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价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研究
谢广中 张锦麟 秦进才 朱凤才 余录根 张亚达
王琰 胡明生 胡金保 王志高 王树巧 程鲁向
摘 要:对国内首次研制的多价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接种人体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研究。1 073名易感青少年随机接种钩端螺旋体三价(含黄疸出血群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外膜疫苗、五价(含黄疸出血群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秋季热群秋季热型、犬群犬型)外膜疫苗、菌体疫苗和安慰剂,分组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观察,并以显微镜凝集试验测定各型抗体。结果显示各疫苗组局部和全身反应轻微。三价和五价外膜疫苗免后1个月和3个月抗体滴度高于同期相应菌体疫苗诱导的同型抗体滴度;且免后3个月抗体阳转率也较高。提示外膜疫苗较菌体疫苗有更好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 钩端螺旋体菌体疫苗 安全性 免疫效果
, http://www.100md.com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和流行。我国31个省市均发现疫情,危害较大[1]。我国60年代研制成功全菌体疫苗,一直沿用至今。通过广泛应用对控制本病的流行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菌体疫苗接种次数多,免疫效果还不够理想。随后国内外学者研制成功了外膜疫苗。我国研制的两价钩体外膜疫苗反应轻,免疫效果好,已被批准推广应用[2]。为适应不同地区的疫情需要,我们又研制了三价和五价钩体外膜疫苗,并对其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非流行区未接种过钩体疫苗的健康中学生,年龄13~18岁,全程接种共1 073人。
1.2 疫苗 所用疫苗有钩体外膜疫苗以三价和五价全菌体疫苗作为同型外膜疫苗的对照。
1.2.1 钩体外膜疫苗
, 百拇医药
1.2.1.1 三价钩体外膜疫苗 含黄疸出血型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钩体外膜提取物,每型含量为200μg/ml,批号:950601。
1.2.1.2 五价钩体外膜疫苗 含黄疸出血群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秋季热群秋季热型、犬群犬型外膜提取物,每型含量为100μg/ml,批号:950602。
1.2.2 钩体菌体疫苗
1.2.2.1 三价钩体菌体疫苗 菌型与三价钩体外膜疫苗一致。疫苗浓度每型1.5亿/ml。批号:9501。
1.2.2.2 五价钩体菌体疫苗 菌型与五价钩体外膜疫苗一致。疫苗浓度每型1亿/ml。批号:9502。
1.2.3 安慰剂 除以菌体疫苗为对照外,另设磷酸盐缓冲盐水安慰剂作对照,,pH7.1~7.3,批号:N5。
, http://www.100md.com
1.3 分组和接种 接种对象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7组,每组约150人。每人均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三价钩体外膜苗组:注射1针,剂量为1ml。五价钩体外膜苗组:注射1针,剂量为1ml。三价钩体菌体苗组:注射1针,剂量为1ml。五价钩体菌体疫苗甲组:注射1针,剂量为1ml。三价钩体菌体疫苗乙组:第一针注射0.5ml,第二针注射1ml,两针间隔5~7天。五价钩体菌体苗乙组:第一针注射0.5ml,第二针注射1ml,两针间隔5~7天。对照组:注射安慰剂1针,剂量为1ml。
1.4 反应观察 接种对象于接种前均先测体温(口温)。体温高于37.3℃以上者不予接种。各组接种后24h、48h测体温并观察有无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其中三价和五价钩体疫苗乙组只做1ml反应观察。判断标准参照常规方法[2]。
1.5 抗体测定 各组接种对象在免前、免后1个月及3个月采手指末梢微量血,分离血清至-30℃保存。待3次血标本采齐后同时进行显微镜凝集试验,测定各型的抗体,抗体滴度≥1∶10为阳性。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安全性
2.1.1 局部反应 接种24h后仅五型苗甲组1例强反应(红肿≥5.1cm)发生,安慰剂组无反应,其他各组有较轻的红肿反应,但发生率不同(χ2=108.18,P<0.01见表1)。接种两针组(三价菌体苗乙组、五价菌体苗乙组)反应发生率较其它组高。接种后48h安慰剂组、三价菌体苗甲组、五价菌体苗甲组无反应;其它各组无强反应发生,且各组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χ2=6.03,P>0.1,见表1)。
表1 钩体疫苗接种后的局部(红肿)反应
Table 1 Local reaction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Leptospira outer membrane Vaccine
, http://www.100md.com
组别
group
观察人数
No
24h
48h
≤2.5cm
2.6~5.0cm
>5.0cm
≤2.5cm
2.6~5.0cm
三型外膜苗
151
, http://www.100md.com
14(9.27%)
2(1.32%)
0
8(5.30%)
0
三型菌体苗甲
145
6(4.14%)
1(1.69%)
0
0
0
三型菌体苗乙
, 百拇医药
156
40(25.64%)
1(0.64%)
0
6(3.85%)
2(1.28%)
五型外膜苗
153
11(7.19%)
12(7.84%)
0
5(3.27%)
, 百拇医药
1(0.65%)
五型菌体苗甲
143
6(4.20%)
0
1(0.70%)
0
0
五型菌体苗乙
168
36(21.43%)
2(1.19%)
0
, 百拇医药
13(7.74%)
2(1.19%)
安慰剂
157
0
0
0
0
0
表2 钩体疫苗接种后的体温反应
Table 2 Fever reaction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Leptospira Vaccine
, 百拇医药 组别
group
观察人数
No.
24h
37.1~37.5℃
37.6~38.5℃
≥38.6℃
三型外膜苗
151
1(0.66%)
0
0
, 百拇医药
三型菌体苗甲
145
2(1.38%)
1(1.69%)
0
三型菌体苗乙
156
8(5.13%)
1(0.64%)
0
五型外膜苗
153
1(0.65%)
, 百拇医药
0
0
五型菌体苗甲
43
0
1(0.70%)
1(0.70%)
五型菌体苗乙
168
11(6.55%)
1(0.60%)
0
安慰剂
, http://www.100md.com
157
0
0
0
2.1.2 全身反应 各组疫苗全身反应轻微,接种后24h 90%以上接种者无发热反应,仅五价菌体苗甲组有1例体温高于38.6℃;接种后48h接种各组对象体温均正常(表2)。
2.2 免疫原性
2.2.1 三价外膜苗和菌体苗(乙组)的比较 三价钩体外膜苗免后1个月和3个月时,各型抗体阳转率为100%,免后3个月时,各型抗体阳转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3)。与五价苗一样,免后同期外膜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菌体苗。免后1个月,黄疸出血群赖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GMT和t检验的t值分别为22.45、15.92、16.69,P值均小于0.01;免后3个月时,t值分别为16.24、12.58、14.24,P值亦均小于0.01。表3 三价钩体苗接种1个月和3个月后各型抗体GMT和阳转率
, 百拇医药
Table 3 Seroconversion rate and GMT after 1 and 3 months immunization with trivalent Leptospira outer membrane Vaccine
疫苗
Vaccine
型别
type
阳转率(%)
Seroconversion(%)
GMT
1月(1M)
3月(3M)
, 百拇医药
1月(1M)
3月(3M)
钩体
黄疸出血群赖型
100.00(134/134)
100.00(137/137)
308.60±1.67
131.35±1.73
外膜
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100.00(134/134)
100.00(137/137)
, 百拇医药
269.77±1.78
111.15±1.82
苗
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100.00(134/134)
100.00(137/137)
165.89±1.56
74.53±1.80
钩体
黄疸出血群赖型
100.00(155/155)
, http://www.100md.com 94.12(144/153)
96.53±2.01
34.15±3.12
菌体
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100.00(155/155)
72.55(111/153)
78.58±1.95
21.65±3.39
苗
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100.00(155/155)
, 百拇医药
88.89(136/153)
42.59±1.76
9.11±4.09
2.2.2 五价外膜苗和菌体疫苗(乙组)的比较 无论是外膜苗还是菌体苗,免后1个月抗体阳转率均为100%;免后3个月抗体阳转率仍较高,均在95%以上。但是,免后同期外膜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明显高于菌体苗(表4)。如免后1个月时,两种疫苗黄疸出血群赖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秋季热群秋季热型、犬群犬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五型抗体GMT t检验t值分别为18.04、13.49、11.35、12.78、15.49,P值均小于0.01;免后3个月时,t值分别为20.84、18.50、14.06、16.49、16.32,P值亦小于0.01。
表4 五价钩体苗接种1个月和3个月后各型抗体GMT和阳转率
, 百拇医药
Table 4 Seroconversion rate and GMT after 1 and 3 months immunization with pentavalent Leptospira outer membrane Vaccine
疫苗
Vaccine
型别
type
阳转率(%)
Seroconversion(%)
GMT
1月(1M)
3月(3M)
, 百拇医药
1月(1M)
3月(3M)
钩
黄疸出血群赖型
100.00(126/126)
100.00(124/124)
231.29±1.53
128.66±1.65
体
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100.00(126/126)
100.00(124/124)
, http://www.100md.com
149.17±1.60
84.13±1.56
外
秋季热群秋季热型
100.00(126/126)
99.19(123/124)
129.10±1.60
74.80±1.77
膜
犬群犬型
100.00(126/126)
100.00(124/124)
, http://www.100md.com
113.14±1.65
74.80±1.55
苗
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100.00(126/126)
99.19(123/124)
131.97±1.57
79.86±1.79
钩
黄疸出血群赖型
100.00(140/140)
99.32(146/147)
, 百拇医药
81.19±1.66
33.23±1.74
体
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100.00(140/140)
99.32(146/147)
65.96±1.68
25.52±1.81
菌
秋季热群秋季热型
100.00(140/140)
, http://www.100md.com 97.28(143/147)
61.14±1.78
23.67±2.11
体
犬群犬型
100.00(140/140)
96.60(142/147)
52.01±1.83
20.047±2.21
苗
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100.00(140/140)
, 百拇医药
96.60(142/147)
51.24±1.71
20.237±2.17
无论菌体苗还是外膜苗,免后1个月各型钩体抗体的GMT均高于免后3个月同型别抗体的GMT。对于任一型别的钩体,外膜苗免后3个月其抗体GMT较菌体苗免后1个月的GMT高(表3、表4)。
3 讨论
Auran等[3]于1927年首先在实验室研制成功犬型钩体外膜疫苗,其他学者对之作了进一步研究,但未见有用于人体的报告。我国于1978~1984年先后完成了钩体外膜疫苗小量研制及人体观察[4~8],我们于1993年完成含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的二价钩体外膜疫苗的Ⅰ、Ⅱ期临床考核[2],并被批准进行试生产。
, 百拇医药
本次进行的三价和五价钩体外膜疫苗的临床观察,国内外尚属首次。结果显示两者的安全性好、局部反应(红肿)和全身反应轻微,发生率小于相应菌体苗组(接种2针组)。
三价苗或五价苗,免后1个月各型抗体均高于免后3个月,这反映了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3个月时的抗体也远高于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滴度(1∶2)。对任一型别的钩体,外膜苗一针免疫诱导的抗体都明显高于同期菌体苗诱导的抗体。甚至,免后3个月时的抗体滴度较菌体苗二针全程接种后1个月免后的抗体滴度还高。
目前使用的菌体疫苗一般的免疫程序是初次免疫两针,以后每年加强一针。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钩体外膜苗接种一针的免疫效果即高于菌体苗的两针效果。鉴于外膜苗不仅降低反应发生率,又减少接种次数,可提高抗体水平,因此进一步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谢广中(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 百拇医药
张锦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秦进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朱凤才(江苏省卫生防疫站)
余录根(江苏省溧水县卫生防疫站)
张亚达(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王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胡明生(江苏省溧水县卫生防疫站)
胡金保(江苏省溧水县卫生防疫站)
王志高(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王树巧(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 百拇医药
程鲁向(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参考文献
1,卢锦汉,章以浩、赵铠,医学生物制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440~411.
2,张锦麟,谢广中,秦进才,等.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不同剂量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12,5:26.
3,Auran NE.Isolation of the outer sheath of leptospira and its immunogenic properties in hamester[J].Infect Immunity,1972,5:968.
4,鲍行豪,李岩金,罗海波,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Ⅰ):菌苗的制备、性质及免疫原性[J].微生物学报,1980,20:316.
, 百拇医药
5,张锦麟,裘颖静,鲍行豪,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Ⅱ):外膜菌苗制备方法的改良、外膜菌苗交叉保护及混合免疫的效果观察[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1,1:174.
6,罗海波,姜训,张锦麟,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Ⅲ):外膜菌苗对恒河猴的免疫原性[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2,2(4):26.
7,鲍行豪,罗海波,张锦麟,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Ⅳ):多价外膜菌苗小量人群实验接种的观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4,5(4):212.
8,张锦麟,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Ⅴ):多价外膜菌苗人群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9,5(3):2., http://www.100md.com
王琰 胡明生 胡金保 王志高 王树巧 程鲁向
摘 要:对国内首次研制的多价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接种人体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研究。1 073名易感青少年随机接种钩端螺旋体三价(含黄疸出血群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外膜疫苗、五价(含黄疸出血群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秋季热群秋季热型、犬群犬型)外膜疫苗、菌体疫苗和安慰剂,分组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观察,并以显微镜凝集试验测定各型抗体。结果显示各疫苗组局部和全身反应轻微。三价和五价外膜疫苗免后1个月和3个月抗体滴度高于同期相应菌体疫苗诱导的同型抗体滴度;且免后3个月抗体阳转率也较高。提示外膜疫苗较菌体疫苗有更好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 钩端螺旋体菌体疫苗 安全性 免疫效果
, http://www.100md.com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和流行。我国31个省市均发现疫情,危害较大[1]。我国60年代研制成功全菌体疫苗,一直沿用至今。通过广泛应用对控制本病的流行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菌体疫苗接种次数多,免疫效果还不够理想。随后国内外学者研制成功了外膜疫苗。我国研制的两价钩体外膜疫苗反应轻,免疫效果好,已被批准推广应用[2]。为适应不同地区的疫情需要,我们又研制了三价和五价钩体外膜疫苗,并对其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非流行区未接种过钩体疫苗的健康中学生,年龄13~18岁,全程接种共1 073人。
1.2 疫苗 所用疫苗有钩体外膜疫苗以三价和五价全菌体疫苗作为同型外膜疫苗的对照。
1.2.1 钩体外膜疫苗
, 百拇医药
1.2.1.1 三价钩体外膜疫苗 含黄疸出血型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钩体外膜提取物,每型含量为200μg/ml,批号:950601。
1.2.1.2 五价钩体外膜疫苗 含黄疸出血群赖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秋季热群秋季热型、犬群犬型外膜提取物,每型含量为100μg/ml,批号:950602。
1.2.2 钩体菌体疫苗
1.2.2.1 三价钩体菌体疫苗 菌型与三价钩体外膜疫苗一致。疫苗浓度每型1.5亿/ml。批号:9501。
1.2.2.2 五价钩体菌体疫苗 菌型与五价钩体外膜疫苗一致。疫苗浓度每型1亿/ml。批号:9502。
1.2.3 安慰剂 除以菌体疫苗为对照外,另设磷酸盐缓冲盐水安慰剂作对照,,pH7.1~7.3,批号:N5。
, http://www.100md.com
1.3 分组和接种 接种对象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7组,每组约150人。每人均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三价钩体外膜苗组:注射1针,剂量为1ml。五价钩体外膜苗组:注射1针,剂量为1ml。三价钩体菌体苗组:注射1针,剂量为1ml。五价钩体菌体疫苗甲组:注射1针,剂量为1ml。三价钩体菌体疫苗乙组:第一针注射0.5ml,第二针注射1ml,两针间隔5~7天。五价钩体菌体苗乙组:第一针注射0.5ml,第二针注射1ml,两针间隔5~7天。对照组:注射安慰剂1针,剂量为1ml。
1.4 反应观察 接种对象于接种前均先测体温(口温)。体温高于37.3℃以上者不予接种。各组接种后24h、48h测体温并观察有无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其中三价和五价钩体疫苗乙组只做1ml反应观察。判断标准参照常规方法[2]。
1.5 抗体测定 各组接种对象在免前、免后1个月及3个月采手指末梢微量血,分离血清至-30℃保存。待3次血标本采齐后同时进行显微镜凝集试验,测定各型的抗体,抗体滴度≥1∶10为阳性。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安全性
2.1.1 局部反应 接种24h后仅五型苗甲组1例强反应(红肿≥5.1cm)发生,安慰剂组无反应,其他各组有较轻的红肿反应,但发生率不同(χ2=108.18,P<0.01见表1)。接种两针组(三价菌体苗乙组、五价菌体苗乙组)反应发生率较其它组高。接种后48h安慰剂组、三价菌体苗甲组、五价菌体苗甲组无反应;其它各组无强反应发生,且各组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χ2=6.03,P>0.1,见表1)。
表1 钩体疫苗接种后的局部(红肿)反应
Table 1 Local reaction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Leptospira outer membrane Vaccine
, http://www.100md.com
组别
group
观察人数
No
24h
48h
≤2.5cm
2.6~5.0cm
>5.0cm
≤2.5cm
2.6~5.0cm
三型外膜苗
151
, http://www.100md.com
14(9.27%)
2(1.32%)
0
8(5.30%)
0
三型菌体苗甲
145
6(4.14%)
1(1.69%)
0
0
0
三型菌体苗乙
, 百拇医药
156
40(25.64%)
1(0.64%)
0
6(3.85%)
2(1.28%)
五型外膜苗
153
11(7.19%)
12(7.84%)
0
5(3.27%)
, 百拇医药
1(0.65%)
五型菌体苗甲
143
6(4.20%)
0
1(0.70%)
0
0
五型菌体苗乙
168
36(21.43%)
2(1.19%)
0
, 百拇医药
13(7.74%)
2(1.19%)
安慰剂
157
0
0
0
0
0
表2 钩体疫苗接种后的体温反应
Table 2 Fever reaction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Leptospira Vaccine
, 百拇医药 组别
group
观察人数
No.
24h
37.1~37.5℃
37.6~38.5℃
≥38.6℃
三型外膜苗
151
1(0.66%)
0
0
, 百拇医药
三型菌体苗甲
145
2(1.38%)
1(1.69%)
0
三型菌体苗乙
156
8(5.13%)
1(0.64%)
0
五型外膜苗
153
1(0.65%)
, 百拇医药
0
0
五型菌体苗甲
43
0
1(0.70%)
1(0.70%)
五型菌体苗乙
168
11(6.55%)
1(0.60%)
0
安慰剂
, http://www.100md.com
157
0
0
0
2.1.2 全身反应 各组疫苗全身反应轻微,接种后24h 90%以上接种者无发热反应,仅五价菌体苗甲组有1例体温高于38.6℃;接种后48h接种各组对象体温均正常(表2)。
2.2 免疫原性
2.2.1 三价外膜苗和菌体苗(乙组)的比较 三价钩体外膜苗免后1个月和3个月时,各型抗体阳转率为100%,免后3个月时,各型抗体阳转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3)。与五价苗一样,免后同期外膜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菌体苗。免后1个月,黄疸出血群赖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GMT和t检验的t值分别为22.45、15.92、16.69,P值均小于0.01;免后3个月时,t值分别为16.24、12.58、14.24,P值亦均小于0.01。表3 三价钩体苗接种1个月和3个月后各型抗体GMT和阳转率
, 百拇医药
Table 3 Seroconversion rate and GMT after 1 and 3 months immunization with trivalent Leptospira outer membrane Vaccine
疫苗
Vaccine
型别
type
阳转率(%)
Seroconversion(%)
GMT
1月(1M)
3月(3M)
, 百拇医药
1月(1M)
3月(3M)
钩体
黄疸出血群赖型
100.00(134/134)
100.00(137/137)
308.60±1.67
131.35±1.73
外膜
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100.00(134/134)
100.00(137/137)
, 百拇医药
269.77±1.78
111.15±1.82
苗
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100.00(134/134)
100.00(137/137)
165.89±1.56
74.53±1.80
钩体
黄疸出血群赖型
100.00(155/155)
, http://www.100md.com 94.12(144/153)
96.53±2.01
34.15±3.12
菌体
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100.00(155/155)
72.55(111/153)
78.58±1.95
21.65±3.39
苗
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100.00(155/155)
, 百拇医药
88.89(136/153)
42.59±1.76
9.11±4.09
2.2.2 五价外膜苗和菌体疫苗(乙组)的比较 无论是外膜苗还是菌体苗,免后1个月抗体阳转率均为100%;免后3个月抗体阳转率仍较高,均在95%以上。但是,免后同期外膜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明显高于菌体苗(表4)。如免后1个月时,两种疫苗黄疸出血群赖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秋季热群秋季热型、犬群犬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五型抗体GMT t检验t值分别为18.04、13.49、11.35、12.78、15.49,P值均小于0.01;免后3个月时,t值分别为20.84、18.50、14.06、16.49、16.32,P值亦小于0.01。
表4 五价钩体苗接种1个月和3个月后各型抗体GMT和阳转率
, 百拇医药
Table 4 Seroconversion rate and GMT after 1 and 3 months immunization with pentavalent Leptospira outer membrane Vaccine
疫苗
Vaccine
型别
type
阳转率(%)
Seroconversion(%)
GMT
1月(1M)
3月(3M)
, 百拇医药
1月(1M)
3月(3M)
钩
黄疸出血群赖型
100.00(126/126)
100.00(124/124)
231.29±1.53
128.66±1.65
体
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100.00(126/126)
100.00(124/124)
, http://www.100md.com
149.17±1.60
84.13±1.56
外
秋季热群秋季热型
100.00(126/126)
99.19(123/124)
129.10±1.60
74.80±1.77
膜
犬群犬型
100.00(126/126)
100.00(124/124)
, http://www.100md.com
113.14±1.65
74.80±1.55
苗
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100.00(126/126)
99.19(123/124)
131.97±1.57
79.86±1.79
钩
黄疸出血群赖型
100.00(140/140)
99.32(146/147)
, 百拇医药
81.19±1.66
33.23±1.74
体
流感伤寒群流感伤寒型
100.00(140/140)
99.32(146/147)
65.96±1.68
25.52±1.81
菌
秋季热群秋季热型
100.00(140/140)
, http://www.100md.com 97.28(143/147)
61.14±1.78
23.67±2.11
体
犬群犬型
100.00(140/140)
96.60(142/147)
52.01±1.83
20.047±2.21
苗
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100.00(140/140)
, 百拇医药
96.60(142/147)
51.24±1.71
20.237±2.17
无论菌体苗还是外膜苗,免后1个月各型钩体抗体的GMT均高于免后3个月同型别抗体的GMT。对于任一型别的钩体,外膜苗免后3个月其抗体GMT较菌体苗免后1个月的GMT高(表3、表4)。
3 讨论
Auran等[3]于1927年首先在实验室研制成功犬型钩体外膜疫苗,其他学者对之作了进一步研究,但未见有用于人体的报告。我国于1978~1984年先后完成了钩体外膜疫苗小量研制及人体观察[4~8],我们于1993年完成含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的二价钩体外膜疫苗的Ⅰ、Ⅱ期临床考核[2],并被批准进行试生产。
, 百拇医药
本次进行的三价和五价钩体外膜疫苗的临床观察,国内外尚属首次。结果显示两者的安全性好、局部反应(红肿)和全身反应轻微,发生率小于相应菌体苗组(接种2针组)。
三价苗或五价苗,免后1个月各型抗体均高于免后3个月,这反映了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3个月时的抗体也远高于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滴度(1∶2)。对任一型别的钩体,外膜苗一针免疫诱导的抗体都明显高于同期菌体苗诱导的抗体。甚至,免后3个月时的抗体滴度较菌体苗二针全程接种后1个月免后的抗体滴度还高。
目前使用的菌体疫苗一般的免疫程序是初次免疫两针,以后每年加强一针。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钩体外膜苗接种一针的免疫效果即高于菌体苗的两针效果。鉴于外膜苗不仅降低反应发生率,又减少接种次数,可提高抗体水平,因此进一步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谢广中(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 百拇医药
张锦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秦进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朱凤才(江苏省卫生防疫站)
余录根(江苏省溧水县卫生防疫站)
张亚达(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王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胡明生(江苏省溧水县卫生防疫站)
胡金保(江苏省溧水县卫生防疫站)
王志高(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王树巧(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 百拇医药
程鲁向(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200052)
参考文献
1,卢锦汉,章以浩、赵铠,医学生物制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440~411.
2,张锦麟,谢广中,秦进才,等.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不同剂量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12,5:26.
3,Auran NE.Isolation of the outer sheath of leptospira and its immunogenic properties in hamester[J].Infect Immunity,1972,5:968.
4,鲍行豪,李岩金,罗海波,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Ⅰ):菌苗的制备、性质及免疫原性[J].微生物学报,1980,20:316.
, 百拇医药
5,张锦麟,裘颖静,鲍行豪,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Ⅱ):外膜菌苗制备方法的改良、外膜菌苗交叉保护及混合免疫的效果观察[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1,1:174.
6,罗海波,姜训,张锦麟,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Ⅲ):外膜菌苗对恒河猴的免疫原性[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2,2(4):26.
7,鲍行豪,罗海波,张锦麟,等.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Ⅳ):多价外膜菌苗小量人群实验接种的观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4,5(4):212.
8,张锦麟,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的研究(Ⅴ):多价外膜菌苗人群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9,5(3):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