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500630
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10期
     潘险峰 林月秋 汤逊 周中英 赵稳兴

     摘 要 目的:通过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观察其生长特点,研究半月板生物学特性及其损伤修复的细胞学基础。方法:机械分离兔半月板软骨,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10%FBS的DMEM中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GAG、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有突起,富含分泌颗粒,GAG、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发达。结论:培养的细胞保持了体内纤维软骨细胞的基本特性。

    关键词: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培养的

    半月板位于胫股关节之间,在分散应力、缓冲震荡、稳定关节和调节滑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由于解剖结构和本身营养血供匮乏的特点,半月板游离缘损伤后很难自行愈合。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以及如何加速半月板损伤后的原位修复,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2]。由于半月板主要成分为纤维软骨,其生物学特性有别于一般关节软骨(透明软骨),对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fibrochondrocytes)的体外分离、培养,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已成为研究半月板损伤后的修复、纤维软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对于半月板细胞的体外培养,国内还未见报道。我们通过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鉴定,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DMEM培养液(Gibco公司),胎牛血清(FBS,Sigma)公司,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Sigma公司),D-Hank′s液,Ⅱ型胶原抗体及免疫组化试剂盒(晶美公司),CO2培养箱(Hereaus),超净工作台(国产),倒置显微镜(Olympus),电镜(日立Hitachi, H600)。

    1.2 方法

    1.2.1 半月板细胞的分离

    无菌条件下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半月板纤维软骨,修去滑膜及周围组织,D-Hank′s液漂洗2次,将组织剪碎成1mm3小块,0.25%胰蛋白酶37℃水浴震荡消化30min,含血清的DMEM终止消化,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D-Hank′s液漂洗,0.2%胶原酶37℃水浴震荡消化4h,离心,漂洗2次,200目金属网过滤,并适当研磨,以利细胞通过滤网。滤液置1?000r/min,弃上清液,沉淀物用10%FBS的DMEM重悬,细胞计数板计数,台盼蓝染色计细胞活力。
, 百拇医药
    1.2.2 半月板细胞的原代培养

    细胞按2×104/ml接种于3cm×5cm×8cm培养瓶和24孔培养板,瓶内预先放置处理过的盖玻片,5%CO2、饱和湿度、37℃培养箱培养,每3d换一次液,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培养板每天随机取孔,0.25%胰蛋白酶消化计数,取均数描记生长曲线(见图1)。t97901.gif (1420 字节)

    图1 原代培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

    1.2.3 半月板细胞传代培养

    细胞铺满单层后,弃上清液,D-Hank′s液冲洗一次,0.25%胰蛋白酶37℃消化5min(显微镜下控制消化),细胞刚好离壁时,加含血清的DMEM终止消化,吹打,离心,漂洗2次,细胞悬液计数后,调节密度,按2×104/ml于24孔培养板传代培养。
, http://www.100md.com
    1.2.4 GAG组织化学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

    原代培养的细胞作细胞爬片,将铺满细胞的盖玻片取出,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20min,分别作SafraninO和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按ABC法操作,与成纤维细胞对照,对培养细胞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鉴定。

    1.2.5 电镜观察

    橡皮刀刮取不同时期的半月板细胞,2.5%戊二醛固定,1%锇酸后固定,脱水,包埋,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2 结 果

    2.1刚分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为球形,具折光性,台盼蓝拒染,实验活细胞率达95%。

    2.2 细胞24h后开始贴壁,逐渐伸展为多角形,胞核大而圆,2~3个核仁,胞浆丰富,内含分泌颗粒。随着时间的推移(1周),细胞间开始有突起相连结,周围有基质样物质沉积。细胞保持单层生长,约10d铺满培养瓶,开始传代(见图2)。
, 百拇医药
    2.3 第二代细胞贴壁时间较原代细胞短,约12h,可能已经适应体外培养条件,其增殖速度也加快,7d铺满培养瓶。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速度开始减慢,当传到第5代时,细胞分裂能力明显下降,看不清核仁,细胞变形明显,梭形为主,边沿模糊,折光性弱,表现出细胞老化和向成纤维细胞反分化的趋势。

    2.4 半月板细胞贴壁不久即开始分裂,当细胞进入指数分裂期,其增殖速度明显加快,此时可见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为观察细胞形态的良好时机,也是利用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最佳时段。倍增时间PDT=(t-t0)log?2/(logN-logN0),为49.3h。

    2.5 培养早期的半月板细胞,甲苯胺蓝和沙红-O(Safranin O)胞浆染色为阳性,显示细胞富含粘多糖基质(Glycosaminoglycans,GAG),培养晚期细胞周围沉积物也呈GAG阳性,保持了软骨类细胞的表型特征(见图3,4)。
, http://www.100md.com
    2.6 原代培养的半月板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内呈阳性反应,而成纤维细胞为阴性,说明培养的细胞为纤维软骨细胞,而非成纤维细胞(见图5)。

    2.7 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核仁明显,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表明培养的细胞具有旺盛的活力(见图6)。tb705.gif (5403 字节)

    图2 体外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 胞,呈单层生长,细胞内可见分泌颗粒。(倒置显微镜下,×200)tb706.gif (9166 字节)

    图3 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100)tb707.gif (6663 字节)
, 百拇医药
    图4 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沙红-O染色,×200)tb708.gif (2375 字节)

    图5 原代培养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阳性。(ABC,×200)tb709.gif (6625 字节)

    图6 第二代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超微结构。(透射电镜,×8000)

    3 讨 论

    半月板属于纤维软骨,有别于一般的关节透明软骨,主要由纤维软骨细胞、基质和胶原构成,在生物学性质上有其特殊性[3]。半月板纤维软骨组织,结构紧密,细胞成份少,胶原和细胞外基质较多,细胞不易分离,要达到分离细胞、不损伤细胞并进行传代的目的,有一定难度[4]
, 百拇医药
    本实验参照纤维软骨细胞分离常用的做法[5],并加以适当改进,采用机械分离、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使半月板组织中的纤维软骨细胞能充分分离下来,而细胞受到的损伤最小。同时,培养条件也适宜纤维软骨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所培养的细胞具备合成GAG和胶原的能力,保持了体内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说明属于软骨细胞类型,因为只有软骨细胞和视网膜神经细胞具备合成Ⅱ型胶原的能力[6],其它细胞和组织则不行,从而对所培养细胞的类型进行了鉴定。

    在培养传代过程中,我们发现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平均贴壁时间、倍增时间(population doubling times, PDT)以及可传代数,均介于文献所报道的关节透明软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其细胞形态、GAG和Ⅱ型胶原组化特点,更接近透明软骨细胞。但在连续培养过程中看不到细胞集簇现象(cell cluster)和类软骨样物质形成,这与一般关节透明软骨细胞有所不同,可能与细胞分离消化充分程度、接种密度以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数量和种类有关[7]。我们还注意到,虽然培养过程中已经纯化并排除了成纤维细胞的存在,只有纤维软骨细胞,但还是能够区别得出有两种半月板细胞:一种较小一点。一种较大一点,可能是半月板组织的深部细胞和浅部细胞,它们都具备纤维软骨细胞的特点[5],为半月板主要细胞。另外,体外培养传代到一定时间,如传至5代以后,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点将发生变化,表现出通常所说的“反分化”(dedifferentiation)趋势[8]:原来所具备的软骨细胞的一些表型特点逐渐消失,类似成纤维细胞,如细胞细而长,胖梭形,呈旋涡状排列生长,不再合成GAG和Ⅱ型胶原等,所以,以原代培养细胞或第二代细胞进行各种实验比较合适。
, 百拇医药
    通过实验,还证实了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并非惰性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同样能够完成细胞分裂增殖、基质合成、细胞迁移等。而以往我们认为半月板无血供区(白区)损伤后不能自行愈合[9],只不过是由于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与血液隔绝,没有暴露于参与损伤修复的细胞因子和足够的营养供应之下,而关节滑液仅能维持其正常的营养代谢,对损伤修复的能力有限。这为临床半月板损伤后的修复,提出新的思路,例如增加损伤区域细胞的营养供应、给予外源性细胞因子和刺激因素、提供细胞生物支架(biologic scaffold)等。半月板细胞培养的成功,也为研究纤维软骨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10],以及半月板损伤后原位修复(repair in situ, 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潘险峰(1968-),男,云南昆明籍,主治医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骨关节损伤。电话:(0871)4074640

    潘险峰(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650032)
, 百拇医药
    林月秋(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650032)

    汤逊(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650032)

    周中英(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650032)

    赵稳兴(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650032)

    参考文献:

    [1] Messner K, Gao J.The menisci of the knee joint.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rational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J-Anat,1998, 193(2):161~78.
, 百拇医药
    [2]Kollias-SL; Fox-JM. Meniscal repair.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Clin-Sports-Med,1996,15(3):621~30.

    [3] McDevitt CA, Webber RJ. The ultrastructure and biochemistry of Meniscal cartilage. Clin Orthop, 1990,252(3):8.

    [4] Webber RJ, Harris MG, Hough AJ Jr. Cell culture of rabbit Meniscal fibrochondrocytes:proliferation and synthetic response to growth factors and ascorbate. J Othop Res,1985,3(1):36.
, 百拇医药
    [5] Webber RJ. In vitro culture of Meniscal tissue. Clin Orthop, 1990 252(3):114.

    [6] 顾天爵.生物化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23.

    [7] Kuettner KE, Pauli BU, Gall G, et al. Synthesis of cartilage matrix by mammalian chondrocytes in vitro. J. Cell Biol,1982,93:743.

    [8] Von der-Mark K, Conrad G. Cartilage cell differentiation. Clin Orthop, 1979,139:185.

    [9] Redman, D.S,and Haynes, D.W.: Meniscal repair: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rabbit.Orthop.Trans,1983,8:59.

    [10] Gerich TG, Lobenhoffer P, FU-FH, et al. Possibilities of gene therapy in traumatic and degenerative articular lesions. Current status of experimental and ini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rthopade,1997,26(5):45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