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DNA DXS1113的多态性与心境障碍
吴怀安 张一凡 沈其杰 胡纪泽 胡赤怡 邓小敏
摘 要:目的 搜寻中国汉族人X染色体上的心境障碍( MD)易患性基因,探讨DNA DXS1113 多态性与MD的关系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检测技术,分析80例MD患者DXS1113 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的多态性分布,并以8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在对照组和MD组中检出12种DXS1113多态性片段,MD组与对照组之间有4种片段(158 bp、168 bp、170 bp、174 bp)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DXS1113与MD关联,提示中国汉族人X染色体长臂(Xq27.3-q28) 可能存在MD易患性基因。
关键词:DNA,卫星 多态性,扩增性片段长度 情感障碍,精神病性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亦称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 MD)。家系调查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资料均提示,MD有较强的遗传倾向[1]。 近年来我国7地区调查资料显示,MD时点患病率为0.52‰。终生患病率为0.83‰[2]。由于MD病因未明,其病因学和遗传学一直是研究者观注热点。深入研究MD的发病原因,探测MD遗传机制仍是当今精神医学和医学遗传学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mp-FLP)技术对DNA DXS1113 多态性与MD进行关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 百拇医药
材料和方法
一、样本
1. MD组: MD患者80例,来自深圳市康宁医院、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997年2月至1998年7月的住院患者,均经2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MD诊断标准确诊。80例中男3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0±11)岁。
2.对照组:80名健康人,均为深圳康宁医院及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职工,均无血缘关系、本人及家庭无精神病史。80名中男43名,女37名,平均年龄(33±9)岁。
二、方法
1. DNA 抽提:确诊的MD组及对照组成员每人抽取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按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将抽提的DNA分组并分别编号,置于1.5 ml无菌小离心管中的无水乙醇中,保存于冰箱内(20℃)备用。
, 百拇医药
2.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所植物分子国家重点试验室合成,序列为: (1) TC-AC-5′ACCTGTGGAGGATAG-TAGTCGACT-3′;(2) AG-TG-5′GGGAGCTTTAGAGAT-TTTGGTAAA-3′。
3. 放射性核素α-32P-dCTP:购于北京福瑞公司(批号980801)。
4. PCR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为10 ml,内含10 mmol/L Tris HCl(pH 8.3),1.5 mmol/L MgCl2,0.2 mmol/L dATP、dTTP、dGTP,2 μmol/L dCTP,0.1 μl α-32 P-dCTP(11 100 MBq/mmol),每种引物各3 pmol,50 ng DNA和1 U Tag酶。
5. PCR反应:PCR循环在Perkin-Elmer 9600型DNA扩增仪上进行,每份试验标本先将反应体系置95℃变性2 min,72℃延伸7 min,置4℃保存。热循环参数是93℃30 s,59℃30 s,63℃45 s,共28个循环。循环完毕后,置63℃7 min,然后置4℃存放。
, http://www.100md.com
6. 电泳及放射自显影:配制7 mol/L尿素的6%变性聚丙稀酰胺胶,将10 μl PCR产物与20 μl上样液(95%甲酰胺, 0.025%二甲苯青,0.025%溴酚蓝和10 mmol/LEDTA)混合取3 μl点样,在42 cm×33 cm×0.04 mm的96孔点样胶上作垂直电泳,并以M13 mp18的DNA序列lMDder作为DNA分子大小的标准,电泳后立即揭胶,烘烤至干。
7.放射自显影:将烤干的胶装入合适的X线片暗盒,暗室内压片,放射自显影。
结果
一、 DXS1113 等位基因类型
对DXS1113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D组和对照组中只检出12种等位基因,其分子量大小及基因频率分别见图1,2及表1。
, http://www.100md.com
图1 心境障碍患者DXS1113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图2 正常人DXS1113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从表1可见,158 bp和168 bp基因频率在MD组中较高,而在对照组中较低;170 bp和174 bp基因频率在MD组中很低,而在对照组中较高。吻合度测验表明,本组资料符合H-W平衡定律(P>0.05)。在被检出的12种等位基因中的8种在M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4种(158 bp,168 bp,170 bp,174 bp)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MD组与对照组DXS1113等位基因种类及频率的比较
等位
, 百拇医药
基因
分子量
大小
(bp)
对照组X染色体数
对照组基因频率
MD组X染色体数
MD组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P值
男
女
合计
男
, http://www.100md.com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P1
P2
P3
(n=43)
(n=37)
, http://www.100md.com
(n=80)
(n=43)
(n=37)
(n=80)
(n=36)
(n=44)
(n=80)
(n=36)
(n=44)
(n=80)
C1
154
2
, http://www.100md.com
3
5
0.0466
0.0405
0.0427
2
4
6
0.0556
0.0455
0.0484
>0.05
>0.05
, 百拇医药
>0.05
C2
156
6
9
15
0.1396
0.1216
0.1283
5
14
19
0.1388
, http://www.100md.com
0.1591
0.1532
>0.05
>0.05
>0.05
C3
158
1
2
3
0.0232
0.0270
0.0256
, 百拇医药
2
14
16
0.0566
0.1591
0.1290
>0.05
<0.05
<0.05
C4
160
1
5
, 百拇医药
6
0.0232
0.0676
0.0513
2
3
5
0.0556
0.0341
0.0403
>0.05
>0.05
>0.05
, http://www.100md.com
C5
164
1
2
3
0.0232
0.0270
0.0256
1
2
3
0.0278
0.0227
, 百拇医药
0.0242
>0.05
>0.05
>0.05
C6
166
1
2
3
0.0232
0.0270
0.0256
1
, 百拇医药
2
3
0.0278
0.0227
0.0242
>0.05
>0.05
>0.05
C7
168
9
12
21
, 百拇医药
0.2093
0.1622
0.1795
16
36
52
0.4444
0.4019
0.4194
<0.01
<0.05
<0.05
C8
, http://www.100md.com
170
7
9
16
0.1628
0.1216
0.1367
0
1
1
0.0000
0.0113
0.0081
, 百拇医药
<0.05
<0.05
<0.05
C9
172
3
3
6
0.0698
0.0405
0.0513
2
3
, 百拇医药
5
0.0555
0.0341
0.0403
>0.05
>0.05
>0.05
C10
174
10
18
28
0.2325
, 百拇医药
0.2432
0.2394
1
5
6
0.0278
0.0568
0.0484
<0.01
<0.01
<0.05
C11
176
, 百拇医药
1
4
5
0.0233
0.0542
0.0427
1
1
2
0.0277
0.0114
0.0161
>0.05
, 百拇医药
>0.05
>0.05
C12
178
1
5
6
0.0233
0.0676
0.0513
3
3
6
, http://www.100md.com
0.0833
0.0341
0.0484
>0.05
>0.05
>0.05
合计
43
74
117
1.0000
1.0000
1.0000
, 百拇医药
36
88
124
1.0000
1.0000
1.0000
注:P1为对照组男性与MD组男性基因频率比较, P2为对照组女性与MD组女性基因频率比较,P3为对照组与MD组基因频率比较 讨论
人类X染色体与精神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研究者注意到,性染色体异常个体除有一定的躯体异常外,部分患者常伴发某些精神障碍及轻度至中度的智力低下[3]。在精神疾病患者和家系中,常显示症状与性别相关[4]。病母-病子及男性向男性传递现象提示,精神疾病可能与性染色体有关[5]。Reich[6]和Loranger[7]报道MD与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的红绿色盲基因连锁。Baron[8]研究了5个MD家系,发现MD与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及红、绿色盲基因连锁。吴怀安等[9]报道在所研究的中国人样本中,精神分裂症与G-6-PD基因关联。这些研究资料从不同侧面提供了人类X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精神疾病易患者基因的证据,但也有与上述结果相矛盾的报道[10,11]。我们认为,这种相矛盾的现象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相互否定,而是强烈提示对MD尚需要更深入广泛的研究,最终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因此,我们用位于Xq27.3-q28的微卫星DNA DXS1113与MD进行关联分析,探测中国汉族人基因组X染色体是否存在MD易患性基因。
, 百拇医药
本结果显示,在对照组和MD组中检出12种等位基因,与国外报道[12]相一致。MD组158 bp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分别就性别比较,男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女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种性别间的差异是否是女性MD发病率高于男性的遗传背景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168 bp基因频率无论是在总体上或男、女性别分别比较,MD组和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MD组170 bp和174 bp基因频率大大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性别分别相比较,差异同样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见,本结果显示MD患者与对照组DXS1113多态性表现型不尽相同,表明DXS1113与MD相关联。这提示DXS1113所定位的X染色体相关部位(Xq27.3-q28)很可能存在MD易患性基因,再次为X染色体与MD相关提供了佐证。心境障碍与X染色体相关联的研究结果,提示了MD发病又一可能的原因。同时表明,女性MD的遗传倾向较男性更为明显,由于女性有2条X染色体,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为半合子,从理论上分析,女性携带MD易患性基因的概率为男性的2倍。即便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女性有关MD的遗传负荷比男性大,故女性比男性更易于发病。值得注意的是Xq27.3是遗传性脆性位点。目前已了解到,脆性X综合征与Xq27.3密切相关。脆性X综合征是家族性智力低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MD患者也不同程度存在智力(或认知)缺陷,因此本资料从侧面提示X染色体长臂末端(Xq27.3-qter)与人的智力发育相关。
, http://www.100md.com
有关MD发病原因及遗传机制的研究还涉及到常染色体。近10余年来,有关MD与常染色体上基因连锁和关联也见报道,结论不尽相同[13-16]。这一事实提示MD具有遗传异质性,同时也显示了MD病因学的遗传机制高度的复杂性。本研究结果对MD的病因学和MD遗传机制有较大意义。
作者单位:吴怀安(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张一凡(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沈其杰(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胡纪泽(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胡赤怡(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 百拇医药
邓小敏(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参考文献:
[1] 沈渔,主编.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27.
[2] 王金荣,王德平,沈渔.中国七个地区情感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75-77.
[3] 江三多,吕宝忠,编著.医学遗传学统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3-220.
, 百拇医药
[4] 管遵信.实用医学科研方法学.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231-235.
[5] Lynn MR, Delisi LE, Crow TJ, et al. Evidence for a sex chromo some locus for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 Bulletin, 1989,15:431-440.
[6] Reich T, Clayton RJ, Winokur E, et al. The genetics of manic. Am J Psychiatry, 1969,125:1358-1369.
[7] Loranger AW. X-linkaged and manic depressive illness. Br J Psychiatry, 1975,12:482-488.
, http://www.100md.com
[8] Baron M, Risch N, Hamburger R, et al. Genetic linkage between X-chromosome markers and bipolar affective illness. Nature, 1987,326:289-292.
[9] 吴怀安,田玉兰,冯哲辉,等.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学研究.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17:99-101.
[10] Berrettiui WH, Goldin LR, Gelerter J, et al. X-chromosome markers and maric depressive illness rejection of linkage to xq28 in nine bipolar pedigrees. Arch Gen Psychiatry, 1990,47:336-373.
[11] Gejnan PV, Detera-Wadleigh S, Martinez MM, et al. Manic depressive illness not linked to factor IX region in an independent series of pedirees. Genomic, 1990,8:648-653.
, 百拇医药
[12] Weber C, Oudet C, Johnson S, et al. Dinucleotide repeat polymorphism close to IDS gene in xq27.3-q28(DXS1113). Hunan Molecular Genetics, 1993,2:612.
[13] Egeland JA, Gemard DS, Pauls DL, et al.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s linked to DNA markers on chromosome 11. Naturd, 1987,325:783-787.
[14] Stine OC, Xu J, Koskela R, et al. Evidence for linkage of Bipolar disorder to Chromosome 18 with a parent-of -origin effect. Am J Hunm Genet, 1995,57:1384-1394.
[15] Dawson E, Parfitt E, Roberts Q, et al. Linkage studies of Bipolar disorder in the Region of the Darier′s Disease Gene on Chromosome 12q23-24.1. Am J Med Genet,1995,160:94-102.
[16] Linda J, Adams LJ, Philip B, et al. A susceptibility locus for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on chromosome 4q35. Am J Hum Genet, 1998,62:1084-1091., 百拇医药
摘 要:目的 搜寻中国汉族人X染色体上的心境障碍( MD)易患性基因,探讨DNA DXS1113 多态性与MD的关系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检测技术,分析80例MD患者DXS1113 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的多态性分布,并以8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在对照组和MD组中检出12种DXS1113多态性片段,MD组与对照组之间有4种片段(158 bp、168 bp、170 bp、174 bp)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DXS1113与MD关联,提示中国汉族人X染色体长臂(Xq27.3-q28) 可能存在MD易患性基因。
关键词:DNA,卫星 多态性,扩增性片段长度 情感障碍,精神病性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亦称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 MD)。家系调查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资料均提示,MD有较强的遗传倾向[1]。 近年来我国7地区调查资料显示,MD时点患病率为0.52‰。终生患病率为0.83‰[2]。由于MD病因未明,其病因学和遗传学一直是研究者观注热点。深入研究MD的发病原因,探测MD遗传机制仍是当今精神医学和医学遗传学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mp-FLP)技术对DNA DXS1113 多态性与MD进行关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 百拇医药
材料和方法
一、样本
1. MD组: MD患者80例,来自深圳市康宁医院、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997年2月至1998年7月的住院患者,均经2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MD诊断标准确诊。80例中男3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0±11)岁。
2.对照组:80名健康人,均为深圳康宁医院及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职工,均无血缘关系、本人及家庭无精神病史。80名中男43名,女37名,平均年龄(33±9)岁。
二、方法
1. DNA 抽提:确诊的MD组及对照组成员每人抽取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按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将抽提的DNA分组并分别编号,置于1.5 ml无菌小离心管中的无水乙醇中,保存于冰箱内(20℃)备用。
, 百拇医药
2.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所植物分子国家重点试验室合成,序列为: (1) TC-AC-5′ACCTGTGGAGGATAG-TAGTCGACT-3′;(2) AG-TG-5′GGGAGCTTTAGAGAT-TTTGGTAAA-3′。
3. 放射性核素α-32P-dCTP:购于北京福瑞公司(批号980801)。
4. PCR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为10 ml,内含10 mmol/L Tris HCl(pH 8.3),1.5 mmol/L MgCl2,0.2 mmol/L dATP、dTTP、dGTP,2 μmol/L dCTP,0.1 μl α-32 P-dCTP(11 100 MBq/mmol),每种引物各3 pmol,50 ng DNA和1 U Tag酶。
5. PCR反应:PCR循环在Perkin-Elmer 9600型DNA扩增仪上进行,每份试验标本先将反应体系置95℃变性2 min,72℃延伸7 min,置4℃保存。热循环参数是93℃30 s,59℃30 s,63℃45 s,共28个循环。循环完毕后,置63℃7 min,然后置4℃存放。
, http://www.100md.com
6. 电泳及放射自显影:配制7 mol/L尿素的6%变性聚丙稀酰胺胶,将10 μl PCR产物与20 μl上样液(95%甲酰胺, 0.025%二甲苯青,0.025%溴酚蓝和10 mmol/LEDTA)混合取3 μl点样,在42 cm×33 cm×0.04 mm的96孔点样胶上作垂直电泳,并以M13 mp18的DNA序列lMDder作为DNA分子大小的标准,电泳后立即揭胶,烘烤至干。
7.放射自显影:将烤干的胶装入合适的X线片暗盒,暗室内压片,放射自显影。
结果
一、 DXS1113 等位基因类型
对DXS1113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MD组和对照组中只检出12种等位基因,其分子量大小及基因频率分别见图1,2及表1。
, http://www.100md.com
图1 心境障碍患者DXS1113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图2 正常人DXS1113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从表1可见,158 bp和168 bp基因频率在MD组中较高,而在对照组中较低;170 bp和174 bp基因频率在MD组中很低,而在对照组中较高。吻合度测验表明,本组资料符合H-W平衡定律(P>0.05)。在被检出的12种等位基因中的8种在M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4种(158 bp,168 bp,170 bp,174 bp)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MD组与对照组DXS1113等位基因种类及频率的比较
等位
, 百拇医药
基因
分子量
大小
(bp)
对照组X染色体数
对照组基因频率
MD组X染色体数
MD组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P值
男
女
合计
男
, http://www.100md.com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P1
P2
P3
(n=43)
(n=37)
, http://www.100md.com
(n=80)
(n=43)
(n=37)
(n=80)
(n=36)
(n=44)
(n=80)
(n=36)
(n=44)
(n=80)
C1
154
2
, http://www.100md.com
3
5
0.0466
0.0405
0.0427
2
4
6
0.0556
0.0455
0.0484
>0.05
>0.05
, 百拇医药
>0.05
C2
156
6
9
15
0.1396
0.1216
0.1283
5
14
19
0.1388
, http://www.100md.com
0.1591
0.1532
>0.05
>0.05
>0.05
C3
158
1
2
3
0.0232
0.0270
0.0256
, 百拇医药
2
14
16
0.0566
0.1591
0.1290
>0.05
<0.05
<0.05
C4
160
1
5
, 百拇医药
6
0.0232
0.0676
0.0513
2
3
5
0.0556
0.0341
0.0403
>0.05
>0.05
>0.05
, http://www.100md.com
C5
164
1
2
3
0.0232
0.0270
0.0256
1
2
3
0.0278
0.0227
, 百拇医药
0.0242
>0.05
>0.05
>0.05
C6
166
1
2
3
0.0232
0.0270
0.0256
1
, 百拇医药
2
3
0.0278
0.0227
0.0242
>0.05
>0.05
>0.05
C7
168
9
12
21
, 百拇医药
0.2093
0.1622
0.1795
16
36
52
0.4444
0.4019
0.4194
<0.01
<0.05
<0.05
C8
, http://www.100md.com
170
7
9
16
0.1628
0.1216
0.1367
0
1
1
0.0000
0.0113
0.0081
, 百拇医药
<0.05
<0.05
<0.05
C9
172
3
3
6
0.0698
0.0405
0.0513
2
3
, 百拇医药
5
0.0555
0.0341
0.0403
>0.05
>0.05
>0.05
C10
174
10
18
28
0.2325
, 百拇医药
0.2432
0.2394
1
5
6
0.0278
0.0568
0.0484
<0.01
<0.01
<0.05
C11
176
, 百拇医药
1
4
5
0.0233
0.0542
0.0427
1
1
2
0.0277
0.0114
0.0161
>0.05
, 百拇医药
>0.05
>0.05
C12
178
1
5
6
0.0233
0.0676
0.0513
3
3
6
, http://www.100md.com
0.0833
0.0341
0.0484
>0.05
>0.05
>0.05
合计
43
74
117
1.0000
1.0000
1.0000
, 百拇医药
36
88
124
1.0000
1.0000
1.0000
注:P1为对照组男性与MD组男性基因频率比较, P2为对照组女性与MD组女性基因频率比较,P3为对照组与MD组基因频率比较 讨论
人类X染色体与精神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研究者注意到,性染色体异常个体除有一定的躯体异常外,部分患者常伴发某些精神障碍及轻度至中度的智力低下[3]。在精神疾病患者和家系中,常显示症状与性别相关[4]。病母-病子及男性向男性传递现象提示,精神疾病可能与性染色体有关[5]。Reich[6]和Loranger[7]报道MD与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的红绿色盲基因连锁。Baron[8]研究了5个MD家系,发现MD与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及红、绿色盲基因连锁。吴怀安等[9]报道在所研究的中国人样本中,精神分裂症与G-6-PD基因关联。这些研究资料从不同侧面提供了人类X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精神疾病易患者基因的证据,但也有与上述结果相矛盾的报道[10,11]。我们认为,这种相矛盾的现象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相互否定,而是强烈提示对MD尚需要更深入广泛的研究,最终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因此,我们用位于Xq27.3-q28的微卫星DNA DXS1113与MD进行关联分析,探测中国汉族人基因组X染色体是否存在MD易患性基因。
, 百拇医药
本结果显示,在对照组和MD组中检出12种等位基因,与国外报道[12]相一致。MD组158 bp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分别就性别比较,男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女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种性别间的差异是否是女性MD发病率高于男性的遗传背景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168 bp基因频率无论是在总体上或男、女性别分别比较,MD组和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MD组170 bp和174 bp基因频率大大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性别分别相比较,差异同样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见,本结果显示MD患者与对照组DXS1113多态性表现型不尽相同,表明DXS1113与MD相关联。这提示DXS1113所定位的X染色体相关部位(Xq27.3-q28)很可能存在MD易患性基因,再次为X染色体与MD相关提供了佐证。心境障碍与X染色体相关联的研究结果,提示了MD发病又一可能的原因。同时表明,女性MD的遗传倾向较男性更为明显,由于女性有2条X染色体,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为半合子,从理论上分析,女性携带MD易患性基因的概率为男性的2倍。即便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女性有关MD的遗传负荷比男性大,故女性比男性更易于发病。值得注意的是Xq27.3是遗传性脆性位点。目前已了解到,脆性X综合征与Xq27.3密切相关。脆性X综合征是家族性智力低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MD患者也不同程度存在智力(或认知)缺陷,因此本资料从侧面提示X染色体长臂末端(Xq27.3-qter)与人的智力发育相关。
, http://www.100md.com
有关MD发病原因及遗传机制的研究还涉及到常染色体。近10余年来,有关MD与常染色体上基因连锁和关联也见报道,结论不尽相同[13-16]。这一事实提示MD具有遗传异质性,同时也显示了MD病因学的遗传机制高度的复杂性。本研究结果对MD的病因学和MD遗传机制有较大意义。
作者单位:吴怀安(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张一凡(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沈其杰(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胡纪泽(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胡赤怡(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 百拇医药
邓小敏(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518020)
参考文献:
[1] 沈渔,主编.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27.
[2] 王金荣,王德平,沈渔.中国七个地区情感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75-77.
[3] 江三多,吕宝忠,编著.医学遗传学统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3-220.
, 百拇医药
[4] 管遵信.实用医学科研方法学.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231-235.
[5] Lynn MR, Delisi LE, Crow TJ, et al. Evidence for a sex chromo some locus for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 Bulletin, 1989,15:431-440.
[6] Reich T, Clayton RJ, Winokur E, et al. The genetics of manic. Am J Psychiatry, 1969,125:1358-1369.
[7] Loranger AW. X-linkaged and manic depressive illness. Br J Psychiatry, 1975,12:482-488.
, http://www.100md.com
[8] Baron M, Risch N, Hamburger R, et al. Genetic linkage between X-chromosome markers and bipolar affective illness. Nature, 1987,326:289-292.
[9] 吴怀安,田玉兰,冯哲辉,等.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学研究.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17:99-101.
[10] Berrettiui WH, Goldin LR, Gelerter J, et al. X-chromosome markers and maric depressive illness rejection of linkage to xq28 in nine bipolar pedigrees. Arch Gen Psychiatry, 1990,47:336-373.
[11] Gejnan PV, Detera-Wadleigh S, Martinez MM, et al. Manic depressive illness not linked to factor IX region in an independent series of pedirees. Genomic, 1990,8:648-653.
, 百拇医药
[12] Weber C, Oudet C, Johnson S, et al. Dinucleotide repeat polymorphism close to IDS gene in xq27.3-q28(DXS1113). Hunan Molecular Genetics, 1993,2:612.
[13] Egeland JA, Gemard DS, Pauls DL, et al.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s linked to DNA markers on chromosome 11. Naturd, 1987,325:783-787.
[14] Stine OC, Xu J, Koskela R, et al. Evidence for linkage of Bipolar disorder to Chromosome 18 with a parent-of -origin effect. Am J Hunm Genet, 1995,57:1384-1394.
[15] Dawson E, Parfitt E, Roberts Q, et al. Linkage studies of Bipolar disorder in the Region of the Darier′s Disease Gene on Chromosome 12q23-24.1. Am J Med Genet,1995,160:94-102.
[16] Linda J, Adams LJ, Philip B, et al. A susceptibility locus for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on chromosome 4q35. Am J Hum Genet, 1998,62:1084-109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