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海外教学
编号:10335031
马来西亚中医教育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1日 清阳客栈
     马来西亚中医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独立前,第二个时期是独立后。马来西亚在1957年脱离英国而独立,当时的版图只是马来半岛。马来西亚现在的版图包括了和印尼加里曼丹隔邻的沙巴和砂劳越。

    马来西亚位于赤道,在泰国的南部,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人口共有2,200多万,其中华人约有600万,占总人口的26%,国语是马来语,但其他种族的语言可以在民间自由使用及发展。

    中医中药大概在14世纪传入马来西亚。在1950年之前,马来西亚的中医大部分来自中国或香港;一部分是由本地老中医传授知识给徒弟或子女;一部分则是靠自修及积累经验而挂牌行医。

    然而,在1950年间,马来西亚英国殖民地政府颁布移民限制条例,致使中国中医师不能再进入马来西亚。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马来西亚中医药界感到终有一天原有的中医师将会逐渐老迈而后继无人,造成未来严重缺乏中医药人才。
, http://www.100md.com
    1955年1月30日,在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便由中马中医师公会(1989年1月改为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提出关于创办医药学校以培育人才的动议,立即获得与会代表们一致赞成并通过,并在同年7月10日第二次理事会议中,通过创办学院章程,定名为"马华医药学院"(1992年5月改为马来西亚中医学院),并推举饶师泉为第一任院长,这是在马来西亚成立的第一间中医学院。

    马来西亚中医学院创办后,取得马来西亚雪兰莪教育局注册准证,各讲师亦须取教师执照。这间中医学院虽是由马华医药总会主办,但由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负责主持教务,在晚上的时间上课。学院以中华施诊所和同善医院为学员临床实习场所。当时由于政府禁止中国的印刷品入口,中医课本非常缺乏,因此负责讲课的老师都必须自编讲义或以一些老中医由中国带过来的中医书做为课本。

    在这段时期,先后成立的其他中医学院有在1961年成立的砂劳越诗巫中医夜校(1961-1963),可惜因师资缺乏,只办了一届便停办。在砂劳越的古晋,砂劳越州政府在1965年4月正式批准砂劳越中医学院的成立,但也只能办到1980年,由于种种原因而停办。槟城的槟榔屿中医中药联合会在1962年10月1成立了槟榔屿中医学院,至今共培育了9届毕业生。另一间槟城中医研究学院在1989年由槟城中医师公会所创办。在南部的柔佛州,该州的四个中医药团体在1965年8月8日成立了柔佛州中医学院,但因学生来源少及师资不足,只办了两届便停办。中医教育在这段时期的发展还算令人满意,先后成立了约5间中医学院,但由于组织欠佳,加上师资短缺,学生来源少,得不到社会人士的捐助等等因素,无法支撑下去而停办的共有3间,至今还生存的只有2间。
, 百拇医药
    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后,政府对中医中药的政策基本没有改变,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在1959年为向海外传授中医而增设中医内科及针灸函授课程后,也吸引了一些人参加中医及针灸的函授课程。中马两国在1974年5月建交后,特别是在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政策后,报读厦大海外教育学院中医及针灸课程的学生有明显增加,从1980年至1989年共有580名报读。

    中医教育的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1990年采取开放政策,允许马来西亚公民自由出入中国后起了很大的刺激作用。在这时候一些受过正统中医教育的人士纷纷投入中医教育工作,同时寻求和中国各中医院校合作联办中医课程的机会,以提高中医师的水平。在这时期较显著的,并走在前头的有由彭国民在1990年创设的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及其他中医界人士合创的首都中医学院。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开设有中医内科及针灸专科课程,学制四年,现改为五年,即四年理论加一年临床,课程设置以厦大中医内科及针灸函授课程为蓝本,因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在东方上课,并同时报读厦大的课程,成功修完课程后
, 百拇医药
    ,参加临床实习及考试,取得了厦大中医或针灸专科毕业证书。由于大马人民已可自由出入中国,到厦门实习及临床已不成问题。在1991至1993年间,约有近150人通过<东方>报读厦大的课程,后来由于受到经济风暴的影响,马币对美金的对换率猛跌了约50%,加上厦大也把学费提高,使原本每年约马币650/=元的学费增至目前的1800/=马币,造成报读厦大中医课程的人士大大减少。

    另一方面,低层次的中医教育也在这时候开始萌芽。台湾中华函授学校在1990年6月在吉隆坡开办了面授班,以低廉的学费开办普及性的中医药常识课程,受到广大社会人士支持,至今连续办了十届。

    同时,原本是夜学制的马来西亚中医学院也在这时候改为全日制并把学年从原本的四年制改为五年课程。1992年与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办一年半制的中医学位课程;1993年又联办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士学位课程,课程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选派各科教授前来该学院授课及主持考试,其中包括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习两次,共七个半月,五年期满考试及格后,可获得马来西亚中医学院的毕业证书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至今是马来西亚一所师资较充足,条件较优的唯一全日制中医学院,也是马来西亚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最早源泉。该学院创办四十一年来所栽培的中医药人才已成为今天马来西亚中医中药向前发展的原动力,贡献极大。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本身亦在1990年创办中医专科研究班,并成功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办三年制的中医专科研究课程,专科课程包括内科、妇科、儿科及针灸科等中医专科,上述所联办的学士学位课程和中医专科课程,旨在提高中医教育的水平和提升中医师的社会地位。

    由于受到世界性中医热的带动,报读中医课程的人士逐渐增加,加上马来西亚政府对中医学院抱开明态度,没有加以管制,在这种种有利因素下,许多对中医教育有兴趣,并受过正规中医教育的中医师纷纷创办中医学院,以期在培训中医接班人的工作上献出自己的力量。自1993年至1999年这段时间内,在吉隆坡成立的中医学院有郭南昌等人在1994年所创办的马中厦大中医学院,可惜由于学生少,至今只办了一届;在1997年9月,吉隆坡中医学院成立,该院是夜校制,创校至今已开设了几班不同层次的中医及针灸课程,吸引了不少学生,该院也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联办中医学士学位课程;其他先后成立的中医学院有亚洲传统中医学院、德信中医学院及在砂劳越的中华中医学院等。
, 百拇医药
    马来西亚的中医教育发展路线始终没有和中国的高等中医教育脱节,因为不管是独立前或独立后所成立的中医学院,所授科目及课本都是遵循中国的中医课程的设置,而课本也是采用同一课本,即上海科技出版社所出版的那一套教科书,除了师资较缺乏外,课程的规范化及授课方式,即理论和临床并重,基本上和中国相似。为了提高教学素质及水平,各学院都不停地自我提升,如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就不断地组织毕业生到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参加短期培训,也经常邀请中国各地的著名中医教授到校任客座教授及临床带教等提升学生素质及水平的教学工作,这样的一个形式会持续下去,因为中医中药来自中国,在中医教育及培训工作上我们在海外都是以中国为马首是瞻,在发展中医教育的工作上会不断地向中国取经。

    马来西亚卫生部目前授权马华医药总会对在马来西亚行医的中医师及华人传统治疗师进行登记,此项登记工作是政府拟立法管制,承认中医及其他传统医药的前奏。马华医药总会为了配合政府的这项努力,亦计划开设中医培训课程,为那些缺少正规中医资历的执业传统治疗师提供专业培训,以便把他们纳入正统中医师主流内。进一步巩固及统一中医专业使它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有一个更明确方向。中医中药在马来西亚不只是受到华人的信赖,其他种族寻求中医治疗也非常多,甚至有一些同道所开设的诊所,病人清一色是马来人和印度人。在民间不排斥,政府给予自由发展的利好因素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医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有很好的前景。在互相竞争下,提高教学素质及水平。将能把中医中药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带入另一个高水平的境界。新一代的中医师将接受更严谨的培训,拥有合格的中医资历,为病人提供更具水准的医疗服务。, 百拇医药(马来西亚东方中医药进修学院院长 彭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