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502134
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章红萍

    单位:章红萍(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 长兴 31310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1044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血性粘液便为主,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我们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2例均符合1978年12月全国消化会议制定标准。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1~43岁,平均30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3.5年。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经涂片、培养等反复检查排除阿米巴、痢疾杆菌、血吸虫卵等特异性结肠炎。肠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病变范围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19例,侵及降结肠9例,累及全结肠4例。

    2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脱水者适当给予补液加电解质。贫血及全身情况差者,少量多次输血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西药灌肠液配制:黄连15g,黄芩12g,白芨20g,苦参30g,乌贼骨15g,补骨脂12g,地榆炭20g,三七10g,明矾2g,加水浓煎成100~150ml。腹痛较剧者加延胡索10g,香附12g。当液温降至40℃左右,再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2mg,2%普鲁卡因6ml。灌肠时患者取俯卧位,肛管插入深度为15cm,灌注药液速度宜慢,压力低(液面距肛门小于30cm)。灌肠后保留1~3小时,15分钟变更体位一次。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痊愈11例,临床症状消失,肠镜下肠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仅遗留疤痕,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18例,临床症状减轻,肠镜下肠粘膜病变好转。无效3例,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4 体 会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久痢”等范畴。其病因系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不洁,或肝气横逆等致健运失司,脏腑气机不利,湿热郁结于大肠所致。我们采用清热利湿的黄连、黄芩、苦参等提高机体抗感染力;白芨、地榆、乌贼骨、三七、香附等理气止痛,凉血止血,加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以增强局部抗炎作用。普鲁卡因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扩张肠管,减少肠蠕动而增加药液在肠道保留的时间。此法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方便,易为患者接受。

    收稿日期:1999-10-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