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502041
补阳还五汤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4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5期
     作者:陆克勤 俞苏益

    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40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5136

    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运用补阳还五汤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5~65岁20例,65岁以上26例。病程最短10d,最长6个月。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塞伴出血4例,脑梗塞36例。主要症状: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或失语,肢体麻木乏力或偏瘫等。

    1.2 治疗方法 (1)用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药用:黄芪30g,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各10g,红花5g,地龙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每日分2次口服。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加珍珠母、枸杞子、天麻、钩藤、熟地、山茱萸等补肝益肾、平肝潜阳;胸部闷痛者加丹参、鸡血藤、瓜蒌皮、蒲黄、五灵脂等宽胸活血止痛;久病入络肢体偏瘫者加虫、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搜剔祛风通络。一般以1个月为1疗程,病程长者可酌情增加疗程。(2)针灸:取穴以治痿“独取阳明”,手、足三阳经为主,上肢取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冲;头针取运动区;失语取廉泉、哑门;头针取语言区。另外主动或被动加强患侧肢体功能的锻炼。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周3次,一般1个月为1疗程。病程久者可酌情延长疗程。

    2 结果

    完全恢复:肌力达V级,语言清楚,生活自理,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20例(43.48%);显著有效:肌力在原来基础上提高Ⅱ级,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10例(21.74%);好转:肌力在原来基础上提高Ⅰ级,症状和体征部分好转10例(21.74%);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6例(13.04%)。总有效率86.96%。

    3 讨论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方中黄芪取其量大以补元气;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共凑可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恙必可渐康复。临床实验证明补阳还五汤具有抑制凝血酶,刺激血管壁释放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该因子参与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组织,在止血和抗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实验还发现该方具有抑制凝血酶凝固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但不影响血管壁对凝血酶的吸附和灭活,说明该方抗血栓机理之一是抑制血小板凝集。补阳还五汤还有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细胞内生物氧化功能和能量代谢,调节微量元素平衡,明显减轻脑水肿时氧自由基连锁反应对血脑屏障和脑细胞的损害,具有保护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血脑屏障的作用。

    穴位是经络气血通达与体表的特殊部位,针灸疗法是通过穴位来调整气血而解除病痛。头针疗法亦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调节生化代谢,缓解免疫损伤等途径,间接调整中风患者机能状态。由此可知,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康复效果确实。

    (收稿:2000-03-0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