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502016
剪切力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0年第3期
     剪切力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胡金麟 宋欣 李向红

    我们利用自行研制的细胞流动小室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的形态学改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剪切力的耐受性要低于大血管内皮细胞,在同样的剪切力和作用时间下,大血管内皮细胞没有明显变化。微血管内皮细胞已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细胞皱缩、脱落,这些改变的直接后果是通透性的增加。我们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剪切力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数据。

    关键词:剪切力;微血管;内皮细胞;流动小室

    0 引 言

    血管的腔侧面被覆一层内皮细胞,血液流动对其形态学及功能都有一定的影响[1~5],但已有的报道主要研究剪切力对大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的影响,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的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改变的研究尚少见报道,这可能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较之大血管更为困难有关。我们利用自行设计的剪切力流动小室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的形态学改变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剪切力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数据。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和方法

    1.1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1月龄SD大鼠(本院动物中心提供),6%水合氯醛腹腔麻醉。断头后无菌条件下剥离软脑膜及肉眼可见的大血管,去除大脑白质及小脑,收集大脑皮质,充分剪碎、匀浆后过170μm及80μm滤网,收集滤网上的血管段,离心后加入0.1%Ⅰ型胶原酶(Sigma公司)消化,再经离心、D-Hank′s液冲洗后成内皮细胞悬浮液,接种于培养皿中,待细胞融合达80%后消化传代于8mm×8mm的盖玻片上,传代后7d左右用于实验。

    1.2 剪切力流动小室的制作

    流动小室的制作参考Stephen-G等人[1]的实验装置并加以简化改进,小室的剖面图见图1。装置由上下两层有机玻璃制成,下层中央有一个1cm×1cm×0.02cm的正方形槽,可放置长满内皮细胞的盖玻片。此槽上方有一个6cm×1.35cm×0.04cm的长方形槽,与上层有机玻璃共同形成灌流液流动的通道,通道两端各开一个出口用于注入灌流液。上下层有机玻璃之间用医用乳胶垫密封。对于平板槽流,剪切力τ与流量Q及流室几何尺寸的关系为:24801.gif (1187 bytes) (1)
, 百拇医药
    式中:η为循环液粘度,Q为循环液流量,w为流室宽度,h为流室高度。t24701.gif (1295 bytes)

    图1 流动小室剖面图

    在本实验中η=0.75mPa.s,w=1.35cm,h=0.04cm,因此剪切力τ与流量Q的关系为:

    τ=0.3472Q (2)

    单位:τ:dyn/cm2,Q:ml/min。

    1.3 实验系统的构成

    整个实验系统由流动小室、恒流泵、医用硅胶管道、储液瓶构成。灌流液由恒流泵泵出后经管道流入流动小室,对内皮细胞施加剪切力,再经管道回到储液瓶中。整套系统置于37℃恒温的CO2培养箱中。灌流液使用无血清的D′Hanks液,从冰箱中取出后先置于37℃恒温的CO2培养箱中过夜,然后使用。
, http://www.100md.com
    1.4 实验设计

    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于0.8×0.8cm2的盖玻片上,7d左右细胞铺满。将盖玻片放在流动小室中进行实验。通过控制循环装置流量的大小调节作用于细胞上剪切力。本实验所用剪切力分别为0.17、0.35、0.70和1.41dyn/cm2,作用时间分别为30min、1h和3h。剪切力作用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并照相分析。

    2 结果

    剪切力作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后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较大,图2为正常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0.35dyn/cm2剪切力作用30min后细胞形态没有改变,细胞边缘清晰,整个视野内细胞排列未见有取向趋势。1h后细胞形态略有改变,细胞边缘清晰,细胞间隙明显增大,局部区域可见有细胞沿流动方向排列,但整个视野未见有明显的取向趋势,细胞已有脱落发生(图3)。3h后细胞明显皱缩,细胞间隙进一步增大,脱落明显。t24801.gif (11039 bytes)
, 百拇医药
    图2 正常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图3 0.35dyn/cm2剪切力作用1h

    3 讨论

    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是创伤、烧伤、感染、休克和炎症等许多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其发生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内皮细胞是微血管发生通透的第一道屏障,研究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及其在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了解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及临床防治措施,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内除受到血液静压的作用外,还有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剪切力作用,剪切力直接作用于微血管内皮细胞,其大小、作用方式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功能、代谢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剪切力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对于了解生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对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对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内衬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体内移植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http://www.100md.com
    有关剪切力对内皮细胞形态学影响的研究亦有不少报道,利用改进的锥板式粘度计和平行板槽流装置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与剪切力的大小及作用时间有关,静态的培养内皮细胞其应力纤维(stress fiber)排列无序,当施加一定剪切力作幽变并照相分析。

    3 讨论

    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是创伤、烧伤、感染、休克和炎症等许多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其发生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内皮细胞是微血管发生通透的第一道屏障,研究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及其在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了解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及临床防治措施,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内除受到血液静压的作用外,还有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剪切力作用,剪切力直接作用于微血管内皮细胞,其大小、作用方式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功能、代谢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剪切力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对于了解生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对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对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内衬内皮细胞的人工血管体内移植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http://www.100md.com
    有关剪切力对内皮细胞形态学影响的研究亦有不少报道,利用改进的锥板式粘度计和平行板槽流装置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与剪切力的大小及作用时间有关,静态的培养内皮细胞其应力纤维(stress fiber)排列无序,当施加一定剪切力作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600040)

    胡金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北京 100853)

    宋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北京 100853)

    李向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北京 100853)

    参考文献

    1,Stephen G,Shunichi U, Kung Ming Jan,et al.Shear stress-induced detachment of human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from endothelial cell monolayers. Biorheology. 1989,26(4):823~834
, 百拇医药
    2,Harada N, Masuda M, Fujiwara K. Fluid flow and osmotic stress induce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an endothelial cell 128 kDa surface glycoprotei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5,Sep 5:214(1):69~74

    3,Turner MR. Flows of liquid and electrical current through monolayers of cultured bovine arterial endothelium. J Physiol Lond, 1992,Apr 449:1~20

    4,陈槐卿,丁肇华,王玲,等.切应力作用下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流变特性.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26(2):181~186
, 百拇医药
    5,黄勋,王玲,丁肇华,等.阶跃切应力对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的影响.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26(3):271~274

    6,Alevriadou BR, Eskin SG, Mclntire LV, et al. Effect of shear stress on 86Rb+efflux from calf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Ann Biomed Eng, 1993,21(1):1~7

    7,Berthiaume F, Frangos JA. Fluid flow increases membrane permeability to merocyanine 540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Biochim-Biophys-Acta. 1994, Apr 20,1191(1):209~218

    8,丁自强,李少华,吴中立.异丙肾上腺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所致内皮细胞的变化.中国科学B辑,1995,25(5):512~516

    9,武湘兵,赵克森,黄绪亮.重症烧伤大鼠白细胞粘附特性的变化.中华医学杂志,1994,74(5):312~3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