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500287
新生儿细菌L型感染途径初探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新生儿细菌L型感染途径初探

    张充力 初永丽 黎慧清

    关键词:细菌L型;感染途径;新生儿

    0 引言 细菌L型是细菌的缺壁状态, 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是导致细菌L型形成和成年人细菌L型感染的主要原因[1]. 新生儿感染细菌L型的途径尚不清楚. 我们通过对新生儿外周血及其母体血和乳汁进行细菌和细菌L型培养, 探讨细菌L型对新生儿的感染途径.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标本取自我院1997-08~1998-08间住院的58例不明原因发热新生儿的外周血及其母体外周血和乳汁. 常规配制普通增菌培养基, 普通琼脂血平板. ①L型液体培养基: 牛肉浸液800 mL, 蛋白胨(日本产) 2 g, NaCl 4 g, 蔗糖20 g, 混匀, 加热溶解, 调pH 7.4~7.6, 高压蒸气灭菌, 待冷却至56℃加入灭活人胎盘血浆200 mL, 分装试管, 每管2~3 mL, 备用. ②L型固体培养基: 采用改良Kagan培养基[1].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血标本和乳汁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静脉血、 乳汁各2 mL, 分别加入普通增菌液和L型细菌增菌液, 37℃培养, 观察增菌液的颜色及浊度变化, 如出现颗粒状沉淀者, 接种于L型固体培养基, 35℃ 100 mL.L-1 CO2环境培养,待出现“油煎蛋”样或“颗粒样”菌落, 即涂片作革兰氏及胞壁染色, 并继续进行L型菌的返祖培养, 菌属鉴定按常规进行[2].

    返祖培养 取怀疑为L型菌生长的液体培养物转种血平板, 进行传代. 大多数接种培养1~4代后即可返祖, 少数经多次转种传代才返祖. 返祖到原菌后鉴定菌属[3].

    2 结果 发热新生儿58例静脉血细菌L型培养, 其中24例阳性, 阳性率为41.3%. 返祖后鉴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 表皮葡萄球菌4株, 大肠埃希杆菌2株, 其他2株. 24例L型菌阳性患儿母体血和乳汁同时L型菌阳性10例, 阳性率为41.6%.
, 百拇医药
    3 讨论 不明原因的新生儿发热是临床常见疾病, 常规检查往往仅限于普通细菌培养, 忽略了L型菌的培养, 因此临床常常不能确诊. 研究结果表明58例发热住院新生儿外周血L型菌培养, 41.3%细菌L型阳性, 说明原因不明的新生儿发烧可能由L型菌感染引起. 通过对L型菌阳性患儿母体外周血和乳汁进行L型培养, 发现L型菌患儿母体中41.6% (10/24)携带或感染L型菌. 我们认为L型菌感染途径可能通过胎盘和(或)消化道传播给胎儿或婴幼儿. 细菌L型形成以后, 形成变化多样、大小不一, 最小者直径仅0.05~0.3 μm, 而圆形体直径可达50 μm. L型菌形成后, 可塑性增高[4], 通过胎盘屏障、 粘膜屏障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张充力(1975-), 男(汉族), 山东省青岛市人. 医师. Tel.(0532)7891039

    张充力(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内科,山东 青岛 266100)
, http://www.100md.com
    初永丽(武汉同济医科大学)

    黎慧清(武汉同济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黄良谷, 林特夫. 细菌L型与疾病[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1:258-260.

    [2]李长林.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586-592.

    [3]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373-425.

    [4]肖 昕,肖增璜,李着算. 72例新生儿细菌L型败血症临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1994;12(4):223-2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