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药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500300
吗丁啉致锥体外系症状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新药杂志》 1999年第10期
     张俊凯

    关键词:不良反应 吗丁啉 异舒吉 利培酮 头孢哌酮钠 替硝唑

    患者,女,23岁。因返酸、嗳气、上腹饱胀1月来本院就诊。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窦炎。给以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po,10 mg,tid;同时服用雷尼替丁150 mg,bid;盖胃平3片,tid;黄连素100 mg,tid。用药3d后,患者出现持续性颈后仰,舌不自主伸缩,否认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史。脑电图未见异常,CT检查示头颅未见异常。诊断为吗丁啉所致锥体外系症状,停用吗丁啉,给东莨菪碱0.6 mg静滴,安坦片2 mg,po,tid,症状逐渐缓解。2周后患者因腹胀再次服用吗丁啉,10 mg,tid,共2d,又出现颈后仰及舌不自主伸缩。嘱其停服吗丁啉,给以东莨菪碱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以后未服吗丁啉,继续服用雷尼替丁、盖胃平、黄连素,未再发生锥体外系症状。

    讨论:吗丁啉是新一代胃肠动力药,为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导致胃肠蠕动增加,促进胃排空。由于吗丁啉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明显抑制作用,故导致锥体外系症状的不良反应极少见。本患者2次用吗丁啉后均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停用后未再出现,可以确诊锥体外系症状由吗丁啉所致。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患者血脑屏障缺陷,导致吗丁啉进入脑内增多,或个体的脑内多巴胺受体对吗丁啉过度敏感,引起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对纹状体的胆碱能神经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锥体外系症状。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河北黄骅市医院内科

    异舒吉引起老年人急性尿潴留1例

    郑敏

    患者,男,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复发加重伴胸闷、心悸3d入院治疗。查体:T 37.6℃,P 90次/min,血压 135/75 mmHg,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扩大,频发早搏,腹无异常,双下肢不肿。血常规:白细胞5.1×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大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呈三联律,部分T波改变;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B超示前列腺肥大。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冠心病室性早搏呈三联律,前列腺肥大。用静滴青霉素800万u,用5%葡萄糖液500 ml加入异舒吉20 mg静滴(20滴/min),5%葡萄糖250 ml加金纳多30 ml静滴,qd,并口服止嗽口服液等,胸闷、心悸缓解。d2晚11点出现急性尿潴留,给予导尿1次,以后自行排尿,但排尿因难。d3停用异舒吉,其他治疗不变,排尿困难缓解,由此考虑急性尿潴留与静滴异舒吉有关。
, 百拇医药
    讨论:异舒吉主要成分为二硝酸异山梨醇酯,作用维持时间3~5h,其药理作用是松弛平滑肌,对胆碱能及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平滑肌都有效,故患者可出现头痛、面部潮红、口干、体位性低血压、排尿困难,严重者导致急性尿潴留。所以,异舒吉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前列腺肥大患者应慎用。

    作者单位:云南省中医院干部科

    利培酮致严重恶心呕吐2例

    于东升 黄永清 郭晓菲 王志纲

    例1,男,26岁,入院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口服利培酮治疗,1周内利培酮加至6 mg/d,患者渐表现纳差、腹胀,给予对症处理效果一般,消化系统症状加重,频繁干呕2~3次/d,为少量胃内容物。经详细体格检查、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均未见异常,持续1周后因患者难以耐受而停服利培酮,4d后恶心、呕吐渐消失。后再次使用利培酮,渐加至6 mg/d,1周后患者又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停用利培酮改口服舒必利治疗,上述症状消失,2个月后精神症状明显好转而出院。
, 百拇医药
    例2,男,27岁,入院诊断为未定型精神分裂症。口服利培酮治疗,1周内药量加至6 mg/d。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吞咽困难,第4周时出现频繁恶心、呕吐,以进食后为重,体格及其他辅助检查未见异常,对症处理效果差。逐渐将利培酮减至4 mg/d,上述症状仍存在,精神症状加重。遂停用利培酮改服氯氮平治疗,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消失,1个月后精神症状好转出院。

    讨论:利培酮是一种新型抗精神失常药物,近年来被临床广泛使用。一般认为其不良反应轻,患者多能耐受。以上2例患者因使用利培酮(6 mg/d)后引起严重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无效,患者均不能耐受。提示临床医师在使用此药时应注意其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单位: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

    静滴头孢哌酮期间饮酒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例

    李峰
, 百拇医药
    患者,男,75岁,于1997年12月25日因皮肤严重感染,在本院就诊。查体:T 36.5℃,P 70次/min,R 18次/min,血压160/80 mmHg。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3g(中山市小榄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71121),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中静滴,qd。d1,d2均未发生不良反应。d3上午9∶30~11∶30静滴,12∶00进餐时饮酒2杯(约50 ml),12∶30患者突然出现面部潮红、心慌、气急、心率加速、血压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状。查P 100次/min,R 30次/min,血压下降至95/50 mmHg,心电图除显示心率过速外未见其他异常。及时吸氧,口服消心痛10 mg,肌注氟美松10 mg,症状未能缓解,直至下午5∶30血压恢复至150/75 mmHg,其他症状亦自行消失。d4停用头孢哌酮钠,未出现以上反应。1998年9月20日因肺部感染,再次静滴头孢哌酮钠,未饮酒,也未发生以上不良反应。

    讨论:本例应用头孢哌酮钠期间,除饮酒外未用其他药物,故可排除其他药物致此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 http://www.100md.com
    头孢哌酮与乙醇相互作用已有明确记载,应用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哌酮期间,饮酒或静脉注射含乙醇药物,将抑制乙醛去氢酶的活性,使血中乙醇积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1]。本例静滴头孢哌酮后饮酒出现不良反应,持续4.5h后症状逐惭自行消失,与双硫仑样反应特征相符合。停药后再次应用本品时未饮酒,也没有发生上述不良反应。因此可以认为本例的严重不良反应是由于应用头孢哌酮期间饮酒所致。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医专附属淮河医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458~460

    替硝唑致药疹1例

    张玮 庄衍秀 马克勤 彭寿全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女,20岁。因牙周炎口服替硝唑0.5g(青岛宜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980301)约4h后于胸背部发生针头大小红色丘疹,渐增多、密集,且延及面部、四肢,既往曾因口服卡马西平发生药疹,但无食品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7℃,P 82次/min,R 18次/min,血压105/75 mmHg。全身密集针头及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自躯干开始,延及全身,面部及胸背融合成片,无鳞屑,双眼睑轻度浮肿,结膜无充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10.3×109/L,N 0.883,L 0.117。诊断为替硝唑所致药疹。给予红霉素1.2g静滴,qd,氟美松10 mg静滴,qd,10%葡萄糖酸钙10 ml,iv,qd,赛庚啶2 mg,po,tid,克敏2.5 mg,po,bid,炉甘石洗剂适量外用,患者皮损渐消退、脱屑,7d后痊愈出院。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