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常识
编号:10478812
专家细说“排毒”
http://www.100md.com 2000年8月17日
     ■人体自身有多大的排毒能力

    ■是否人人需要排毒

    ■如何减少毒的产生

    ■排毒只有排便一条途径吗

    时下,冠以“排毒”名目的各类保健品纷至沓来。一时间,“排毒”似乎成了现代人头脑中不可缺少的“健康新观念”。然而,面对诱人的宣传和不菲的价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在心中画起了“问号”:我真的需要靠服用保健品来清理“内环境”吗?如果不服用是否就意味着会失去健康?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两位教授,他们的回答或许会使我们对排毒多一份清醒的识与把握。

    毒有内生与外来之分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傅延龄教授介绍,毒的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从广义讲,各种对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有损害的物质都可称之为毒。它一般经由两个途径产生:其一为内生之毒,即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其二为外来之毒,即由外部环境带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工制品、药物以及被污染的大气、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呼吸、饮食等方式侵入人体成为“毒”。内生之毒与外来之毒始终与人类相伴相随,但没有哪个时期的人类会像生活在时下的我们那样,对环境恶化和生活方式的巨变而引发的内外之毒这样“敏感”与“紧张”,因此,当各类排毒保健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渴望健康的人们都会禁不住怦然心动。
, 百拇医药
    人体自有强大的排毒能力

    在我们为排毒类产品“心动”之时,有一个基本事实或许不该忘记: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具备了一种强大的排解毒素的内在保护机制。傅教授称这种自我平衡与稳定的机制为“天和”的能力。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机体运转自如时,我们完全可以对人体天然的排毒机能充满信心。据傅教授介绍,人体自动排毒的途径有二:化解与排出。人体的许多器官(如肝脏、肾脏)都具有化解毒素的能力,例如肠道产生的代谢性毒素和细菌类毒素会经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的解毒功能就会将之化解。此外,体内的毒素还可由多种渠道“排出”体外。在后一点上,人们不乏认识上的误区。

    排毒不仅仅只有排大便一条途径

    和一些人说起排毒时,他们都自然而然地想到排大便。虽然这是人体排毒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的途径。据傅教授介绍,像排尿、呕吐、出汗、呼出气息、分泌唾液等都可排出毒素。值得注意的是,时下众多排毒类保健品大多是针对胃肠道的,其排毒的主要机理在于促进大便的排泄。而一些消费者也因此片面地认为,体内有毒就表现为大便不畅,只要大便通畅就能起到排毒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一位服用了某某排毒类保健品的消费者对记者说:“这两天我排毒了。”问他“何以知道毒素排出来了?”答曰:“原来一天大便一次,现在大便两次了。”事实上,如果“毒”隐匿在人体上部或在人体体表,就应用发汗而不是排便的方法;如果“毒”入侵至血液里,排大便更是“鞭长莫及”,起不了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那些天生代谢能力较弱或难以依靠自身机制排毒的人来说,服用一些药物或保健品帮助排毒确有一定的作用,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排毒的方式。

    长期服用大黄类药物会损害健康

    不少排毒类保健品声称长期服用会有怎样怎样的功效,其实不然。据医药专家介绍,时下众多以排便为目的的排毒类保健品,其主要成分均含有大黄。而大黄是一种含有蒽醌类成分的物质,如果长期服用会抑制人自身的免疫力。有的人吃了大黄还会有副作用,表现出腹痛、轻度恶心等。德国卫生部门明文规定禁止长期服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物质。它只能短期服用,暂时起一下通便的作用。此外,如果长期依赖以泻下的方式来排毒,久而久之,还有可能影响人体对某些有益物质的吸收,造成贫血等不良后果。
, http://www.100md.com
    排毒也要因人而异

    中医的突出特征是针对个体的辨证施治,排毒也如此。中医将人的体质类型大致分为虚实热寒,其间不同的个体还会有更为细致的差别。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养生室孔令诩教授举例说,同样是大便不通,有的人吃一克大黄会泻得很厉害,有的人吃10~15克大黄也没什么反应。因此治疗时一定要因人而异。体虚体寒的人就不宜用泻大便的方式来排毒。

    时下,不少爱美的女性也希望通过服用排毒类保健品来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对此,孔教授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美容主要涉及气血两个因素,正所谓“气主薰之,血主濡之”。血不足(血虚),皮肤就会显干燥,缺少柔润的颜色;而血温过高(血热),面部会发疹生疮。气与血又常常互为影响。当气分不足时,人面就会萎黄,而当气分热重,面部就会发燥生疮。与此相对应,中医讲美容历来就有两个角度,即补与泻。孔教授说,“排毒”的理论主要出自中医的血热气重之说,它多依重于“泻”而起不到“补”的作用。因此,时下众多排毒类美容保健品可以说只适合部分人群,对于那些气血虚弱不足的人来说,不仅不应该泻,反倒应该进补才好。
, 百拇医药
    看来,不是所有想美容的人都需要排毒。如果你希望通过口服一些保健品来美容,最好先搞清自己是该“补”,还是该“泻”;而“补”是该补气还是该补血。“泻”也不一样,有“清热”、“泻热”之分。据孔教授介绍,清热无“泻下”的含义,而泻热是要通过拉肚子来排出体内的滞热。市场上的排毒类保健品多为后者。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前最好能听听中医大夫的意见,切莫盲目购买。

    从生活方式入手减少“毒”的产生

    一些排毒类保健品在宣传中给人以“排毒包治百病”之感,这不免把排毒给“神化”了。例如,一些病毒性肝炎患者也希望通过排毒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对此,傅教授说,肝炎病毒的颗粒的确能通过排便的方式排出体外,但在病毒不断复制的情形下,这样的排出又有什么实质意义?采访中,两位专家都一再表示,不应仅仅关注如何“排毒”,更应着眼于“毒”的产生来源。

    傅教授说,从这点来看,很多情况下,毒与非毒又很难划出一个绝对严格的界限。一种物质是否为“毒”,不仅要分析它的质,而且要看它的量以及它存在的时间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如果摄入过多,超过人体负担的界限,就会转而变成“垃圾”。试想,一个人整日大吃大喝又缺少运动,以致体内“垃圾”越积越多,如果他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只是一味地依赖排毒,其最终作用又有几何?傅教授认识的一位澳大利亚朋友,检查中发现高胆固醇、高脂血症。这位朋友痛下决心改变生活习惯,坚持素食两年多后,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或保健品,一切指征归于正常。

    当然,我们的社会应该在控制环境污染,加强食品监测,防止药物滥用等方面切实采取措施,将环境中一切人为的“毒”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努力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营养观念,这或许比单纯地追求排毒更有意义。两位专家建议,在饮食中,应该有意识地多摄取一些像芹菜、玉米(有助于排出毒素)、甘草、黑豆、生姜(有助于化解毒素)等食物,此外还要多吃天然、绿色食品,力避油腻厚味、暴饮暴食,尤其是老年人,自身机体排毒能力较弱,更应该防止“入大于出”。, http://www.100md.com


    参见: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排毒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