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499097
肝脏病并发真菌感染11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赵杰强 朱安今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病率、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近4年收治的肝病患者中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465例重症肝炎中67例并发真菌感染(占14.41%),肝硬变及慢性肝炎的真菌感染率分别为1.54%及0.29%,易感因素为机体抵抗力差、抗生素及激素的不合理应用。结论:重症肝炎并发真菌感染多、预后差,应注重营养支持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效果较好,疗程宜长。

    关键词:肝病 真菌感染 氟康唑

    回顾性调查了302医院近4年收治的肝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情况,兹就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994年1月~1997年12月收住的肝病患者。
, http://www.100md.com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经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立诊断。

    1.3 诊断标准 标本直接镜检发现真菌孢子及菌丝;采取同一标本,经连续两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真菌,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1]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112例真菌感染患者,年龄最大76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46.5岁,男性89例,女性23例。

    2.2 基础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见表1。

    表1 各类肝病并发真菌感染率(%)与死亡率(%)

    基础疾病

    住院人数
, 百拇医药
    感染例数

    感染率

    死亡率

    重症肝炎

    465

    67

    14.41

    58.21

    肝硬变

    2341

    36

    1.54

    30.56
, 百拇医药
    慢性肝炎

    3129

    9

    0.29

    11.11

    2.3 细菌感染 共86例并发原发性腹膜炎,26例无腹膜炎。

    2.3.1 44株细菌种属分布 共由腹水分离出细菌44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的比例较高(表2)。表2 44株细菌种属分布

    种类

    菌株数

    构成比(%)

    大肠埃希菌
, 百拇医药
    8

    18.18

    肺炎克雷伯菌

    7

    15.91

    表皮葡萄球菌

    5

    11.36

    铜绿假单胞菌

    4

    9.09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 百拇医药
    6.28

    阴沟肠杆菌

    2

    4.55

    液化沙雷氏菌

    2

    4.55

    荧光假单胞菌

    2

    4.55

    弗劳地枸椽酸杆菌

    2

    4.55
, 百拇医药
    其他

    9

    20.45

    2.3.2 抗生素使用 共97例应用抗生素,最多1例用13种,最少用1种,平均每例用4.3种。抗生素应用最少者1天,最多者59天,平均16.8天,少于14天者45例,多于、等于14天者52例,其中有些用药天数虽不多,但更换频繁。抗生素以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三代头孢类应用较多(表3)。

    表3 抗生素应用种类

    种类

    应用品种

    例次

    青霉素类

    4
, http://www.100md.com
    26

    第一代头孢

    1

    37

    第三代头孢

    8

    53

    喹喏酮类

    3

    66

    其它β-内酰胺类

    2

    17

, http://www.100md.com     硝基咪唑类

    3

    65

    其他

    3

    6

    2.4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112例患者中102例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史,占91.07%,多用于输白蛋白时预防输液反应。一般每次用氢化考的松10mg,每周1~3次;其中13例用地塞米松,每次1~10mg,每周3~7次,用7~17天;另外有10例患者无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史,但有长期应用强力宁或甘利欣史。

    2.5 真菌感染部位 重症肝炎及肝炎肝硬变以深部感染为主,分别为65.7%及56.8%,二者无差别(P>0.05),慢性肝炎以浅部感染为主,其深部感染率为11.1%,与前二者差别显著(P<0.01),其具体分布见表4。口腔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白斑、白色粘液丝、咽部不适等,肠道感染以腹痛腹泻为主,腹腔感染与原发性腹膜炎症状相似,腹水可呈淡红色,真菌性肺炎均发热,甚至高热不退,咳嗽、咯痰,有2例咯血样浓痰,胸片多为典型棉花团样阴影,部分呈间质性肺炎改变。表4 各类肝病真菌感染部位分布
, 百拇医药
    深部

    浅部

    口腔

    肺

    部

    肠

    道

    泌尿

    系

    腹

    腔

    头

    部

    阴
, http://www.100md.com
    道

    %

    重症肝炎

    32

    8

    2

    3

    0

    1

    65.7

    24

    肝硬变

    10

    4
, 百拇医药
    4

    2

    1

    0

    56.8

    16

    慢性肝炎

    1

    0

    0

    0

    0

    0

    11.1
, 百拇医药
    8

    2.6 分离结果 本组共分离出87株真菌,主要为念珠菌属56株(64.37%),其中白色念珠菌32株,占临床分离株的59.77%(表5)。表5 87株真菌种属分布

    种类

    菌株数

    构成比(%)

    白色念珠菌

    52

    59.77

    热带念珠菌

    4

    4.60
, 百拇医药
    曲霉菌属

    14

    16.69

    黑曲霉菌

    1

    1.15

    黄曲霉菌

    1

    1.15

    青霉菌

    1

    1.15

    交链孢霉菌
, 百拇医药
    2

    2.30

    毛霉菌

    2

    2.30

    酵母样真菌

    2

    2.30

    2.7 抗真菌治疗 有66例应用氟康唑治疗,疗程大于7天者21例,15例好转(占71.43%),疗程小于7天者45例,7例好转(占15.56%),二者差别显著(P<0.01),其他应用药物有大蒜液(1例)、达克宁(17例)、克霉唑(4例)、两性霉素B(2例)。

    3 讨 论
, 百拇医药
    3.1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 真菌属条件致病菌[2],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致病,但在晚期肝病患者由于慢性消耗、机体抵抗力减低,真菌乘机生长繁殖形成病灶,并侵害周围组织或向他处扩散;本组调查表明,慢性肝病中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机会多且深部真菌感染率高,其次是肝硬变,而慢性肝炎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且以浅部感染为主,表明基础病情越重,越易并发深部真菌感染,而病情轻则机体抵抗力强,发生深部感染的机会少,浅表部位的感染就多见。白色念珠菌为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本组占59.77%,与报道相符合,其致病力最强且具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3],在晚期肝病患者极易发生念珠菌造成的终末感染,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本组病例所用抗生素以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类及硝基咪唑类为主,存在着频繁更换、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对于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晚期肝病患者,如仍发热,要注意有无真菌感染,不可一味使用抗生素;本组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氧分压不低[5],选择抗生素应予以考虑,如疗效欠佳,在用药后48~72小时应考虑调整[6],抗菌治疗中应补充血容量,输血、血浆、白蛋白或氨基酸,使人体全身状况有所改善,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
, 百拇医药
    3.3 慎用激素 本组病例中91.07%患者用过糖皮质激素,11.61%用量较大,临床多用于输白蛋白时,以预防过敏反应,对于晚期肝病患者应尽量减少这部分激素的使用。另外,本组病例有10例真菌感染与长期大量应用强力宁或甘利欣有关,我们认为强力宁或甘利欣有可能减低机体免疫力,对晚期衰竭的肝病患者应慎用。

    3.4 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本组调查表明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安全有效,且疗程大于7天者效果较好。氟康唑为三唑类第三代抗真菌药,与真菌细胞膜上细胞色素p-450的铁原子结合而导致真菌死亡,是唯一水溶性抗真菌药,在唾液、痰和腹腔中的浓度与血浆水平相同或超出,原药无改变地从尿中排出,半衰期30小时,浅部真菌感染疗程以2周为宜[7],深部感染应适当延长疗程。

    综上所述,肝病患者,尤其是重症肝炎患者真菌感染率高、预后差,应注意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赵杰强(解放军第302医院, 北京 100039)

    朱安今(解放军第302医院, 北京 100039)

    参考文献

    [1]范润玉, 吴瑶.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166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 6(3): 138

    [2]李梦东, 张乃昌. 实用传染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553~555

    [3]韦莉萍, 桂希恩.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1): 28

    [4]刘树声. 医院内感染及其管理[M].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 76~78

    [5]李梦东, 顾长海. 实用传染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00~110

    [6]戴自英. 实用抗菌药物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55~60

    [7]虞瑞克. 氟康唑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J]. 新药与临床, 1992, 11(4): 24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