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正骨》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49877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及实验和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医正骨》 2000年第5期
     作者:迟艳芳 惠立升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骨伤医院266021

    关键词:

    中医正骨00054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骨的成分不变,骨含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骨折危险性增大,轻微的外伤或跌倒即可致骨折。因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故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coporosis PMO)。自1941年Albright〔1〕首次提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并描述了其临床特征以后,世界各国对其逐渐地给予高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突出,骨质疏松引发的医疗负担很大,已成为许多国家严重的卫生难题。目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正在发展和不断研究的国际健康管理问题。我国是老龄化大国,预计到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1.3亿,占总人口的11%。其中妇女约占一半〔2〕。面对现实,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研究其防治方案。令人瞩目的是在中医防治方面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由此,本文就中医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概况作一简要综述。
, 百拇医药
    1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中医的基础理论最早虽未提及“骨质疏松症”一词,但其描述的中心证候特征如腰背酸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以及呼吸系统的改变,符合现代医学的骨质疏松症。按其证类特征又将本病分为肝肾阴虚、血虚水盛、肾虚寒湿、表虚里饮、外寒内热、髓虚脉庳六类证候。在多部医学书中对此症有所记述,对病因亦有所认识。认为本病属于“虚劳”、“肾痿”,“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失所养至骨痿则痛”,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日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精血日趋不足,肾的阴阳易于失调,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主要是肾虚,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阴阳俱虚〔3〕。因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就是肾气虚衰的结果〔4〕。治疗则以补肾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辨证施治,许多方剂被采用,并得以发扬光大。目前,中医“肾主骨”的基本理论要素成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和实验研究的观察内容。文献报道的“补肾益精法”、“补肾壮骨法”、“健脾补肾壮骨法”、“补肾活血法”、“培扶天癸法”等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结果,将“肾主骨”这一整体宏观的中医辩证理论深入发展和扩展。虽然各种方法在配方上略有不同之处,但都在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其各自的优势,对中医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无论那种方法,都以调整肾气虚弱为主,使其作用机制基本得到统一。通过基础研究发现,这些方法可以影响到卵巢、肾上腺及外周组织中性激素合成转化,血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从而,解决了现代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在治疗上采用雌激素长期替代和由此引发的副反应问题。这些方法可良好地抑制了骨质失去〔5~7〕。提高了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了骨矿含量,降低了骨吸收,恢复骨骼的正常功能,延缓了骨质疏松的发展〔8~13〕。这些理论的产生,使中医“肾主骨”这一宏观理论向微观化、客观化方向发展,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显示出利用现代医学科学手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2 动物实验研究

    关于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西医领域对其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已有了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目前,公认绝经后雌激素的急剧下降,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14〕。由此,骨质疏松症被认为是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可累及所有骨,表现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中断和消失,发病初期以非应力部位的骨小梁为主,晚期可出现空洞。显微镜下,骨质疏松骨的成分比例没有改变,但骨盐和有机质等量减少。因此,雌激素替代治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早在1979年已批准雌激素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5〕。由于激素补充治疗的同时,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副作用。如子宫内膜出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当治疗时间大于8年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可增加8.8倍;在55~59岁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大于5年乳腺癌相对危险率为1.54:加之其有升高甘油三脂,影响生理精神行为,引起偏头痛等不良反应,美国约40%~50%绝经后妇女拒绝接受或终止激素补充治疗〔16〕。在我国也存在对激素补充治疗副反应及潜在风险的顾虑,于是,许多学者经过不懈努力,大力挖掘中医中药宝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利用中医肾主骨的理论,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从文献的报道来看,学者们主要采用雌性老年鼠和去势的雌性鼠、兔等小动物为实验对象,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从骨组织计量学、骨密度、骨代谢、骨无机元素含量以及骨重量的变化等诸多方面观察,以探讨中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作用机制。使我们能从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宏观症状到实验的微观指标中,全面系统的认识该症的变化,促进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1993年谢晶〔9〕采用补肾密骨液作用卵巢切除大鼠的骨组织计量学研究中发现,这种中药可使大鼠的小梁骨及矿化小梁骨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罗为民〔10〕健脾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计量学研究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健脾补肾法可增加骨量,延长成骨细胞成骨期,恢复骨骼的正常功能。1994年丁桂芝等〔7〕在补肾健骨胶囊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实验研究中发现,使用该药治疗的去势大鼠血骨钙浓度及反映骨基质的主要指标酸性粘多糖类物质明显增加。同期,曲克服〔7〕等采用魏氏补肾法对去势兔血雌二醇及尿钙与尿肌苷值的影响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治疗后血中雌二醇水平明显增高,尿Ca/Cr值及24小时尿羟脯氨酸(HOP)值明显下降,且与雌激素的变化显著相关。1996年史炜镔〔18〕等中药对去势兔骨代谢影响的骨计量学研究结果也与其相印证。1998年陈训华〔12〕等应用肾虚骨痛胶囊对去势大鼠股骨无机元素含量和骨灰重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三个给药组的股骨无机元素Ca、P、Mg、Zn、Mn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两个剂量组间有一定量效关系,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大剂量和骨疏康组股骨灰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由此得出结论:肾虚骨痛胶囊确能对去势大鼠骨质改变,增加骨内无机元素含量,达到壮骨之效。同年,张新民〔13〕补肾法对雌性老年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探讨性研究也揭示了龙牡壮骨冲剂、健骨冲剂和骨密片三种补肾壮骨方,对不同对象有不同作用的理论根据,进而说明辩证施治原则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关键地位和基础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防治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百拇医药
    3 临床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不仅加紧了中医中药在防治绝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而且也加快了中药的临床基础研究和效果观察。他们通过辩证施治,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和发病环节,选择相应的方剂,取得了一些临床客观指标和临床效果。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许多人采用补肾壮骨法,其强调通过平补肝肾,益精壮骨,调整人体机能之功效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例如,黄艳红〔5〕采用补肾中药片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13例的报告,结果发现该药能使血清雌酮下降,雌二醇升高;骨密度增加。提示有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沈霖〔11〕等采用补肾密骨液对23例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的预防作用进行观察发现,治疗5个月后,其尺、挠骨矿物质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却呈进行性减少。治疗组空腹尿钙、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补肾密骨液能够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质丢失,其机理与其能降低骨的吸收,同时不影响成骨活动有关。同样,丁桂芝〔7〕等采用补肾健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7例,结果治疗3个月后,92.85%的患者,腰背痛疼、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缓解;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仪测定68.8%患者L2~4椎体骨密度与治疗前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Ca/Cr比值和血钙、磷浓度均呈升高趋势。提示补肾健骨胶囊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机理也是使骨代谢活动增强,降低骨吸收,使骨基质增多,同时,不影响成骨活动。另外,报道较多的方法还有健脾补肾壮骨法。此法强调在补肾的同时,注意健脾。根据中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脾为后天之本,主运水谷,先天之精需赖后天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不断充养。若先天本虚,加之后天不济,则骨髓生化无源而发为骨枯理论。这种方法也得到临床验证。罗为民〔10〕曾总结了应用健脾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经验时指出,此法能增加骨量,延长成骨细胞成骨期,恢复骨骼的正常功能。以后,史炜镔〔6〕等也同样采用健脾补肾药骨松Ⅱ号对35例49~62岁绝经时间5~6年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6~9个月及治疗1~2年后,血及24小时尿雌二醇分别与晨尿Ca/Cr、血雄激素(T)、24小时尿Ca/Cr、24小时尿羟脯氨酸(HOP)在治疗前后变化值呈显著相关。由此他们认为骨松Ⅱ具有提高绝经后妇女血雌二醇水平;降低尿Ca/Cr及24小时尿羟脯氨酸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其升高的血雌二醇水平,可能与促进雄激素向雌二醇转换有关。从而,可进一步说明健脾补肾法能通过性激素的调解,抑制骨吸收,并有雌激素替代法相似的效果,而又无替代疗法常产生的副作用。再者,还有“培扶天癸法”的报道〔4〕。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内经》天癸理论,从肾-天癸-骨的关系中认识到决定骨骼荣枯的根本因素是天癸。天癸至,骨荣而强,天癸竭,骨枯而弱,天癸渐衰是骨枯发病的关键原因。在此基础上,他们采用培扶天癸法,运用天癸汤(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20例。结果肾虚症状改善率100%,腰椎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维持和增加。总之,上述诸多方面都揭示了中医中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潜能和优势:它既可以作为预防用药,又可在有症状的情况下给予治疗,又可望与雌激素等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联合,而减少它们的用量和副作用。一旦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应用补肾活血法〔19、20〕可以达到良好的骨性愈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Forbcs AP Fullcr Albright. His conccp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nd what came of it. Clin Orthop 1991;263:128

    2,张炼。更年期及老年期妇科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

    3,黄健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病。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94

    4,郭海牛,田伟明,杜庚儒,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防治概况。中医正骨 1998;10(6):55

    5,黄艳红。补肾中药片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代谢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13(9):522
, 百拇医药
    6,史炜镔,张昊,杜宁,等。骨松Ⅱ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生化指标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17(7):398

    7,丁桂芝,周勇,李溶,等。补肾健骨胶囊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的影响。骨质疏松研究与预防文集,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1994:346

    8,梁立。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1992;33(11):39

    9,谢晶。补肾密骨液作用卵巢切除大鼠的骨组织计量学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3;3(6):1

    10,罗为民。健脾补肾法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计量学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3;3(2):1

    11,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补肾法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14(9):515
, 百拇医药
    12,陈训华,危剑安,陈燕平,等。肾虚骨痛胶囊对去势大鼠股骨无机元素含量和骨灰重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2):101

    13,张新民,沈自尹,王文健,等。补肾法对雌性老年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探讨。中医杂志 1998;39(6):366

    14,Tremollieres F et al postmenopausal bone loss, Rolc of cstrogcns. Prcssc Mcd 1992;21(19):903

    15,周美清,李亚里。现代老年妇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

    16,李儒芝,于传鑫。激素补充治疗的副反应及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15(4):179
, 百拇医药
    17,曲克服,罗为民,杜宁,等。魏氏补肾法对去势兔血雌二醇及尿钙与尿肌苷值的影响。中国骨伤 1994,增刊(上):57

    18,史炜镔,杜宁,符诗聪,等。中药对去势兔骨代谢影响的计量学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6;4(4):8

    19,黄勇。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并压缩性骨折的防治。中医正骨 1993;4(3):13

    20,李润德。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股骨颈骨折159例体会。中国骨伤 1992;5(6):31

    (1999-10-10收稿 2000-01-22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