种消极的应对是无谓的耗损,不利于病情的稳定与恢复。

    3.3.2.2 同患者讨论可能采取的方案:既然“不闭眼”是无谓的耗损,护士就必须劝慰患者注意休息:“您已经看到了大家都在很用心地为您治病,此时最需要您做的事是您要学会休息。现在请您放心地先睡上半小时,相信我们一定会按时叫醒您。病情如果有变化,会及时告诉您”。护士既然认真地做出保证,就一定要兑现。半小时后唤醒患者后,当其知道病情稳定并渐趋好转时,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和控制感,就可以打消其醒不过来的顾虑,踏实地进入更长时间的睡眠。

    3.3.2.3 协助患者明确不能直接控制的问题,减少无效应对活动:护士要提示患者,积极地治疗疾病也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控制休克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欲防止溃疡再出血,就要释放自己的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力,减少无效应对活动。
, 百拇医药
    3.3.2.4 鼓励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应对是用以改变情景的一种行为,简单地讲,当你处于可控、可变化的情景时,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应对方式较为适合;当你处于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前时,以调整情绪为主要目的的应对方式则是较好的选择。[7] 护士在指导患者减少焦虑与抑郁反应的自我调节时对他说:“作为医师,您曾成功地抢救过许多病人,您一定懂得人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您的病情在逐渐平稳,相信您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您一定要有信心”。话语虽简单,却帮助患者领悟到调整睡眠、保持体力,是积极地配合治疗,这才是改变危机情景时首选的解决问题的应对行为;通过交谈提高了患者对治愈的信心,同时也学习了如何调节情绪反应,减轻情绪危机,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3.3.3 指导患者充分利用应对资源[5]

    3.3.3.1 生理资源:鼓励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疾病,以恢复体能。

, 百拇医药     3.3.3.2 心理资源:指导患者控制消极情绪,坚定生活信念。

    3.3.3.3 社会资源:社会支持是一种保护性因素,通过支持个体的抗挫折能力,缓和应激源对个体的冲击,将有利于个体调控心理应激反应。[4] 众所周知,家人的照顾与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在患者重病期间,其妻子一直不离左右,周到地照顾使患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明确,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所提供的各种帮助都是对患者的有效的社会支持,患者更需要认识、珍惜并利用护患之间已经建立起的良好的信任关系。护士通过与患者一起回忆当年对社会的贡献,恰如其分地给予积极地评价和赞许,使其能够从确定自我价值中体会到人们对自己的尊重,是护士帮助患者获得社会认可中的情感支持;护士及时提供信息,同患者一起复习有关疾病的知识,增进患者把握病情的感受和信心,是对患者最有效的信息支持。当然,社会支持的来源是很广泛的,护士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利用各种能够调动的、可能得到的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 百拇医药     3.4 评价

    随着患者对危机情景的重新认知和评价,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并接受了护士的建议,调整了睡眠时间,得到了必要的休息。在患者提高了应对能力的同时,其病情日渐稳定并逐步好转。经过共同努力,患者又度过了一次危机。

    参考文献

    1,邹锦慧,赵小玲.护理诊断的应用与困惑.中等医学教育,1999,17(3):21.

    2,邓光辉,陈蔚蓝.与心理反应有关的护理诊断在临床实施的困难及原因分析.护理学杂志,1998,13(1):8.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91.

    4,邹恂主编.现代护理诊断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2,226-238.

    5,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760-761,139.

    6,蔡剑前,侯宗德,陈素坤主编.心理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1-32.

    7,石林.婚姻离异者应对方式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 ,12(4):198.

    收稿:1999-05-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