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501308
抗精神病药物的矛盾现象及其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年第2期
     王伟勇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的矛盾现象 抗精神病药的奇异现象 因使用抗精神病药而招致和治疗目的相矛盾的副作用,即出现完全相反的精神症状或新的不预期的精神症状,叫做“抗精神病药的矛盾现象”。在国外文献称为“抗精神病药的奇异现象”[1]。近年来国内对这一现象屡有报道,但未见专题研究或综述。现将这一现象的特点、临床现象学和对策要点叙述如下。

    1 矛盾现象的本质探讨

    抗精神病药物矛盾现象和药物对身体的毒性作用不同,也与通常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不同,它具有可逆性,明显地表现在精神运动性方面。如:服用氯丙嗪引起知觉和行为方面不能确切地掌握周围的状况,并且感情反应迟钝,从而出现了异常的精神运动性活动;服用三环抗抑郁剂早期引起的一过性嗜睡等。这些现象和药量关系不大,而是在生化、药理学上尚未阐明的一个脑内机制问题。
, 百拇医药
    这种矛盾现象与预期的治疗目的相反,有不预期性。甚至服用安定等也会适得其反地增加不安。然而,不能把这种情况只看成是副作用,它有异质的一面,所以也称之为“奇异现象的行为毒性”。这一现象是由于药物导致原有疾病的恶化?还是药物引起身体的异常反应目前还难以区别,但从投药后较快地出现和其可逆性这二点来分析,似乎是药物引起的异常反应。

    2 矛盾现象的临床表现

    2.1 精神运动性兴奋 少数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兴奋躁动,它可能是原来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加剧,也可能是对药物的异常反应[2]。表现为焦虑不安、激动、凶狠、敌意、极度兴奋和冲动、攻击行为,常为一过性的,多见于治疗初期。

    2.2 意识障碍 约1%~3%病人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症状与中毒性精神病类似:定向力发生障碍,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刻板行为或冲动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可伴有脉速,出汗,震颤,构音不清,扩瞳等躯体症状。江西徐士明(1996)曾报道3例氯氮平引起意识障碍的病例[3],均为男性,年龄20~40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当时剂量100~250 mg/d,表现定向障碍,表情茫然,答非所问,摸索,自语,冲动,乱抓脏物,随地小便,坐卧不宁,做无意义、无目的性动作等。经停药、输液等处理后恢复,对发作时情况完全遗忘,徐氏的报道可视为药物的矛盾现象。
, 百拇医药
    2.3 生动幻觉 抗精神病药物可治疗精神疾病,但有时又可引起精神症状。辽宁范悦斌(1995)报告1例[4],28岁男性,因普通醉酒而入院,住院第3天恢复,但氯丙嗪增至200 mg/d,至第10天说看到墙上有人盯着他,满墙都是人的眼睛,因此恐怖紧张,氯丙嗪再加量后更严重,改用小量氯氮平两天后恢复。约1个月后因与人争吵,肌注氟哌啶醇15 mg,15分钟又出现上述幻觉,第2天消失。河北禹桂花、王素梅也报告1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幻觉的病例。患者男性,21岁,诊断精神分裂症,以氯氮平和奋乃静治疗,一直坚持服药巩固。1年后为了减少服药次数改用五氟利多20 mg,2~3天后出现幻听,听到有人与其说话、指责他,命令他打人毁物,加量后幻听更多,改用氯氮平后未再出现。再1年后又试服五氟利多,幻听再次出现,停药后又消失。上述报道均可视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矛盾现象。

    2.4 强迫和模仿行为 有报道认为氯氮平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效,但偶又可导致强迫性模仿行为,乃属“矛盾效应”,山东王文桥(1996)报道1例19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使用氯氮平有效,后以150 mg/d维持治疗。5个月后出现强迫行为,出门时需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约半小时才能出门,并有模仿行为,如购物时要模仿售货员动作,自知这些行为均属多余,但不做就感到精神痛苦,必需补做后才放心。改用氯丙嗪后上述行为消失,再用氯氮平后又发生,再次停药后又消失。
, http://www.100md.com
    3 矛盾现象的处理对策

    3.1 重新考虑诊断 一般来讲,服用抗精神病药引起这种现象时,首先要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比如是否有脑器质性疾病的基础?是否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障碍?无法确诊时,出现在常用抗精神病药量无法预料到的矛盾精神活动异常时,更应当详细观察。就药物而言,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剂更易引起矛盾现象,而抗惊厥药还没有定论。当服用睡眠诱导剂特别是安定类而发生异质作用时,不应单单考虑是副作用或服药过量,而应当考虑一下药物的变更。

    3.2 停药观察 当怀疑是药物的矛盾现象时,为了证实和解决愈用药,病情愈加重的状况,可停药观察或酌情逐步停药观察。停药后不外乎出现3种情况。一是病情好转,症状消失,这种情况可证实是药物的矛盾现象,宜更换药物,一般小剂量就有可能使之恢复正常;二是病情无变化,这说明原来的药物没有作用,也宜更换药物;三是症状加重,这说明原有的药物是有效的,但剂量不够,宜加大药物剂量。

, 百拇医药     总之抗精神病药物的矛盾现象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有必要研究其发生机制和探讨对策,进一步的研究对临床医师和病人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伟勇(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 210029)

    参考文献

    1.龚文娟, 王穆之译. “奇异现象的行为毒性”. 大内科选刊,1987,2(1):43

    2.沈渔屯阝主编. 精神病学. 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925~926

    3.刘战云,张宝善,徐士明等. 再谈氯氮平副反应.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 6(6):367

    4.范悦斌,李 宁,孙 剑,等. 精神药物较少见的副反应.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5,5(6):34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