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医学(2)
http://www.100md.com
2000年8月7日
对于药物的性味,侗医认为“药苦能退热,药涩能止泻,药香能清肿止痛,关节痛要用药叶为生”。
侗药有六性六味理论,给侗医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用药依据。用药先要掌握六性六味,再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确定用药。如冷病用热药,热病用冷药,用药才能对症,否则不但治不好病,甚至会出现不良后果。
六味为酸涩、苦、辣、香、淡、甜。六味是通过人的味觉识别出来的。
六性为热、凉、收、散、退、补。六性是通过临床用药逐步体现出来的,其中有的可能是学习中药的先进经验而产生的。
六味与六性具有药物内在的对应关系。味苦,性凉,退热;味辣,性热,除寒;味香,性散,消肿止痛;味淡,性退、性平,退水、退气、止血;味甜,性补,补血、补气;味酸涩,性收,提升、止泻。
对于疾病的命名与分类,侗医根据“五位一体”思想,把疾病分为冷病与热病两大类。五位中的天、地、气、水和人都有冷和热,人的疾病也不外乎冷病与热病。
热病:又名烧热病。包括发烧、火毒、红肿、癫狂、虫、蛇、草所致的热病,各种外伤,会“过人”(传染)的疾病,以及大部分痧症等。
冷病:包括病人自觉冷感或病程长,体质虚弱或不红不肿的疮疱等等。冷病又分水病、气病、虚弱病。水病:身体任何部位的浮肿,统称水病,又叫水湿病。气病:凡是咽喉部位的病症出现喘、出气(呼吸)不匀,或劳动时感到气不够用,以及情绪不好,沉默寡言等称“气病”。如果是接触有毒物质,如生漆、粪毒、毒蛇咬伤或误食有毒菌类等,统称毒气病。
冷病与热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由于病因不同,病人体质各异,其发生、发展、转归等都有着不同的规律,在治疗原则上就迥然不同、差异极大。如冷病用热药,热病用冷药,就不能违反这个规律。
侗医关于疾病的命名,除受五位一体的学术思想影响,还根据疾病性质、病变部位,沿用取类比象进行命名。如男性血尿名妇男摆红症;男性淋浊名妇男摆白症;男性体衰性功能低下;继发性性功能不全称妇男月家病;在病名前冠以“妇”字,说明这种病名的产生至迟是在母系时代。另外,有些病名是以患病部位或相似症状采用取类比象命名,如胸以上出血性疾病名曰“吓谬恰(意为野鸡症,与野鸡沿上坡的路行走时,其红色羽毛由一点红一片之意),汉语直译为上路野鸡症;胸以下的出血性疾病,名曰吓谬吕(下路野鸡症);又如独累侣类(产科胎儿脚先露,意为猴子症·猴子下树)。
侗医的病证涉及广泛,但侗医并不分科,而是设有独立的“大证”,在“大证”之下又分若干个小症,侗医的诊疗方法也是独具特色的。
中国中医药网, 百拇医药
侗药有六性六味理论,给侗医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用药依据。用药先要掌握六性六味,再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确定用药。如冷病用热药,热病用冷药,用药才能对症,否则不但治不好病,甚至会出现不良后果。
六味为酸涩、苦、辣、香、淡、甜。六味是通过人的味觉识别出来的。
六性为热、凉、收、散、退、补。六性是通过临床用药逐步体现出来的,其中有的可能是学习中药的先进经验而产生的。
六味与六性具有药物内在的对应关系。味苦,性凉,退热;味辣,性热,除寒;味香,性散,消肿止痛;味淡,性退、性平,退水、退气、止血;味甜,性补,补血、补气;味酸涩,性收,提升、止泻。
对于疾病的命名与分类,侗医根据“五位一体”思想,把疾病分为冷病与热病两大类。五位中的天、地、气、水和人都有冷和热,人的疾病也不外乎冷病与热病。
热病:又名烧热病。包括发烧、火毒、红肿、癫狂、虫、蛇、草所致的热病,各种外伤,会“过人”(传染)的疾病,以及大部分痧症等。
冷病:包括病人自觉冷感或病程长,体质虚弱或不红不肿的疮疱等等。冷病又分水病、气病、虚弱病。水病:身体任何部位的浮肿,统称水病,又叫水湿病。气病:凡是咽喉部位的病症出现喘、出气(呼吸)不匀,或劳动时感到气不够用,以及情绪不好,沉默寡言等称“气病”。如果是接触有毒物质,如生漆、粪毒、毒蛇咬伤或误食有毒菌类等,统称毒气病。
冷病与热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由于病因不同,病人体质各异,其发生、发展、转归等都有着不同的规律,在治疗原则上就迥然不同、差异极大。如冷病用热药,热病用冷药,就不能违反这个规律。
侗医关于疾病的命名,除受五位一体的学术思想影响,还根据疾病性质、病变部位,沿用取类比象进行命名。如男性血尿名妇男摆红症;男性淋浊名妇男摆白症;男性体衰性功能低下;继发性性功能不全称妇男月家病;在病名前冠以“妇”字,说明这种病名的产生至迟是在母系时代。另外,有些病名是以患病部位或相似症状采用取类比象命名,如胸以上出血性疾病名曰“吓谬恰(意为野鸡症,与野鸡沿上坡的路行走时,其红色羽毛由一点红一片之意),汉语直译为上路野鸡症;胸以下的出血性疾病,名曰吓谬吕(下路野鸡症);又如独累侣类(产科胎儿脚先露,意为猴子症·猴子下树)。
侗医的病证涉及广泛,但侗医并不分科,而是设有独立的“大证”,在“大证”之下又分若干个小症,侗医的诊疗方法也是独具特色的。
中国中医药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