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500239
热敷腰骶部背腧穴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排气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王玉峰 马朱红 孙继荣 宋东方

    摘 要:目的:促进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方法:采用热水袋热敷腰骶部背腧穴的方法,对20例诊断为子宫及卵巢良性肿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及(或)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在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观察,并与20例术后按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术后给予热敷背腧穴治疗的患者,热敷1h后肠鸣音次数明显增加(P<0.001);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未热敷组明显缩短(P<0.001),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5.3±12.4h与60.9±18.2h,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分别为64.1±20.6h与92.5±23.8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热敷腰骶部背腧穴,可以明显促进患者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缩短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百拇医药
    关键词:妇科手术 排气 热敷 背腧穴

    妇科行下腹部正中切口手术的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牵拉等刺激,常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肠蠕动消失,术后排气、排便功能障碍。为此,我们采用热敷腰骶部背腧穴的方法,对40例确诊为妇科良性肿瘤,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在促进排气排便功能方面进行了系统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连续选取1998年3~11月在本院妇科住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子宫肌瘤13例,卵巢良性肿瘤7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例,卵巢囊肿3例,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2例),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8.5±8.6岁;对照组20例,其中子宫肌瘤14例,卵巢良性肿瘤6例(卵巢囊肿2例,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4例),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40.6±8.1岁,以上两组患者诊断均由病理证实。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日晚 21:30常规口服安定7.5mg,手术前1日常规口服50%硫酸镁60ml清洁肠道;麻醉方式采用硬膜外麻醉,根据病情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手术。
, 百拇医药
    两组患者从年龄,肿瘤分类,术前1日肠道准备方法、排便次数,术前1h肠鸣音次数,手术方式、麻醉时间、术后切口恢复痛觉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除术后常规护理外,在术后24~26h,将60℃水温的热水袋以毛巾包裹,置于患者的腰骶部背腧穴(L4~S4),热敷1h,其间更换热水以保持水温。

    对照组: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未施行热敷。

    1.3 观察指标

    1.3.1 实验组于热敷前及热敷结束时行腹部听诊,记录1min内肠鸣音次数。

    1.3.2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热敷前后患者肠鸣音次数比较

    实验组20例患者,手术后对其肠鸣音的恢复在热敷前后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热敷前患者肠鸣音为0.3 ±0.8次/ min(X±s),热敷后为 2.35 ± 1.18次/ min,经统计学处理( P< 0.001,t检验),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果显示,热敷后肠鸣音次数明显增加。

    2.2 两组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h,X±s)

    组别

    例数

    排气时间
, 百拇医药
    排便时间

    实验组

    20

    35.3±12.4

    64.1±20.6

    对照组

    20

    60.9±18.2

    92.5±23.8

    P值

    <0.001

    <0.001

    实验组20例患者,手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最短为 18 h,最长为 56 h,平均为 35.3±12.4 h ,对照组20例患者,手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最短为 26 h,最长为 96 h,平均为 60.9± 18.2 h (P<0.001,t检验);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实验组患者最短为24 h,最长为 89 h,平均为 64.1±20.6 h,对照组患者最短为 52 h,最长为144 h,平均为 92.5±23.8 h (P<0.001,t检验), 结果表明,热敷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障碍,常可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影响了切口愈合,延长了禁食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有关资料报道,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肠蠕动和排气功能,一般在 48~60 h以上,个别患者甚至在 72 h 以上。[1]缩短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正常肠蠕动是术后患者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日进食,减少术后肠粘连,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人用中药复方汤剂,如利尿排气汤及排气汤等药物,应用于妇科腹部手术的患者,[1,2]在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功能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疗效,但也存在应用汤药煎剂比较繁琐,促进排气通便的药物如大黄的剂量不容易掌握等因素。所以我们参照经穴-脏腑相关理论,运用热敷腰骶部背腧穴的方法,促进了患者排气排便功能的恢复。结果表明,通过热敷腰骶部背腧穴,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起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本方法操作简单、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易于临床推广。
, 百拇医药
    热敷属物理因素,当热敷下腰骶部时,其温热作用可刺激皮肤的感受器,并通过腰骶部神经节段及中枢的调节作用,调解大小肠及膀胱的功能,促进肠蠕动功能即排气、排便功能恢复,同时,温热作用还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也有利于肠蠕动功能恢复。[3]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妇科肿瘤多属于“血瘀气滞痰结”之症,手术也属于“金刃所伤”的范畴,由于疾病日久、手术创伤等原因,可导致血瘀气滞、腑气不通,从而造成妇科腹部手术后排气排便功能障碍,并可伴有腹胀等症状。热敷与艾灸的基本作用相似,能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背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根据经穴-脏腑相关理论,用针刺艾灸或其他方法刺激位于体表的背腧穴,可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下腰骶部背腧穴主要包括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关元俞、八 等穴位。热敷腰骶部背腧穴,通过其对脏腑的调节作用,达到气血通畅、腑气下行,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促进尽早排气、排便,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http://www.100md.com
    作者单位:王玉峰,孙继荣,宋东方(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科 100853)

    马朱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

    参考文献:

    [1]吴邦芝.排气汤促进妇科病人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90例——附西药驱风合剂治疗90例对照观察.浙江中医杂志,1995,30(11):491.

    [2]华苓,吴育宁.妇科腹部术后应用利尿排气汤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杂志,1991,(1):24-25.

    [3]郭万学.理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88-58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