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498568
三种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http://www.100md.com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8期
     作者:许掌法

    单位: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关键词:

    苏州医学院学报000858 茵栀黄、苦黄、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肝炎最常用的3种中药制剂。 本文收集经上述3药治疗的病毒性肝炎511例,意在探讨这3种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类 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511例均为本院1977~1999年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5 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肝炎72例,慢迁肝115例,慢活肝2 13例,肝硬化76例,重型肝炎35例。

    1.2 使用制剂 茵栀黄注射液(江苏国营武进制药厂生产);苦黄注射液( 常熟制药厂生产);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使用方法 均加入10%GS静滴,茵栀黄和苦黄均20~60ml/次,复 方 丹参10~20ml/次。茵栀黄、苦黄用于有黄疸患者,复方丹参各型均用,但3药不同时用于 同一患者。

    1.4 不良反应认定 出现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异常反应,停药后 消失,并排除其它药物反应的可能性。个别初发时未能认定,再次使用后出现同一异常反 应时被确认。

    1.5 不良反应情况 511例发生不良反应77例,发生率15.06%;3 药发生率茵栀黄>苦黄>复方丹参。各型肝炎发生率慢活肝>肝硬化>重型肝炎>急性肝炎>慢迁 肝(见附表)。

    附表 3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反应数/使用数)]

    急性肝炎

    慢迁肝

    慢活肝

    肝硬化

    重型肝 炎

    合计

    茵栀黄

    11.53(6/52)

    0

    20.68(18/87)

    21.42(6/2 8)

    26.67(4/15)

    17.79(34/192)

    苦 黄

    0(0/10)

    0

    17.50 (7/40)

    16.67(6/36)

    10.00(2/20)

    15.09(16/106)

    复方丹参

    0(0/10 )

    7.82(9/115)

    18.60(16/86)

    16.67(2/12)

    0

    10.67(27/213)

    合 计

    8.33(6/72)

    7.82(9/115)

    19.24(41/213)

    18.42(14/76)

    17. 14(6/35)

    15.06(77/511)

    不良反应类型:头昏、胸闷、心悸21例(27.27%),其中茵栀黄8例,苦黄7 例,复方丹参6例;皮肤瘙痒、皮疹20例(25.97%),其中茵栀黄10例,苦黄和复方丹参各5 例 ;药物热(低热)17例(22.07%),其中茵栀黄12例,苦黄2例,复方丹参3例;腹胀、纳差10 例(12.98%),均为使用复方丹参者; 寒颤、发热和恶心呕吐各5例(各5.19%),其中茵栀黄和复方丹参各2例,苦黄1例。

    2 讨论

    本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06%,多以头昏、胸闷、心悸及皮肤瘙痒、皮疹为主,药物热均 为低热,可能与中药制剂成份复杂、纯度不够有关。不良反应大都较轻,大多数停药即可 消失,说明3药是病毒性肝炎治疗比较安全的药物。本文共有5例寒颤发热反应,其中2例病情加重,临床应予警惕。

    各型肝炎中重型肝炎、肝硬化、慢活肝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慢迁肝及急性肝炎,认为与肝 脏实质性损害、肝细胞功能及枯否细胞功能下降直接相关。 (2000年2月29日收稿)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