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496231
老年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并发症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老年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并发症

    贾林 黄开红 陶中原 李瑜元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憩室患者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 对62例结肠憩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2例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别为35例和27例,老年患者约占56%,40岁以下患者占10%;(2)老年组憩室在左半结肠的检出率(4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29%),在右半结肠(29%)则显著低于非老年组(45%,均为P<0.05);(3)老年组单纯憩室炎检出率(17%)显著低于非老年组(52%,P<0.05);老年组出血和穿孔发生率(分别为17%和17%)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7%和4%,均为P<0.05)。 结论 结肠憩室以老年患者占多数,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以老年为主,单纯憩室炎等轻型并发症则以非老年多见,临床误诊率高。
, 百拇医药
    关键词:憩室病,结肠

    年龄、经济状况和膳食结构是影响结肠憩室发病的重要因素,因结肠憩室明显多发于老年人而常被认为是衰老的直接后果,临床特点和并发症也与年龄密切相关〔1-5〕,但国内少见老年人结肠憩室的报道。我们通过对62例结肠憩室的病例分析,旨在阐明老年人结肠憩室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为1981~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结肠憩室患者44例和1991~1996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8例,共62例。男、女各31例;年龄10~90岁,其中非老年组(10~59岁)27例(44%),老年组(60~90岁)35例(56%)。

    经肠镜、单纯结肠气钡造影和手术确诊的患者,老年组分别为13、15和7例;非老年组为8、18和1例。
, http://www.100md.com
    有27例(44%)无特殊消化系统表现,因短期内体重下降或贫血等原因经肠镜或结肠气钡造影而偶然发现,属无症状性憩室病,其中老年和非老年患者分别为20和7例;35例(老年和非老年患者分别为15和20例)因腹痛、腹泻、便秘或便血等症状,经肠镜、结肠气钡造影或手术而诊断为憩室炎。

    二、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表1 老年和非老年组患者结肠憩室的部位分布(例数)

    组别

    例数

    右半结肠

    横结肠
, http://www.100md.com
    左半结肠

    全结肠

    回盲部

    升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老年组

    35

    2(6)

    8(23)

    7(20)

    4(11)
, 百拇医药
    11(31)

    1(3)

    2(6)

    非老年组

    27

    5(19)

    7(26)

    6(22)

    2(7)

    6(22)

    0(0)

    1(4)

    注:( )内为百分构成比(%); 与非老年组比较,*P<0.05;下表同结 果
, http://www.100md.com
    一、年龄与结肠憩室检出率

    本组资料10~39、40~49、50~59、60~69和70~90岁分别为6例(10%)、7例(11%)、14例(23%)、22例(35%)和13例(21%);老年患者占56%,40岁以下患者较为少见。老年人和非老年人的男女比例大致相等,老年组分别为17和18例,非老年组分别为14和13例。

    二、结肠憩室部位

    有29例存在多发结肠憩室,称为结肠憩室病,其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分别有18和11例。以乙状结肠、升结肠和横结肠为多发,直肠极为少见,而阑尾则未见憩室病变,右半结肠(包括回盲部、升结肠)和左半结肠(包括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构成比较为接近(分别为36%和39%)。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结肠憩室的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老年人左半结肠憩室的检出率(4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29%),但右半结肠的检出率为29%则显著低于非老年组的45%(P<0.05),余部位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 百拇医药
    三、结肠憩室并发症

    见表2。老年组并发单纯憩室炎6例(17%),憩室出血6例(17%),憩室穿孔6例(17%);非老年组分别为14例(52%)、2例(7%)和1例(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表2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结肠憩室并发症

    的部位分布 (例数)

    组 别

    例数

    性别

    结肠部位

    男

    女
, 百拇医药
    右半

    横

    左半

    老年组

    单纯憩室炎

    6(17)

    1

    5

    4

    0

    2

    憩室出血

    6(17)
, 百拇医药
    6

    0

    4

    0

    2

    憩室穿孔

    6(17)

    2

    4

    1

    0

    5

    非老年组

, http://www.100md.com     单纯憩室炎

    14(52)

    6

    8

    4

    2

    8

    憩室出血

    2(7)

    1

    1

    1

    0

    1
, http://www.100md.com
    憩室穿孔

    1(4)

    1

    0

    0

    0

    1

    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各有2例和1例全结肠憩室未纳入表格

    四、结肠憩室的误诊情况

    27例无症状结肠憩室患者多无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因贫血或消瘦查因而偶然发现,故无症状结肠憩室患者多易漏诊。在35例有症状结肠憩室患者中,20例单纯憩室炎患者误诊18例,误诊率高达90%,其中2例回盲部憩室和2例升结肠憩室患者因右下腹疼痛而误诊为阑尾炎,2例结肠憩室患者因腹泻而分别误诊为肠炎和细菌性痢疾,6例因腹泻、便秘等症状而分别误诊为结肠激惹综合征或肠梗阻,6例横结肠憩室分别误诊为胃炎、溃疡病、肾结石、胆囊炎、肝癌和大肠癌;8例憩室出血患者则全部误诊为消化系肿瘤、溃疡出血或肠息肉出血等;7例憩室穿孔也全部误诊,如误诊为阑尾穿孔、腹腔脓肿和溃疡穿孔等急腹症,延误了诊治。
, 百拇医药
    讨 论

    结肠憩室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区间明显不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的结肠憩室发病率相当高,约占人群的10%,亚洲地区的发病率随经济发展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另外,发病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西方社会40岁以下者少见,50岁以上者30%、70岁以上者50%、80岁以上者65%患结肠憩室〔1,2〕,因此年龄、经济状况和膳食结构是影响结肠憩室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纤维膳食摄入、结肠动力紊乱和肠壁完整性缺陷被认为是结肠憩室的主要发病机制〔1-5〕。本组62例结肠憩室患者构成比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逾半数以上,约为40岁以下患者的5.6倍,与国外报道较为相似〔1,2〕

    不同地区在结肠憩室发生部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西方国家约75%~90%的结肠憩室发生在乙状结肠,而亚洲国家70%~90%则发生于右半结肠〔4〕,北京协和医院资料显示右半结肠的检出率为左半结肠的5倍〔5〕。本组资料显示结肠憩室1/4发生在乙状结肠,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憩室分别为36%和39%,与上述报道有较大差异。老年组结肠憩室的发生部位与非老年组明显不同,以左半结肠明显多发,右半结肠的检出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 百拇医药
    有报道结肠憩室发病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国内张逸飞等〔6〕报道老年人结肠憩室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46)∶1;北京协和医院资料显示男女比例相近〔5〕。本组资料显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结肠憩室的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

    约80%~85%的结肠憩室为亚临床型,可终身无症状,偶因钡灌肠、肠镜或尸检被发现〔5〕。如憩室内物质滞留则易引起憩室炎症,由于憩室壁仅有粘膜与粘膜下层,炎症极易扩散形成憩室周围炎及周围脓肿,少数可发生急性穿孔或破裂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慢性穿孔形成内瘘的发生率约为2%,此外尚可引起憩室口狭窄、小肠梗阻和尿道梗阻等少见并发症〔1〕。本组资料显示在住院的结肠憩室患者中,逾半数患者为症状型憩室病;单纯性憩室炎为最常见并发症,老年组结肠憩室并发单纯憩室炎的检出率较低(仅为非老年组憩室的1/3),且以女性较为多,右半结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非老年组结肠憩室并发单纯憩室炎与性别和憩室部位无关。
, 百拇医药
    文献报道,老年人结肠憩室出血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约10%~30%的患者可并发出血,其中2/3来自于右半结肠,大多数患者出血量不多,80%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复发率约20%~25%〔1,5〕。本组资料显示憩室出血并非少见,占并发症的23%,老年组结肠憩室并发出血的发生率约为非老年组的2.5倍,且以老年男性患者高发,与结肠部位无显著相关,初步表明随年龄增长,老年结肠憩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也明显随之增多,临床上尤应重视。

    本组资料显示结肠憩室合并穿孔并非少见,占并发症的20%,其发生率老年组约为非老年组的4倍,且以左半结肠多见,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男女发生率则较为相近。临床上以憩室穿孔并周围脓肿居多(57%),向相邻肠腔穿破而形成结肠小肠瘘和向腹腔穿破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者分别有2例和1例,以上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好转,预后良好。

    总之,结肠憩室以老年患者多见,部分患者因非消化系疾病入院而易误诊,因此对老年人腹痛、大便异常或消化道出血、急腹症患者应重点排除结肠憩室病变,结肠镜检和气钡灌肠为有效的检查方法,有时消化道症状也可由与憩室并存的肠道肿瘤或息肉引起,需注意鉴别诊断。
, 百拇医药
    作者单位:贾林(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李瑜元(510180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黄开红(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科)

    陶中原(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科)

    参考文献

    1,Williams RA, Davis IP. Diverticular disease of the colon. In: Haubrich WS,ed. Bockus gastroenterology. 5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1995. 1637-1656.

    2,吴惠生,贾林,李瑜元,等. 结肠憩室病18例临床分析. 临床消化病杂志,1997,9:80-82.
, http://www.100md.com
    3,Reinus JF, Brandt LJ. Effects of aging on digestive function, disorders, and diseases. In: Haubrich WS,ed. Bockus gastroenterology. 5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 1995.3301-3312.

    4,王吉耀. 消化道憩室病. 见:陈灏珠,主编. 实用内科学.第10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26-1629.

    5,潘国宗,徐伟端. 肠道憩室. 见:潘国宗,曹世植,主编. 现代胃肠病学. 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307-1313.

    6,张逸飞,刘斌,齐瑞祥,等. 结肠憩室出血. 见:张中声,郑扶民,林辉源,等,主编. 老年急腹症学.第1版.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527-529., http://www.100md.com