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499585
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关节功能训练40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4期
     作者:张成安 刘克泉 葛祥祯 孙晓

    单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2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477

    我院自1994年7月~1998年12月,采用白求恩医科大学徐莘香设计的L-梯形加压钢板(L-TCP)内固定治疗各种类型的股骨髁上骨折42例,术后进行正确的关节功能训练,其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39.7岁。致伤原因:直接撞击伤24例,高处坠落伤16例,合并伤:2例合并同侧月国动脉断裂伤,1例合并同侧髌骨骨折,不合并其它脏器损伤。骨折类型:均为单侧髁上骨折,其中左侧19例,右侧21例。按Schatzker分类,Ⅱ型骨折5例,Ⅲ型骨折23例,Ⅳ型骨折12例,伤口类型及手术时间:10例开放性骨折,清创后立即手术;合并月国动脉断裂伤2例,均为开放性骨折,月国动脉挫伤缺损3~5cm,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同时进行骨折内固定,包括髌骨骨折在内的其它闭合性骨折患者,在全身情况平稳后,均于48h内手术,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减少患者的手术痛苦[1]
, 百拇医药
    1.2手术方法采用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暴露髁上骨折及关节部分。若骨折线通过关节面,则先将髁部骨折整复,力争达到解剖复位,以二枚克氏针由外向上穿入固定。若髁部或髁上骨折有缺损,特别是内侧骨皮质缺损,则取髂骨行髓内及缺损部分植骨,整复髁上骨折。在外髁中央距关节面1.5~2cm处,用骨凿凿一与股骨长轴相垂直骨槽,其槽与所选的L-TCP相符合,保持膝关节外翻角5°~8°,将L-TCP分叉状末端打入股骨髁内,以持骨器固定远位骨折端,复位骨折部分,于骨折远端拧入松质骨螺丝钉2枚,骨折近端分别拧入皮质骨螺丝钉4枚。若髓内有植骨,至少有一枚固定螺丝钉通过植入骨块,以保持骨块稳定,保证骨折固定切实有效。直视下伸屈膝关节,了解骨折固定部分有无活动。1.3术后功能训练采用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1)术后麻醉恢复后至术后7d,骨折部位髓腔血肿形成,软组织肿胀,局部软组织炎症反应达到高峰,骨折部分疼痛剧烈,此阶段仅做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和足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每日1~2h,每小时30~40次。(2)术后7~10d,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控制在15°~30°内,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每日1~2h,每次伸屈30次,逐渐增加活动时间达3h。在其间隙,患肢置放于膝关节被动活动器练习,活动角度控制在30°内,低频率,每日2~3h,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例石膏托固定患者,仅做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训练。(3)术后2~3周,骨折部位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步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这期间除继续患肢舒缩活动外,应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及锻炼强度。先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前后运动;再扶床边,健腿单足站立;最后患肢不负重扶双拐行走。同时,继续进行患肢放置膝关节被动活动器练习,每日训练时间4~6h,活动角度逐渐增大达到正常范围。(4)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骨折部位间隙模糊,有少量外固痂形成时,患肢可逐渐负重行走,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患肢关节角度、肌力逐渐达到正常范围。
, 百拇医药
    2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12~46月,平均26月,骨折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2周,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病例,无伤口软组织感染、坏死病例。按Schatzker评定标准,本组优36例,良2例,中2例。患膝关节活动范围130°以上36例,2例合并月国动脉断裂伤患者,关节活动度12月内达120°,2例患者关节活动度达100°~110°活动范围。在随访期内,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折弯、松动等现象。

    3讨论

    股骨髁上骨折虽仅占股骨骨折的4%,但却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2]。由于腓肠肌内外侧头起始于股骨内外髁后面,易拉远位骨折片向后移位,因此对有移位的骨折不宜采用非手术治疗。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手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可维持这种复位并使关节得到早期运动和康复,因此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过去对股骨髁上骨折常采用松质骨螺丝钉、骨栓、普通钢板或加压钢板弯成与髁外形相适应的弧度固定骨折部分,由于固定不坚强,往往需要加用外固定4周以上,达不到早期功能训练的目的,易留下难以治疗的关节功能障碍。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器材有AO髁钢板、Zikel髓内钉、槽形L形钢板等。AO钢板厚,难以塑形,固定不当容易发生内外翻畸形。槽形钢板大多数较短,其较宽的L型下端打入髁部对骨结构破坏作用较大。Zikel髓内钉、Ender髓内钉操作技术复杂,常不易复位,且固定也不确切,影响疗效。徐莘香设计的L-梯形加压钢板(L-TCP)避免了以上不足,其固定骨干部钢板长度系列化,增加了临床中的实用性,骨折部位钢板宽厚,两端窄薄,L端扁平并稍有弧度,末端分叉状,远端有松质骨螺丝钉1~2个,近侧有3~4枚皮质骨螺丝钉,此种钢板塑形方便,抗弯抗扭强度大,其L端扁平,稍带弧形,弹性好,无切割作用,与固定螺丝钉作用,可防止旋转,增加稳定性,达到早期功能训练的目的。如果出现断端间骨质吸收征象,无良好的外骨痂形成,应限制下肢活动,必要时加用外固定治疗。本组病例中,术后手术优良率达95%,高于国内外24年来24位作者的统计[3]。我们认为L-梯形加压钢板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固定确切,能够满足股骨髁上骨折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训练要求,这一良好的固定方法和术后关节功能的正确训练,是股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治疗选择。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董天华.对骨折治疗中几个问题的意见[J].中华骨科杂志,1996,4:203

    [2]Shahcheraghi H.Doroddchi HR.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the femur :Closed or Open reduction[J]?J Trauma ,1993,34:499

    [3]朱式仪,刘伟航,李佩芳,等.应用调节器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4,1:19

    收稿:2000-01-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